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作文复习:向《人民日报》学习标题、开头段、分论点、结尾段的写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作文复习:向《人民日报》学习标题、开头段、分论点、结尾段的写法

资源简介

2025届高考作文复习:向《人民日报》学习标题、开头段、分论点、结尾段的写法
在高考作文备考中,学习《人民日报》的写作风格和结构布局,对于提升文章质量、增强论述力度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标题、开头段、分论点、结尾段四个方面,详细解析《人民日报》的写作技巧,并给出具体示例,帮助2025届高考生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一、标题的写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够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力,概括文章主旨,引发读者思考。以下是《人民日报》中常见的几种标题写法:
1. 对仗工整,富有韵律
示例:《赓续文脉,厚植中国式现代化人文底色》
解析:标题中的“赓续文脉”与“厚植底色”形成对仗,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语言精炼,意蕴深远。
2. 借古喻今,富有哲理
示例:《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解析:通过引用“君子之风”这一古典概念,比喻当代青年应具备的品质,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3. 直接点题,简洁明了
示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
解析:标题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融入,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4. 采用比喻,生动形象
示例:《改革浪涌,激荡国家发展》
解析:将“改革”比作“浪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的力度和影响力,同时“激荡国家发展”也直接点明了改革的作用。
5. 引用名言,提升格调
示例:《“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解析:引用名言作为标题,既提升了文章的格调,又寓意深刻,引导读者思考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二、开头段的写法
开头段是文章的“门面”,好的开头能够迅速吸引读者,引出文章主题,奠定全文基调。以下是《人民日报》中常见的几种开头段写法:
1. 引用名言,引出主题
示例:“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以感恩之目,觅暖心之处。”开篇引用名言,既富有文采,又引出感恩的主题,为下文论述打下基调。
2. 设置情境,引人入胜
示例:“近日,江苏省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起‘让爱横跨千里’家乡礼活动。活动期间,在外学子通过新媒体平台讲述思乡情、分享留言,就有机会获得一份家乡特产礼包。”通过描述一个具体活动场景,引出家乡情这一主题,使读者产生共鸣。
3.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示例:“在科技爆炸式发展的今天,人与时间的关系似乎也变得愈发复杂。我们该如何看待科技对时间的影响?”通过提出问题,引发读者对科技与时间关系的思考,为下文论述做铺垫。
4. 直接点题,明确主旨
示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一文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开篇直接点题,明确文章主旨,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和弘扬。
5. 回顾历史,引出当下
示例:“沿历史之长河,思绪溯流抚古思今,不论是齐桓公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还是管仲的才高有为、择木而栖,抑或是鲍叔的慧眼识才、甘当绿叶,都不由得让我心向往之。”通过回顾历史,引出对当下问题的思考,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广度。
三、分论点的写法
分论点是文章的“骨架”,好的分论点能够支撑文章主旨,使论述更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以下是《人民日报》中常见的几种分论点写法:
1. 并列式分论点
示例:
分论点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淡泊自守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分论点二: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才不堪任必遭其累。追名逐利者,寡德少才,终沦为笑谈。
分论点三: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时代青年者,自当砥砺才德,笃行不怠。
解析: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淡泊名利的重要性,形成并列关系,共同支撑文章主旨。
2. 递进式分论点
示例:
分论点一:担当要有情怀,情怀是担当的原动力。
分论点二:担当要有勇气,勇气是担当的爆发力。
分论点三:担当要有睿智,睿智是担当的持久力。
解析:三个分论点从情怀、勇气到睿智,层层递进,论述担当所需的不同品质,使文章论述更加深入。
3. 对比式分论点
示例:
分论点一:改革浪涌,激荡人民生活。
分论点二:改革浪涌,激荡社会文明。
分论点三:改革浪涌,激荡国家发展。
(反面对比)然而,若改革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将陷入困境,社会文明将停滞倒退,国家发展将失去动力。
解析:通过对比改革前后的不同影响,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论述力度。
4. 因果式分论点
示例:
分论点一: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智慧,所以应积极推动其融入生活。
分论点二:因为融入生活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所以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分论点三:因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提升国民素质,所以应将其纳入教育体系。
解析:通过因果关系,将分论点串联起来,形成逻辑严密的论述链条。
5. 举例式分论点
示例:
分论点一:从“中国红”中汲取“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
分论点二:从“中国红”中汲取“勇于挑战、敢于突破”的拼搏精神。
分论点三:从“中国红”中汲取“同心合力、众志成城”的团结力量。
解析:通过具体事例,论证不同品质的重要性,使论述更加生动具体。
四、结尾段的写法
结尾段是文章的“收尾”,好的结尾能够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以下是《人民日报》中常见的几种结尾段写法:
1.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示例:“回首即将过去的2024年,有太多令人难忘的时刻,标注中华民族的文化气度、精神高度。……我们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信自立阔步前行,就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2. 升华主题,引发思考
示例:“生态兴则文明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铺展,必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共建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结尾段通过升华主题,引发读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广度。
3. 发出号召,鼓舞人心
示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无比珍惜时代赋予的机会,我们要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努力干一番事业,要敢想,敢为、敢于担当,让青春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一往无前,奋力奔跑的英姿。”结尾段通过发出号召,鼓舞青年一代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4. 引用名言,提升格调
示例:“‘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新时代青年涵养品行,静修才能,奋然前行,为梦想久久为功,为祖国砥砺青春。”结尾段引用名言,既提升了文章的格调,又寓意深刻,鼓励青年为梦想和祖国奋斗。
5. 展望未来,满怀信心
示例:“向着理想目的地不懈奔跑,耳畔款款吻拂的春风喝彩给予我们持恒迈步的盎然活力,路途踏下的足迹定将成为中华民族一步步朝着伟大复兴坚实有力的脚印。”结尾段通过展望未来,表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
五、具体示例分析
以下是一篇根据《人民日报》风格撰写的高考作文示例,供考生参考:
标题:《扬帆起航,共筑中国梦》
开头段:
“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梦想是人生的航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怀揣梦想,扬帆起航,共筑中国梦。
分论点:
分论点一(并列式):
梦想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我们需要不断激发创新思维,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动力。
分论点二(递进式):
梦想是奋斗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如同无头苍蝇般盲目。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明确目标,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从个人到集体,从局部到整体,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是中国梦大目标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奋斗,才能逐步接近并最终实现我们的梦想。
分论点三(对比式):
梦想与空想截然不同。空想只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而梦想则是基于现实的、有可能实现的理想。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沉溺于空想,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通过对比,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实现梦想所需的努力和坚持。
结尾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携手共进,扬帆起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相信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梦必将照进现实,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六、总结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人民日报》标题、开头段、分论点、结尾段写法的分析以及具体示例的展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总结与建议:
1. 注重标题的吸引力:一个好的标题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撰写高考作文时,我们应尝试运用对仗、比喻、引用名言等手法,使标题既富有文采又能够准确概括文章主旨。
2. 开头段要引人入胜:开头段是文章的门面,应简洁明了地引出主题,同时设置情境或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3. 分论点要条理清晰:分论点是文章的骨架,应围绕文章主旨展开,形成并列、递进、对比等逻辑关系,使论述更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4. 结尾段要升华主题:结尾段是文章的收尾,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尝试引用名言、发出号召、展望未来等手法,使结尾段更加有力。
5. 多读多写多积累:提高写作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建议考生多读《人民日报》等优秀文章,学习其写作风格和技巧;同时多写文章进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还要注重积累词汇、名言警句等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资源。
6. 注重文章的思想性:高考作文不仅考察语言表达能力,还考察考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因此,在撰写文章时,我们应注重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和见解,使文章更加具有思想性和价值性。
通过以上努力,相信2025届高考生在高考作文中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