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 黑土地 黄土地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 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2) 范围:北方地区包括黑、吉、辽、京、津、冀、鲁、豫、陕(秦)和晋的全部或大部分,陇(甘)和宁的东南部,苏和皖的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等。2.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 形 地形区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高原 黄土高原山地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丘陵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3.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 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0 ℃最热月平均气温 >20 ℃温度带 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北部还有一小部分属于寒温带降 水 年平均降水量 大部分地区在400~800毫米干湿地区 大部分地区属于半湿润区,东北地区东部有一小部分属于湿润区,黄土高原有一小部分属于半干旱区降水季节分配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4. 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二、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 发展条件2. 主要农业区主要农业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粮食作物 春小麦、玉米 冬小麦、玉米 冬小麦、谷子主要经济作物 大豆、甜菜等 棉花、花生等 棉花特产或水果 人参、鹿茸、貂皮 苹果、柿子、葡萄 苹果、柿子等3. 主要气象灾害——春旱(1) 发生的范围:华北平原、黄土高原。(2) 产生的原因① 自然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量大,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② 人为原因: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3) 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1. 东北三省的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2. 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 地形地势: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地势周围高、中间低,西、北、东三面都分布着高大山脉,呈马蹄形分布。(2) 主要河流:① 中朝界河——鸭绿江、图们江。② 中俄界河——黑龙江、乌苏里江。3. 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冷湿(1) 气候特征及成因:纬度较高,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冬季以降雪为主。(2) 气候的差异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原因: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湿润气流受山地阻挡)。二、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 “北大荒”: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晚,曾经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呈现“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的景象,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2. “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1) 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项 目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① 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② 东北三省靠近冬季风源地,在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地形 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水源 河流众多,沼泽广布土壤 黑土广布市场 我国人口众多,农产品需求量大交通 铁路密布,水陆交通便利科技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政策 国家政策支持(2) 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3) 地位:东北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3. “北大仓”变成了“北大荒”: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其中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三、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形成原因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工业体系 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发 展 问 题 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对 策 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 文明的摇篮地理位置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以北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历史文化 名胜古迹 黄帝陵黄土风情 窑洞、信天游等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沉淀二、 风吹来的黄土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2. 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及特征(1) 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和黄土川等。(2) 塬、墚和峁处于黄土地貌的不同发展阶段。3. 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三、 严重的水土流失原 因 自然 原因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为 原因 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危 害 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使得黄河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四、 水土保持分 类 具体措施 功 能工程措施 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工程 挡土拦沙缓坡地建梯田 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沿河抽水、引水灌溉生物措施 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杏,缓坡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一、 政治文化中心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40°N,116°E海陆位置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邻省(市) 东南与天津相邻,三面被河北省包围2. 自然环境概况3. 北京城市功能二、 历史悠久的古都著名古都 拥有3 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历史文化 名城 名胜古迹:长城、北京故宫、颐和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明十三陵等特色文化:四合院、胡同、京剧、牌楼等三、 现代化的大都市目前,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1. 北京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形成了一批卫星城。2. 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3. 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