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人类刚出现的年代,叙事都源于地理环境,相邻而居的人们会联结成“有意义的网络”,一个人生活在哪里就决定了他是谁,同在一地的人们能不断交往沟通,然后人们共同构建起对某些深刻概念的认识。据此可知,古代文明( )。A.具有鲜明的多元一体色彩B.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C.是特定时空环境下的产物D.完全隔绝且独立发展2.(改编)《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其创作时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世纪左右。该史诗最适于研究( )。A.两河流域的种姓制度B.古代西亚的文化成就C.爱琴海中的辉煌文明D.悠久古老的象形文字3.某学者认为,古埃及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相对的孤立性,尼罗河谷起着“过滤器”的作用,对外来因素进行缓冲处理,然后再逐渐吸收进来,这是古埃及文明的特色和生命力。这说明( )。A.地理环境决定了文明特征B.埃及文明具有自身特质C.区域文明得益于相互借鉴D.埃及依赖外来文明传入4.分析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古代中国 青铜器、都江堰古代埃及 太阳历、金字塔古代西亚 《吉尔伽美什》、60进制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古代希腊 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A.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B.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C.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D.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多样5.赫梯古王国时期约有200条规定的《赫梯法典》,几乎没有神的影子。到了帝国时期,神的地位远远高于古王国时期,国家高层司法领域经常以神的名义作出裁定。这一变化反映出赫梯( )。A.古王国时期法律至高无上B.帝国的封建神权色彩较浓C.国家治理方式有较大变化D.受到迁入地社会环境影响6.在古希腊,绝大多数货币以城邦神祇而非现实人物为图案。希腊化时代以来,半神半人的亚历山大头像在货币上日益可见。这( )。阿波罗神银币 羊角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415年) 银币(公元前300年)A.反映了审美意识的提升B.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折射了政治体制的转型D.体现了人文主义的高涨7.《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禁通婚,以便使种姓的划分永久化。这表明种姓制度( )。A.造成了阶层的隔离B.有利于社会成员流动C.促进了社会的进步D.实现了社会和谐发展8.(原创)1799年发现的罗塞塔石碑,为解读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契机,石碑内容用希腊文、埃及的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刻写,而且三种文字记载的内容一样,人们可以通过比较,猜出其他两种文字的字义。据此可知,罗塞塔石碑反映了( )。A.埃及象形文字对希腊文字的模仿B.文明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C.早期文明发展的独立性和多元性D.象形文字已经完全被成功解读9.公元前7世纪,雅典在军事变革中已经开始采用多利亚人的方阵,由于贵族人数太少,不得不从有能力自备甲胄的农民中征集战士,组成重装步兵。结果这些农民成了雅典安全的主要担负者。雅典这一做法( )。A.有利于民主政体的形成B.使传统贵族特权受到冲击C.导致城邦面临严重危机D.使步兵成为对外殖民主力10.波斯帝国大流士时期兴建的苏萨王宫宫墙上的阿胡拉·玛兹达神像,被画成人形,并居于有翼的圆盘中间,此构图被认为取自亚述,而亚述艺术又是在继承赫梯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材料意在说明,波斯帝国( )。A.传承区域传统文化 B.融合古代亚欧文明C.国王是政权的核心D.崇尚阿胡拉·玛兹达11.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的过程中,日益模仿波斯君主的穿戴服饰,命令臣民对他行叩拜礼,地方也沿用行省制。此举意在( )。A.标榜军事成就 B.宣扬君权神授C.推广波斯文化 D.维护帝国统治12.古代罗马规定,罗马公民参加罗马军团,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战利品和土地,还能够获得荣誉和晋升的机会。这一规定( )。A.增强了罗马对外征服力B.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益C.旨在维护罗马城邦的稳定D.缓和了公民与贵族的矛盾13.到2世纪时,罗马帝国境内已经修建了372条大道,各条大道都以罗马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另有无数条支线通往帝国各行省。罗马帝国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A.推动了封建国家经济发展B.确保罗马帝国长治久安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完善了国家的官僚体系14.希罗多德在选取和分析史料时,呈现出从历史自身去解释历史的倾向,但在其《历史》一书中又多处提及德尔斐神谕。对于希腊人来说,神或许是不证自明的存在,神“事”、神“话”可作为理解事物的真实,以神的方式表达对事件发生的看法。可见,希罗多德编撰《历史》( )。A.奠定了西方史学叙述的基本方式B.背离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C.受所处时代和文化传统的影响D.提升了神在古希腊的影响力15.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与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已有明显不同,这一时期希腊文化的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宗教、科学等方面,都包含了一定的东方文化的因素。由此可见,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征是( )。A.内容丰富的城邦文化B.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C.雅典式的民主和文化D.向东扩散的古典文化16.下图是不同时期发现的不同地区的“三兔共耳”图案,即三只兔子共用三只耳朵,首尾相接,追逐奔跑。这可以说明( )。A.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亚非欧文明之间存在交流C.“三兔共耳”图案起源于中国D.经济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二、非选择题(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古代文明“说”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 第二章 早期的文明 第一节 早期埃及 第二节 两河流域的最初 文明 第三节 印度河流域文明 第四节 爱琴文明的产生 第五节 黄河流域的夏王朝 第三章 早期文明的发展 ………… ——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古代卷》目录 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 古代西亚文明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 古代印度文明 第四章 古代中华文明 第五章 古代希腊文明 第六章 古代罗马文明 ………… 第二编 工业文明的兴起 ………… ——马克垚主编《世界 文明史(上)》目录(1)对比两篇目录,指出它们对古代文明的叙述有何异同。(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古代文明的叙述,谈谈你的看法。(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 人类社会从来不是完全孤立的,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都表现出向外扩展的倾向,使不同文明区域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从居鲁士立国开始,通过对外扩张,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不仅有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有统治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在帝国东部,征服犍陀罗,获得了东方各民族的信息。在帝国西部,征服吕底亚,与希腊人有了接触,他们的工匠吸收了吕底亚的艺术特色,商人学会了铸造钱币的工艺。公元前4世纪晚期,伴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化世界的形成,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诸古老文明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日益密切。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波斯和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共同因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世界帝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8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 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对比表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 分裂格局,战争频繁,各国变法革新,分封制和宗法制遭破坏 城邦国家,实行贵族共和制,颁布《十二铜表法》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罗马征服并统一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 西汉与东汉王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发展 罗马帝国逐渐确立,形成元首制政体,罗马法适应现实并逐渐调整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 罗马“三世纪危机”,罗马法已发展至万民法阶段根据材料表格中的内容,提取有关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的信息进行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0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时间 中国 外国距今约1万年 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距今约5 000年 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下游有龙山文化,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 —约公元前3100年 —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约公元前2900年 — 苏美尔地区产生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 夏朝时期 —约公元前18世纪 — 古巴比伦王国基本统一两河流域约公元前1600—前771年 商朝和西周时期 —公元前770—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8世纪 — 希腊城邦开始兴起公元前6世纪 — 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提取材料中的相关历史信息,围绕“古代文明的产生和特点”,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0分,要求:表述成文,条理清晰,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C 2.B 3.B 4.D 5.C6.C 据材料“在古希腊……城邦神祇……为图案”“希腊化时代以来……亚历山大头像在货币上日益可见”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的头像更多地出现在银币上,这是由于亚历山大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在地方实行行省制,银币图案的变化折射了政治体制的转型,故选C项;银币图案的变化是由于亚历山大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政治影响力日益增强,而非由于审美意识的提升,排除A项;银币图案的变化顺应了帝国建立并发展的形势,材料只体现了银币图案的变化,没有涉及其他币制方面的改革,无法体现这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据材料“半神半人”可知,此时人文主义并没有达到高涨的程度,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高涨,排除D项。7.A 根据材料“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以便使种姓的划分永久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造成了古代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严重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不利于社会进步,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8.B 据材料“石碑内容用希腊文、埃及的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刻写”可知,古埃及与古希腊之间存在联系,故B项正确;古埃及文明的出现早于古希腊,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早期文明的交流,而非早期文明发展的独立性与多元性,故C项错误;象形文字已经完全被成功解读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9.A 据材料“贵族人数太少,不得不……雅典安全的主要担负者”可知,雅典在经历军事变革后,开始重用农民作为军队的主力,使这些农民获得更多的政治参与度,这有利于民主政体的形成,故选A项;据材料“贵族人数太少,不得不从有能力自备甲胄的农民中征集战士”可知,农民充当的是普通士兵,并未直接影响到雅典传统贵族的特权,“使传统贵族特权受到冲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农民战士成为雅典安全的主要担负者,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雅典的防卫力,而非导致城邦面临严重危机,排除C项;材料“成了雅典安全的主要担负者”反映了雅典城邦在扩充农民作为军队的主力后增强了城邦的防御能力,而非使步兵成为对外殖民的主力,排除D项。10.A 据材料可知,阿胡拉·玛兹达神像的构图被认为取自亚述,而亚述艺术又是在继承赫梯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说明波斯帝国传承了区域传统文化,故选A项;亚述文明和赫梯文明都属于西亚文明,材料并没有述及欧洲文明,排除B项;材料述及的是阿胡拉·玛兹达神像,并没有述及国王,排除C项;材料讲的是阿胡拉·玛兹达神像构图的艺术来源,并没有述及人们对阿胡拉·玛兹达的崇拜,排除D项。11.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沿用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意在维护帝国统治,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2.A 据材料可知,参加罗马军团的公民可以获得财富、荣誉和晋升的机会,这有利于提高罗马军团的战斗力,即增强罗马对外征服力,故选A项;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益与“获得更多的战利品……晋升的机会”不符,排除B项;“获得更多的战利品”显然针对的是对外战争,而不是城邦内部的稳定,排除C项;缓和了公民与贵族的矛盾与“获得更多的战利品……晋升的机会”不符,排除D项。13.C 罗马帝国境内的372条大道都“以罗马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并且“另有无数条支线通往帝国各行省”,这说明罗马帝国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项;“封建国家”不符合史实,罗马帝国是奴隶制帝国,排除A项;“确保”夸大了罗马帝国道路网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道路网的作用,“国家的官僚体系”是政治制度问题,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14.C 据材料“多处提及德尔斐神谕”并结合希罗多德生活的社会背景可知,希罗多德编撰《历史》受当时希腊神学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希罗多德编撰的《历史》所体现的特点,并非其影响,排除A项;据材料“呈现出从历史自身去解释历史的倾向”可知,希罗多德选取史料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倾向,并未背离人文主义精神,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希腊神学对希罗多德编撰《历史》的影响,不能说明其提升了神在古希腊的影响力,排除D项。15.B 材料“这一时期希腊文化的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宗教、科学等方面,都包含了一定的东方文化的因素”体现的是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征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与丰富的城邦文化无关,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雅典民主政治,C项排除;材料与古典文化向东扩散无关,D项排除。16.B 据材料“不同时期发现的不同地区的‘三兔共耳’图案”“中国”“埃及”“德国”等信息可知,“三兔共耳”图案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和地域中都有发现,说明各地区之间文化存在交流,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不同时期和地域的相同图案,不能体现多元性,排除A项;由材料并不能明显判断“三兔共耳”图案最早的起源地区,排除C项;材料仅仅显示了文明间的交流传播,据此并不能得出经济发展推动文明交流的结论,排除D项。17.【答案】(1)相同:涉及的地域范围基本相同;对文明称呼标准都不统一,如早期埃及和其他称呼不统一,西亚文明和其他几个称呼不统一。(4分)不同:《世界史·古代卷》主要以河流来命名文明,《世界文明史(上)》主要以国家或者地区的名字来命名文明;《世界史·古代卷》对文明的叙述有多个层级,《世界文明史(上)》只有一个层级。(4分)(2)古代文明往往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现在的行政区划和古代文明的地理范围不一定重合,因此强调地理特征的称呼比较合适。文明叙述中有很多标准,对文明的称谓只要突出文明的特征即合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理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不同的学者对古代文明叙述的差异受个人、时代等因素影响。(10分,答出三点且言之有理即可。)18.【答案】(1)共同因素:农耕文明的物质保障;古代文明的扩展;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繁荣的文化;武力扩张。(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作用: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了古代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和互补;成为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一个环节。(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19.【答案】示例信息: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两国在几乎同一时期都处于相似的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强盛与衰落的历史阶段。两国都出现了国家的分裂与统一交替延续的历史轨迹。(4分)说明: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的特征。但是维系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是君主专制集权体制的制度保障,而维系古罗马统一的主要因素是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备,这说明历史发展还兼具多样性的特征。(6分)20.【答案】示例: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2分)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地区的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