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专题五 创新题型专题 北京东直门中学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课件(30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二专题五 创新题型专题 北京东直门中学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课件(30页ppt)

资源简介

2025年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五 创新题型专题
模块二 专题复习
 
核心知识点
01
创新题型从较高的尺度上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创新能力。解答此类考题一般不能直接使用某个公式或原理求解,而要从多层面、多方位探索与题目有关的知识以获得答案。
考点攻坚
02
【例】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可能经历过这样的现象,百米赛跑时,奔跑得越快,我们感到风的阻力越大。于是小明猜想: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于是在一个无风的周末,小
明和老师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明将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在汽车车顶,老师驾驶汽车依次以不同速度匀速在水平面上行驶一段距离,小明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1)根据 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近似等于小车及挡板受到的空气阻力。
(2)实验装置中用小车而不用木块,并将其放在表面平滑的车顶,目的是为了减小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所受空气阻力越 。若小车运动的速度为10m/s,则小车的功率为 W。
答案:(1)二力平衡;(2)摩擦力;(3)大;5
(4)实验完毕后,小明又进行了新的思考:空中下落的物体速度会增大。那么从足够高的高空下落的雨滴速度会不会一直增大,其所受的空气阻力会不会也一直增大?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知道了:若雨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小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继续增大;若雨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大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减小。
请你根据老师的上述指导和本实验结论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一滴质量为5g的雨滴从高空下落时(假设在无风天气,雨滴下落高度足够大),所受到最大阻力????= N,此后雨滴做 。
(5)你认为运动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还与 有关。
?
答案:(4)0.05;匀速直线运动;(5)物体的形状
靶向突破
03
1.(2022·驻马店)在水果中平行插入两片由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就组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如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探究影响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因素,他们的部分实验猜想如下:
猜想1:水果电池的电压可能与水果的种类有关
猜想2:水果电池的电压可能与极板的材料有关
(1)为验证猜想1和猜想2,他们在不同水果中插入由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并保持两块极板间的距离、插入水果的深度不变,分别测出电压并记录如下表所示。
①为验证猜想1,保持 不变,改变水果种类,多次实验后,发现猜想1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②分析数据可知,水果电池电压与极板材料有关,表中效果最好的两极板材料是 。
③与电压表标有 “3”字样的接线柱相连的极板是水果电池的 极,若要使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更大,可将多个水果电池 联。
(2)增加两极板插入水果的深度,发现电压表示数发生了变化,由此可以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极板的材料
正确
铜—锌


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两极板插入水果的深度有关
(3)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两极板都换成铜片,发现两铜极板间无电压,于是提出一个新的探究问题:水果的电阻是多大? 为此,他们利用一个电源 (电压未知)、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0、导线、三个开关及原有的电压表进行电路设计,测出此时水果的电阻,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可行的电路图。 (水果的电阻用 “ ”表示)
?
如图所示:
2.(2023·惠州)实验小组在实验时,不慎将灯泡L2的玻璃外壳碰碎。他们惊奇地发现L2几乎不发光,与其串联的灯泡L1不仅没有熄灭,反而更亮。开关断开后的电路如图甲,L1和L2都标有“2.5V 0.3A”字样。针对上述现象,探究下列问题:玻璃破碎后,L2的灯丝电阻发生了什么变化?玻璃外壳究竟起什么作用?
(1)玻璃外壳破碎前L2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1.20V和0.20A;玻璃外壳破碎后,两端的电压变为0.40V,通过的电流变为如图乙所示,则电流为 A。初步分析可知:玻璃破碎后,L2电阻 (选填“变大”或“变小”)。
(2)为进一步探究玻璃外壳破碎后L2电阻变化特点,对L1、L2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测量,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分析发现,L1的电阻 (选填“大于”或“小于”)玻璃外壳破碎后L2的电阻。
0.22
变小
大于
(3)实验中,对着L2吹气,发现L2两端电压突然变小、电流突然变大,说明吹气加快L2灯丝表面空气流速,加快其散热速度,从而使灯丝电阻变小。由此推断,灯丝的电阻大小与 有关,玻璃外壳可能起到 的作用。
(4)细心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灯丝呈螺旋状,于是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将灯丝设计成螺旋状?你认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① ;
② 。
温度
隔热保温
减少散热
增大导体的长度
课堂实战
04
1.(1)小雨同学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爸爸晚上开车时,打开汽车头灯,空中会出现一道直的光柱。于是,他得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并进行了其他相关实验:
①能在空气中看到直线光柱,可能是空气中悬浮的尘埃将光 (选填“反射”或“折射”)到我们眼中所致。
②若想探究光在水中是否沿直线传播,可在水中添加几滴 或撒些粉笔灰作为辅助器材,再用激光笔对着玻璃杯中的水射去,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光在水中的直线传播路径。
反射
牛奶

(2)小雨同学回忆有一次夏天下午坐爸爸的车时,发现前方地面在“晃”动;咨询老师才知道是因为空气受热不均匀造成光在不均匀空气中不是沿直线传播。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①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
②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
③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④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光在 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
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
同种均匀介质
2.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热敏电阻????T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已知????为控温器,电源电压恒为12V,????为电阻箱(一种可以改变并读出阻值的变阻器)。
?
(1)在控温器中应该加入的液体是( )
A.自来水 B.煤油 C.食盐溶液
(2)当控温器中液体温度为80℃,电阻箱阻值为100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则该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为 Ω。
?
B
20
(3)依次改变控温器中的液体温度,同时改变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保持在0.1A。通过计算得到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当温度为50℃时,电阻箱阻值为 Ω,从表中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
?
85
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4)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小明用该热敏电阻和电压表制成了一支指针式温度计(电路图如图乙所示)。它可以直接在电压表刻度盘上读出相应温度。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将电压表依次并在各接线柱之间发现????????间无示数,接????????、????????间有示数,此时电路中的故障是
。小华重新正确连接电路后,若想要电压表的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应在原理图乙中的 (选填)两端接入电压表。
A.????、???? B.????、???? C.????、????
?
定值电阻被短路
A
3.(2024·深圳)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利用一瓶矿泉水,我们可以探究很多物理问题。(????水=1.0×103kg/m3,g 取10N/kg)
?
(1)如图 (????)所示,没有启封的矿泉水所装水的重力为 N。
(2)如图 (b)所示,用食指捏一下瓶盖上方把手,出现一个缺口,可以将矿泉水挂起来,松手后会自动闭合,则被压弯的塑料把手具有弹性势能。小明将矿泉水A、B如 图(c)放置,用手推A的上部,瓶会倾倒,而推A的下部,瓶会滑动,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有关.分别沿箭头方向吹A和B,发现B很容易被吹动,这说明在相同条件下 。
(3)如图(????)所示,小明用力捏矿泉水瓶,瓶身变瘪了,这说明力能使
物体发生 。
?
5.5
作用点
滚动摩擦比
滑动摩擦小
形变
(4)小明用20N的力竖直握住一瓶重为6????的矿泉静止不动,如图(e)所示,则矿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他喝掉一半后竖直握着不动,瓶子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
(5)小明想测出一个瓶身平滑但没有标签的矿泉水瓶的容积。他用刻度尺测量瓶的高为L,瓶底的直径为????,往瓶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面高度L1;堵住瓶口,将瓶倒置后测出水面与瓶底的距离L2,如图(f)所示,由此他得出瓶的容积V约为 。
?
6
变小
C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