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 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和分类(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 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和分类(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和分类
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和分类是中考化学必考内容,也属于基础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且部分试题经常出现在卷首。考查的命题点有: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的判断、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的判断,以及物质分类的判断等,常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古诗词、成语、实验等以文字或图片结合的形式呈现。
攻略01 精准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典例剖析】
【例1-1】(2024·四川巴中)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湿法炼铜 B.蚕丝织布
C.粮食酿酒 D.火药爆炸
方法点拨
成语、典故、诗词中,凡是涉及燃烧的,如出现“火”或“烧”等字眼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火上浇油、野火烧不尽、刀耕火种、抱薪救火、玉石俱焚、死灰复燃等。
【例1-2】(2024·广东广州)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
C.用蒸馏法将海水淡化制得蒸馏水
D.用液氢作燃料推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提分秘籍】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关键是:从宏观上抓住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从微观上把握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变化。化学变化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爆炸、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是有些现象的发生也并不是就意味着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这些现象的发生,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水的沸腾,氧气变为液态后变为淡蓝色,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有氢氧化钙析出,车胎、锅炉、气球等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2)原子弹爆炸、核反应堆发电等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它们属于核物理变化。
【变式演练】
【变式1-1】(2024山东滨州)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火上浇油 C.立竿见影 D.杯弓蛇影
【变式1-2】(2024·湖北·三模)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于2024年4月30日成功撤离中国空间站,踏上回家之路。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脱离空间站 B.自由下落 C.外壳烧蚀 D.打开降落伞
【变式1-3】(2024·四川南充·三模)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发硬 B.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用生石灰干燥氧气
攻略02 快速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典例剖析】
【例2-1】(2024云南省卷)下列叙述中,属于C60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固体 B.密度为1.68 g/cm3
C.熔点高于280 ℃ D.能与钾等金属反应
【例2-2】(2024河北)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盐水用于选种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例2-3】(2024四川成都)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成功发射。下列材料用途的对应性质解释不合理的是
A.偏二甲肼作火箭燃料——可燃性
B.B.铝合金作火箭的骨架——密度大
C.碳纤维复合材料作飞船外壳——耐高温
D.特种橡胶制成太空服加压层——弹性好
【例2-4】区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a.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b.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
c.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d.酒精易燃,点燃时会与氧气反应;
e.钢铁能变成铁锈;
f.粮食酿醋。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字母,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提分秘籍】
判断物质性质的关键是看物质性质的表现形式,即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体现的就是化学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体现的就是物理性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联系: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决定变化。而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在物质使用过程中它发生了变化。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金属可以做炊具,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联系: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决定变化。而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在物质使用过程中它发生了变化。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金属可以做炊具,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2)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物质的性质是物质静态的内在属性。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经常用到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例如:蜡烛熔化,物理变化;蜡烛易熔化,物理性质。性质类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变式演练】
【变式2-1】(2024·安徽合肥·三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氮气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B.甲醛水溶液用于没泡动物标本
C.乙醇用作内燃机的燃料 D.干冰用于营造仙境般的舞台效果
【变式2-2】(2024·陕西·三模)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玉不琢不成器 B.百炼方可成钢 C.纸里包不住火 D.真金不怕火炼
攻略03 掌握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
【典例剖析】
【例3-1】(2024·江苏苏州)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镁有银白色光泽,可用于生产烟花
B.氮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D.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例3-2】(2024·内蒙古赤峰)随着科技的发展,空气中各成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氮气——充氮包装 B.氧气——医疗急救
C.稀有气体——激光技术 D.二氧化碳——气体肥料
【提分秘籍】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用途如果体现化学变化则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用途如果体现物理变化则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此类题目还要注意性质与用途要一一对应,例如: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润滑剂,这是错误的。石墨具有导电性,应该做电极,用来导电。石墨具有润滑性,才是做润滑剂的依据。在有些试题中,对性质的描述是正确的,对用途的描述也是正确的,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对应关系,由此可以来判断正误,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
【变式演练】
【变式3-1】(2024·四川南充)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B.钛合金密度小,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C.盐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氮肥
【变式3-2】(2024·江苏连云港·二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均正确且关系对应一致的是( )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一氧化碳 还原性 冶炼金属
B 青铜(铜锡合金) 熔点高于铜 机器零件
C 小苏打 难溶于水 治疗胃酸过多症
D 氢氧化钠 易潮解 食品干燥剂
攻略04 突破中考化学常考的分类方式
【典例剖析】
【例4-1】(2024·四川巴中)分类是化学学习常用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盐: NaCl B.氧化物:CaO
C.碱: D.单质:Hg
方法点拨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判断方法:必须是化合物,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
氧气不是氧化物,它属于单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不是氧化物,因为它们的组成元素不是两种。
【例4-2】(2024·重庆江津·三模)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
A.清新的空气 液态氧气 B.氮气 二氧化碳
C.冰水混合物 稀有气体 D.澄清的石灰水 清澈的泉水
方法点拨
单质的判断方法:必须是纯净物,且只含一种元素。
化合物的判断方法:必须是纯净物,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要注意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
从宏观上来说,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如氢气、蒸馏水等;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空气、矿石、溶液、合金等。
从微观上来说,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①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混合物,如化合物的分子中就含有不同种的原子。
②不能根据“纯”“混”“洁净”等字眼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如“冰水混合物”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而“洁净的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例4-3】(2024·江苏镇江)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归类 内容
A 常见合金 青铜、硬铝、玻璃钢
B 营养物质 糖类、油脂、蛋白质
C 常见氮肥 碳铵、尿素、氯化钾
D 清洁能源 石油、风能、太阳能
【提分秘籍】
1、解答有关物质分类试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各类物质的组成特点。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多种分子);纯净物(含有一种物质;一种分子);单质(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纯净物;大于等于2种元素);氧化物(2种元素的化合物:必须有氧元素);酸(氢离子+酸根);碱(金属或铵根离子+氢氧根);盐(金属或铵根离子+酸根);有机物(含碳化合物,但CO、CO2、碳酸及碳酸盐除外)。2、物质分类的综合考查,可以筛选排除法,对每个选项加以分析,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排除。
【变式演练】
【变式4-1】(2024·四川内江)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氧气 B.空气
C.氧化镁 D.碳酸钾
【变式4-2】(2024·山东潍坊)下列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液态氧 干冰 石灰石 B.碱:纯碱 火碱 消石灰
C.人体供能物质:淀粉 油脂 蛋白质 D.合成材料:涤纶 塑料 合金
【变式4-3】(2024·河南洛阳·三模)2024年2月29日,我国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N2O4作为长征三号乙的主要助推燃料,其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1.(2024·海南)下列生活常见现象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蔗糖溶解 B.玻璃破碎
C.橙子榨汁 D.煤气燃烧
2.(2024·山东潍坊)文物修复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修复措施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 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
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 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
3.(2024·山东济南)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海水提镁
C.干冰升华 D.呼吸作用
4.(2024·四川巴中)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天然气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来吸附色素和异味 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5.(2024·山东东营)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没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钨熔点高,可用于制灯丝
C.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浓硫酸有腐蚀性,可用于干燥气体
6.(2024·吉林省)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归纳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铅笔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作净水剂
C.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
D.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7.(2024·四川内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
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食醋用于除水垢
8.(2024·北京)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大理石 B.氯化钾
C.汽水 D.蔗糖溶液
9.(2024四川眉山)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10.(2024江苏苏州)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KMnO4 B.K2MnO4 C.MnO2 D.O2
11.(2024·河南平顶山·三模)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按照混合物、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碘酒、高锰酸钾、铁锈 B.冰水共存物、氯化锌、干冰
C.生理盐水、碳酸钙、二氧化硫 D.天然气、氢氧化钠、二氧化锰
12.(2024·河南信阳·三模)将物质按不同标准分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合成材料:涤纶、蚕丝、塑料
B.氧化物:冰、干冰、生石灰
C.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D.人体内常量元素碳、氢、钙、铁
13.(2024·新疆乌鲁木齐·三模)下列有关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组成: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B.性质:能与发生反应
C.用途:可用做氮肥 D.分类:属于酸
14.(2024·天津)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氧气②石墨③氖气④干冰⑤氢氧化钙⑥氯化钠,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可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3)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 。
(4)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
(5)可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 。
(6)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
15.(2024湖南)阅读下列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材料为基体,以高强度纤维、晶须、晶片和颗粒为增强体通过适当的复合工艺所制成的复合材料。
陶瓷材料可分为氧化物陶瓷(如氧化铝陶瓷)和非氧化物陶瓷(如碳化物陶瓷、氢化物陶瓷等),具有硬度大、相对密度较小、抗氧化、高温磨损性能好和耐化学侵蚀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断裂韧性低、断裂应变小、抗冷热交变和冲击载荷性能差的固有缺点。向陶瓷基体中加入增强体能够改善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提高其韧性和抗脆性断裂能力。
陶瓷基复合材料优异的高温性能可显著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提高运行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航天航空领域,陶瓷基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液体推进火箭发动机的热结构件、喷气发动机等的高温部件。
依据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提到的氧化物是 。
(2)写出陶瓷材料的一条物理性质 。
(3)在航天航空领域,陶瓷基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 (写一条即可)
答案和解析
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和分类是中考化学必考内容,也属于基础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且部分试题经常出现在卷首。考查的命题点有: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的判断、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的判断,以及物质分类的判断等,常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古诗词、成语、实验等以文字或图片结合的形式呈现。
攻略01 精准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典例剖析】
【例1-1】(2024·四川巴中)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湿法炼铜 B.蚕丝织布
C.粮食酿酒 D.火药爆炸
【答案】B
【解析】A、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蚕丝织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方法点拨
成语、典故、诗词中,凡是涉及燃烧的,如出现“火”或“烧”等字眼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火上浇油、野火烧不尽、刀耕火种、抱薪救火、玉石俱焚、死灰复燃等。
【例1-2】(2024·广东广州)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
C.用蒸馏法将海水淡化制得蒸馏水
D.用液氢作燃料推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答案】C
【解析】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用蒸馏法将海水淡化制得蒸馏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用液氢作燃料推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提分秘籍】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关键是:从宏观上抓住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从微观上把握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变化。化学变化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爆炸、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是有些现象的发生也并不是就意味着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这些现象的发生,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水的沸腾,氧气变为液态后变为淡蓝色,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有氢氧化钙析出,车胎、锅炉、气球等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2)原子弹爆炸、核反应堆发电等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它们属于核物理变化。
【变式演练】
【变式1-1】(2024山东滨州)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火上浇油 C.立竿见影 D.杯弓蛇影
【答案】B
【解析】刻舟求剑描述的是一个人在船上掉了剑,他立刻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希望回到那个位置找回剑;这个情境主要描述的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A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火上浇油描述了向燃烧的火中添加油,使火势更加旺盛;在这个过程中,油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新物质,B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立竿见影描述的是把竹竿立在阳光下,立刻就能看到影子,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C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描述的是一个人在酒杯中看到弓的倒影误以为是蛇,从而产生了恐惧。这个情境主要是光的反射现象,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D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变式1-2】(2024·湖北·三模)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于2024年4月30日成功撤离中国空间站,踏上回家之路。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脱离空间站 B.自由下落 C.外壳烧蚀 D.打开降落伞
【答案】C
【解析】A、脱离空间站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由下落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外壳烧蚀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打开降落伞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1-3】(2024·四川南充·三模)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发硬 B.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用生石灰干燥氧气
【答案】C
【解析】A、石灰浆抹墙后,其中的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酚酞试液与显碱性的物质反应时能够变色,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用生石灰干燥氧气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攻略02 快速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典例剖析】
【例2-1】(2024云南省卷)下列叙述中,属于C60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固体 B.密度为1.68 g/cm3
C.熔点高于280 ℃ D.能与钾等金属反应
【答案】D
【解析】常温下为固体,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A选项不符合题意;密度为1.68g/cm3,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B选项不符合题意;熔点高于280℃,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C选项不符合题意;能与钾等金属反应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D选项符合题意。
【例2-2】(2024河北)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盐水用于选种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答案】C
【解析】盐水用于选种,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A不符合题意;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及异味,可用于冰箱除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B不符合题意;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C符合题意;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D不符合题意。
【例2-3】(2024四川成都)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成功发射。下列材料用途的对应性质解释不合理的是
C.偏二甲肼作火箭燃料——可燃性
D.B.铝合金作火箭的骨架——密度大
C.碳纤维复合材料作飞船外壳——耐高温
D.特种橡胶制成太空服加压层——弹性好
【答案】B
【解析】由于偏二甲肼具有可燃性,所以偏二甲肼作火箭燃料,A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由于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和硬度大、抗腐蚀性好,所以铝合金作火箭的骨架,B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小、强度高、耐热、化学稳定性好,所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作飞船外壳,C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由于特种橡胶具有高弹性、耐高温的性质,所以用特种橡胶制成太空服加压层,D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例2-4】区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a.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b.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
c.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d.酒精易燃,点燃时会与氧气反应;
e.钢铁能变成铁锈;
f.粮食酿醋。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字母,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ab de
【解析】a.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该过程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易燃,酒精燃烧是酒精与氧气之间的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e.钢铁能变成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f.粮食酿醋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醋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ab;de。
【提分秘籍】
判断物质性质的关键是看物质性质的表现形式,即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体现的就是化学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体现的就是物理性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联系: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决定变化。而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在物质使用过程中它发生了变化。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金属可以做炊具,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联系: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决定变化。而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在物质使用过程中它发生了变化。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金属可以做炊具,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2)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物质的性质是物质静态的内在属性。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经常用到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例如:蜡烛熔化,物理变化;蜡烛易熔化,物理性质。性质类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变式演练】
【变式2-1】(2024·安徽合肥·三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氮气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B.甲醛水溶液用于没泡动物标本
C.乙醇用作内燃机的燃料 D.干冰用于营造仙境般的舞台效果
【答案】D
【解析】A、氮气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错误;
B、甲醛水溶液用于浸泡动物标本,是利用了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错误;
C、乙醇用作内燃机的燃料,是利用了乙醇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错误;
D 、干冰用于营造仙境般的舞台效果,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正确。
故选D。
【变式2-2】(2024·陕西·三模)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玉不琢不成器 B.百炼方可成钢 C.纸里包不住火 D.真金不怕火炼
【答案】A
【解析】A、玉不琢不成器,说明玉的形状经过雕琢可以改变,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百炼方能成钢,说明碳在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纸里包不住火,说明纸张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真金不怕火炼,火烧黄金,黄金不与氧气反应,体现了黄金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攻略03 掌握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
【典例剖析】
【例3-1】(2024·江苏苏州)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镁有银白色光泽,可用于生产烟花
B.氮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D.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可生产烟花则利用镁能够燃烧,放出耀眼白光的化学性质,A选项错误;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利用的是氮气的稳定性,B选项错误;石墨质地柔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可用作铅笔,C选项错误;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选项正确。
【例3-2】(2024·内蒙古赤峰)随着科技的发展,空气中各成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氮气——充氮包装 B.氧气——医疗急救
C.稀有气体——激光技术 D.二氧化碳——气体肥料
【答案】C
【解析】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包装,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错误;
B、氧气可供给呼吸,呼吸作用消耗糖类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利用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B错误;
C、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电光源,此过程不产生新物质,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C正确;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经光合作用转化为糖类和氧气,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D错误。
故选:C。
【提分秘籍】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用途如果体现化学变化则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用途如果体现物理变化则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此类题目还要注意性质与用途要一一对应,例如: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润滑剂,这是错误的。石墨具有导电性,应该做电极,用来导电。石墨具有润滑性,才是做润滑剂的依据。在有些试题中,对性质的描述是正确的,对用途的描述也是正确的,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对应关系,由此可以来判断正误,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
【变式演练】
【变式3-1】(2024·四川南充)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B.钛合金密度小,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C.盐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氮肥
【答案】A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冰箱除味剂,A,符合题意;钛合金与人体的相容性好,所以可用来制造人造骨,B不符合题意;盐酸可以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所以可用于除铁锈,C不符合题意;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可与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可用于生产氮肥,D不符合题意。
【变式3-2】(2024·江苏连云港·二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均正确且关系对应一致的是( )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一氧化碳 还原性 冶炼金属
B 青铜(铜锡合金) 熔点高于铜 机器零件
C 小苏打 难溶于水 治疗胃酸过多症
D 氢氧化钠 易潮解 食品干燥剂
【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B符合题意;
C、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青铜(铜锡合金)熔点低于铜,故B不符合题意;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小苏打可用于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易潮解,但是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攻略04 突破中考化学常考的分类方式
【典例剖析】
【例4-1】(2024·四川巴中)分类是化学学习常用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盐: NaCl B.氧化物:CaO
C.碱: D.单质:Hg
【答案】C
【解析】A、盐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FeSO4 由金属离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NaCl由金属离子钠离子和盐酸酸根离子即氯离子构成,属于盐。A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aO、H2O2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氧化物。B正确;
C、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Ca(OH)2 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是碱。C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Hg 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方法点拨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判断方法:必须是化合物,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
氧气不是氧化物,它属于单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不是氧化物,因为它们的组成元素不是两种。
【例4-2】(2024·重庆江津·三模)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
A.清新的空气 液态氧气 B.氮气 二氧化碳
C.冰水混合物 稀有气体 D.澄清的石灰水 清澈的泉水
【答案】A
【解析】A、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液态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符合题意;
B、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 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清澈的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方法点拨
单质的判断方法:必须是纯净物,且只含一种元素。
化合物的判断方法:必须是纯净物,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要注意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
从宏观上来说,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如氢气、蒸馏水等;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空气、矿石、溶液、合金等。
从微观上来说,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①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混合物,如化合物的分子中就含有不同种的原子。
②不能根据“纯”“混”“洁净”等字眼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如“冰水混合物”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而“洁净的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例4-3】(2024·江苏镇江)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归类 内容
A 常见合金 青铜、硬铝、玻璃钢
B 营养物质 糖类、油脂、蛋白质
C 常见氮肥 碳铵、尿素、氯化钾
D 清洁能源 石油、风能、太阳能
【答案】B
【解析】A、青铜、硬铝分别是铜合金、铝合金,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归类不正确;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归类正确;
C、碳铵、尿素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均属于氮肥;氯化钾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归类不正确;
D、风能、太阳能均属于清洁能源,石油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不属于绿色能源,归类不正确;
故选:B。
【提分秘籍】
1、解答有关物质分类试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各类物质的组成特点。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多种分子);纯净物(含有一种物质;一种分子);单质(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纯净物;大于等于2种元素);氧化物(2种元素的化合物:必须有氧元素);酸(氢离子+酸根);碱(金属或铵根离子+氢氧根);盐(金属或铵根离子+酸根);有机物(含碳化合物,但CO、CO2、碳酸及碳酸盐除外)。2、物质分类的综合考查,可以筛选排除法,对每个选项加以分析,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排除。
【变式演练】
【变式4-1】(2024·四川内江)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氧气 B.空气
C.氧化镁 D.碳酸钾
【答案】B
【解析】A、氧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C、氧化镁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4-2】(2024·山东潍坊)下列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液态氧 干冰 石灰石 B.碱:纯碱 火碱 消石灰
C.人体供能物质:淀粉 油脂 蛋白质 D.合成材料:涤纶 塑料 合金
【答案】C
【解析】A、液态氧是液态氧气,液氧、干冰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石灰石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碱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火碱和消石灰都是碱,因为它们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故错误;
C、人体供能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淀粉属于糖类,故正确;
D、涤纶、塑料都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故选C。
【变式4-3】(2024·河南洛阳·三模)2024年2月29日,我国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N2O4作为长征三号乙的主要助推燃料,其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答案】D
【解析】由化学式可知,N2O4是氮元素与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符合氧化物的特点,属于氧化物,故选D。
1.(2024·海南)下列生活常见现象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蔗糖溶解 B.玻璃破碎
C.橙子榨汁 D.煤气燃烧
【答案】D
【解析】A、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玻璃破碎,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橙汁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4·山东潍坊)文物修复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修复措施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 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
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 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
【答案】A
【解析】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氢氧化钙可能会与石质文物中的某些成分反应,形成更为坚固的保护层,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4·山东济南)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海水提镁
C.干冰升华 D.呼吸作用
【答案】C
【解析】A、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了可燃性气体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海水提镁,有新物质金属镁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干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呼吸过程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4·四川巴中)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天然气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来吸附色素和异味 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答案】A
【分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解析】A、天然气能燃烧因此可作为燃料,可燃性是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能吸热使水蒸气液化,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没有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4·山东东营)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没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钨熔点高,可用于制灯丝
C.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浓硫酸有腐蚀性,可用于干燥气体
【答案】D
【解析】A、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净水,不符合题意;
B、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可用于制灯丝,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4·吉林省)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归纳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铅笔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作净水剂
C.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
D.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答案】A
【解析】A、石墨具有深灰色、质软,可用于生产铅笔芯,故说法不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作净水剂,故说法正确;
C、干冰升华吸热,能降低温度,可用作制冷剂,故说法正确;
D、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说法正确。
故选A。
7.(2024·四川内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
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食醋用于除水垢
【答案】A
【解析】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食醋用于除水垢,是利用了醋酸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4·北京)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大理石 B.氯化钾
C.汽水 D.蔗糖溶液
【答案】B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只由氯化钾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汽水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糖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蔗糖溶液中含有蔗糖和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4四川眉山)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该物质由三种分子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B符合题意;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C不符合题意;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D不符合题意。
10.(2024江苏苏州)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KMnO4 B.K2MnO4 C.MnO2 D.O2
【答案】C
【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K2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MnO2 是由锰、氧两种元素组成,是氧化物,C符合题意;O2 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不是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11.(2024·河南平顶山·三模)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按照混合物、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碘酒、高锰酸钾、铁锈 B.冰水共存物、氯化锌、干冰
C.生理盐水、碳酸钙、二氧化硫 D.天然气、氢氧化钠、二氧化锰
【答案】C
【解析】A、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错误;
B、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氯化锌是由锌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错误;
C、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二氧化硫是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二氧化锰是由锰、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C。
12.(2024·河南信阳·三模)将物质按不同标准分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合成材料:涤纶、蚕丝、塑料
B.氧化物:冰、干冰、生石灰
C.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D.人体内常量元素碳、氢、钙、铁
【答案】B
【解析】A、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和塑料属于合成材料,蚕丝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B、冰是固态的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Ca、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尿素含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钾含N、P、K中的K、N元素,属于复合肥,磷酸二氢铵含N、P、K中的N、P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D、碳、氢、钙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铁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4·新疆乌鲁木齐·三模)下列有关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组成: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B.性质:能与发生反应
C.用途:可用做氮肥 D.分类:属于酸
【答案】D
【解析】A、NH4Cl中铵根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A说法正确;
B、NH4Cl能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铵,故B说法正确;
C、氯化铵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说法正确;
D、氯化铵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4.(2024·天津)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氧气②石墨③氖气④干冰⑤氢氧化钙⑥氯化钠,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可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3)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 。
(4)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
(5)可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 。
(6)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
【答案】(1)④;(2)②;(3)③;(4)①;(5)⑥;(6)⑤
【解析】(1)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④;
(2)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电极;故填:②;
(3)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因此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氖气,故填:③;
(4)氧气可供给人类呼吸,故填:①;
(5)可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氯化钠,故填:⑥;
(6)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是熟石灰,故填:⑤。
15.(2024湖南)阅读下列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材料为基体,以高强度纤维、晶须、晶片和颗粒为增强体通过适当的复合工艺所制成的复合材料。
陶瓷材料可分为氧化物陶瓷(如氧化铝陶瓷)和非氧化物陶瓷(如碳化物陶瓷、氢化物陶瓷等),具有硬度大、相对密度较小、抗氧化、高温磨损性能好和耐化学侵蚀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断裂韧性低、断裂应变小、抗冷热交变和冲击载荷性能差的固有缺点。向陶瓷基体中加入增强体能够改善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提高其韧性和抗脆性断裂能力。
陶瓷基复合材料优异的高温性能可显著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提高运行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航天航空领域,陶瓷基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液体推进火箭发动机的热结构件、喷气发动机等的高温部件。
依据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提到的氧化物是 。
(2)写出陶瓷材料的一条物理性质 。
(3)在航天航空领域,陶瓷基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 (写一条即可)。
【答案】
(1)氧化铝/Al2O3
(2)硬度大/相对密度较小
(3)液体推进火箭发动机的热结构件/喷气发动机的高温部件
【解析】(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材料中提到的氧化物是氧化铝;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陶瓷材料硬度大、相对密度较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航天航空领域,陶瓷基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液体推进火箭发动机的热结构件、喷气发动机等的高温部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