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和制作简易雨量器,了解降水的概念、形式,初步学会测量降水的方法。(地理实践力) 2.能够根据一地的降水数据资料,绘制该地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3.通过具体的实例,感悟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图表数据,描述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设计思路
本课以city walk作为课堂的主题情境,引导学生以city walk 出行准备者的角色进入“观·城市降水(降水的概念与主要形式、降水的测量方法)、理·出行宝箱(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分布)、悟·别样city walk(感悟人地关系)”三部分的学习内容中,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结合课前地理实践任务初步学会降水的测量方法,掌握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阅读方法,并能够读图说出一地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掌握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等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通过图表获取相应信息的能力,通过“整理行囊”的活动任务及观察教师别样的旅行日记,综合联系气温和降水的学习内容,感悟人地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地理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杭州市钱塘区文海实验中学的地理教师庄晓奋,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同学们,你们喜欢city walk吗?这种用漫步来探索城市的休闲方式正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提问学生希望去哪些城市city walk 以及出发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主要环节。思考并回答最想去哪座城市city walk 以及思考在city walk前往往会做哪些准备 了解本课的主要环节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city walk建立本课的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新课讲授 <一>观·城市降水 观察杭州的天气预报,提出下雨是否就是降水的疑问,引出降水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引导学生阅读思与学栏目,帮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精神自古有之。 播放学生课前作业的小视频(动手制作简易雨量器来测量当地一个月的降雨并写一份观察日记),根据视频内容引出月降水量的概念。 阅读教材,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阅读教材80页的思与学,了解古代是如何观测和记录降水的,感受古人的探究精神。 观看课前实践作业的视频反馈,感受完成任务过程中自身的探究精神。 通过教材的思与学栏目的阅读建立古今联系,帮助学生领悟自古有之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课前布置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经历制作实验工具、观察、测量、记录等方式亲身体验降水的测量方法,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关心与乐于探究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过渡:降水的多少是我们准备行囊的重要参考,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降水,像这样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是我们最常用的工具。(多媒体呈现杭州的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二>理·出行宝箱 结合杭州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讲解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方式。 呈现教杭州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数据表,利用多媒体讲解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为学生完成学习单任务一(在杭州、多哈、伦敦三座城市中任选一座城市,依据当地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数据完成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并回答相关问题)的绘图提供示范。 出示学生的制图,呈现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分析降水量柱状图的一般方法。 出示学生的制图,提问对比三座城市不同的降水量柱状图,获得了哪些信息。 利用学生的制图差异带来的认知冲突,强调读降水量图时应注意的要点,同时呈现老师的制图,帮助学生直观对比三座城市的降水差异,引导学生说出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差异及世界各地降水存在差异的主要结论,从而引出等降水量线。 提问学生能否利用学习等高线和等温线的经验,尝试给等降水量线下个定义。 多媒体呈现等降水量线和等降水量分布图的科学概念。 布置学习单任务二:利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尝试探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完成相应表格。 多媒体呈现学生的表格反馈。 结合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讲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多媒体呈现教师的表格答案,帮助学生进行校对。 将三座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标示出来,以多哈和杭州的年降水量为例,对刚刚探究出的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简单印证。 过渡:当然,要整理行囊,除了关注降水,气温也是不可或缺的参考因素 将三座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分布图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标示出来。布置学习单任务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座最想去city walk的城市,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你们期待在哪个季节出发?说明理由;2.你们会将哪些物品放入行囊?说明理由) 倾听学生的反馈了解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方式。 倾听教师讲解关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并独立完成任务一: 在杭州、多哈、伦敦三座城市中任选一座城市,依据当地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数据完成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并根据绘图思考哪几个月降水量较多、那几个月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等问题。从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降水量柱状图的一般方法。 观察三座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不同及世界各地降水存在差异的主要结论。 依据等高线和等温线的学习经验,思考并尝试给等降水量线下个定义。 独立完成学习单任务二:利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尝试探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完成相应表格。 倾听教师讲解。 阅读三座城市的气温降水分布图,联系上节课的知识,完成学习单任务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座最想去city walk的城市,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你们期待在哪个季节出发?说明理由;2.你们会将哪些物品放入行囊?说明理由。 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通过动手绘图,将降水数据转变为更加直观的图表形式,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对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的立体认知,从而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奠定基础。 利用已知的关于等高线、等温线的学习经验推导未知的等降水量线的概念,搭建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平台,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生长新的知识点,获得新的学习经验。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并归纳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来培养学生从地理综合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塑造学生的地理学科逻辑能力。 任务三是围绕本课主情境设计的真实性任务,“整理行囊”这一行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投入到该任务的完成中。 知识的构建是综合的、是立体的、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补充了三座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不仅联系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也为下节课理解世界气候作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是计划出行的小能手,可以通过观察一座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来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携带合适的物品。是不是特别期待马上来一场city walk呢?庄老师在这个暑假刚好在杭州体验了一把city walk 但却遇到了一点小意外,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的旅行日记。(停顿) 庄老师别样的city walk给大家带来什么样启发呢?<三>悟·别样city walk多媒体呈现老师的旅行日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启发或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降水和人的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大自然与人是相互依存共荣共生的,帮助学生树立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观念。观看老师的杭州旅行日记,说出自己的启发或感受。 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观念。通过阅读老师的旅行日记谈感受的活动设置,突出本课所在的学习单元的核心大概念——人地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共荣共生的,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观念。三、结束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曾说过,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行动来守护生态文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到此结束。这是庄老师留给同学们的课后作业,希望同学们能利用所学知识继续完善我们的citywalk之旅。同学们 再见!
教学反思
降水,作为生活中屡见不鲜的自然景象,对七年级学生而言,其概念理解相对直观,易于掌握。但在地图解读、信息筛选及问题解决策略上,学生们尚需磨练与提升。因此,在新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我们应当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发挥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潜能。通过细致的指导,教授学生如何阅读、绘制和分析地图,帮助他们掌握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关键技能。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学有所用,从而真正让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