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新课标新教材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江南,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票。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单元导言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0世纪初960年11世纪前期1115年1127年1206年1271年1276年1368年契丹建国北宋建立西夏建立金建立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蒙古政权建立元朝建立南宋灭亡元朝灭亡辽、北宋、西夏并立金与 南宋对峙元朝 统一分裂统一秧马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拔秧的人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这充分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新课标新教材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新课导入 王祯《农书》中描绘的农民坐在秧马上劳作的情形●新课标新教材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第12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CONTENTS新课标新教材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1.通过对两宋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学习,了解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关系,以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通过对图片、材料思考,概括唐朝中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综合归纳的能力;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一.农业的发展二.手工业的兴盛三.商业的繁荣CONTENTS教学目标PART 01“稻花香里说丰年”——农业的发展新课标新教材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一农业的发展1.南方农业的发展的原因● 发展历史: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安史之乱后:·原因:①北方人民大批南迁;②带去了中原的生产技术;③结合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结果: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经济: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大量劳动力。 ②政治: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 ③自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政策:宋代统治者的政策支持。 一农业的发展2.两宋时期,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表现:①面积: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②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③产量: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④民谚: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宋代《耕获图》《耕获图》描绘了宋代农民从耕作到收获的情景。画中有的人在犁地、插秧,有的人在收割、打场、(chōng)米和入仓,还有的人在用翻车浇地,展现了农业生产的繁忙景象。一农业的发展2.两宋时期,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表现:⑤经济作物:宋元时期,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福建和海南;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时期,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辽金时期,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效果显著。相关史事:在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意义: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一农业的发展3.元朝的粮食运输● 南粮北运:·京杭大运河:元朝建立初期,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忽必烈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海运: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一度以海运为主。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读地图1. 找出元朝新开凿的两段运河。2. 找出元朝主要的海运航线。直沽··今天津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集庆··今江苏南京PART 02“彩丝五色交相映”——手工业的兴盛新课标新教材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 丝织业·特征: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发展速度超过北方。·表现: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江浙。纺纱、织布图出土的南宋服饰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 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黄道婆推广海南黎族地区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到松江。元朝时:·江南棉纺织业发达,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人物扫描:黄道婆黄道婆,生于南宋末年,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人。元朝时期,黄道婆从海南崖州归来,将海南黎族地区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带到松江府的乌泥泾,改进棉纺织工具,提高了棉布的质量和印染工艺水平。她对棉纺织业的发展贡献很大。当时,松江从事棉布生产的有1000多户,织出的“乌泥泾被”远近畅销。黄道婆塑像(生卒年不详)二手工业的兴盛2.制瓷业● 特征: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表现:·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各具特色。·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元朝时烧制的青花瓷,代表了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二手工业的兴盛3.煤● 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金朝煤的产量和使用相当可观。煤还广泛用于冶铁炼钢。4.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南宋海船这艘南宋海船于1974年出土于福建泉州。出土时,海船残存长24.2米、宽9.15米。宋代海船设置水密隔舱,增加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这一技术,在当时世界造船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两宋时,南方造船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兴盛提供了技术支持。二手工业的兴盛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盛促进了商业的繁荣PART 03“市列珠玑竞豪奢”——商业的繁荣新课标新教材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三商业的繁荣1.宋元商业的特点● 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2.宋朝商业的发展● 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和元大都,人口多达百万。● 店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 坊市不分、时间和空间限制打破:·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人口聚集或流动性大的地方都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三商业的繁荣2.宋朝商业的发展● 乡镇贸易: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通要道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区。(草市)● 商品商人: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李嵩《货郎图》(局部)3.辽、西夏、金商业的发展● 辽、西夏、金的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辽的南京、西夏的凉州和金中都商业都很繁盛。商业繁荣的好处: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更多,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等。● 纸币出现的原因:①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②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纸币便于携带)● 时间、地区: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名称:出现“交子”● 地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元朝时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 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品流通;有利于商业的发展、繁荣。三商业的繁荣4.纸币出现北宋铁钱新课标新教材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 原因、表现(证据):①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领先;②南方人口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都超过了北方;③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都依靠江南地区。● 结果: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新课标新教材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 原因、表现(证据):①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领先;②南方人口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都超过了北方;③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都依靠江南地区。● 结果: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读地图1. 观察粮食主要产区的区域范围。2. 观察商业城市的分布。3.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分布看宋代的经济重心。·知识拓展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宋朝的商业空前发达。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商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印刷广告的方式宣传和推销自己的商品。这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不仅标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还特别说明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如果要成批购买,还可以优惠。这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 知识拓展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及拓片课堂小结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完成北人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1.《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惊讶,货币经济、纸钞、高度进展的茶盐企业特别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B.南宋政府鼓舞海外贸易C.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华D课后活动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2.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很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兴奋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进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①发明了造纸技术②打破了“坊”、“市”的界限③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华局面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D课后活动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3.“宋代经济的大进展,特殊是商业方面的进展,或答应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B课后活动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4.《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快速进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进展水平赶上北方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B课后活动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新课标新教材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