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方略(十八)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方略(十八)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方略(十八)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时空观念
二、考点梳理
【考点1】民族大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依据: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被载入宪法。
(3)实施: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4)意义: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共同繁荣发展
措施。
政治 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经济 采取优惠政策,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文化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政策 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兴边富民行动
交通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考点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一国两制”的构想
提出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含义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意义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方针 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原则 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
立法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良好局面 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考点3】海峡两岸的交往
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5)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
2.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995年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05年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8年 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3.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3)2022年: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三、课堂训练
1.民族团结是我们民族最坚强的力量所在。阅读如图,在图中序号所标注地区,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2.今天的澳门,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关系,是190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成员;同时美食之都、文化之都、盛事之都等美誉也纷至沓来。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澳门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
B.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扩大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3.“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在港澳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画出的“最大同心圆”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建立经济特区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
A.国家统一领导 B.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C.各民族一律平等 D.共同繁荣发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为(  )
A.“一国两制”的实行提供了宪法依据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提供依据
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奠定了基础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6.1997﹣2024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37万亿港元增长到3.18万亿港元。香港连续25年蝉联全球最自由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这主要得益于(  )
A.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
7.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列尔村建于四川横断山脉上,也称悬崖村,是大范围连片特困地区。2017年政府建成2556级钢梯以方便村民出行,并逐步实现水电和网络供给,至2020年悬崖村整体脱贫。悬崖村整体脱贫(  )
A.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体现
B.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体现对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
D.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8.2024年3月,台北自行车展在台北南港展览馆举行。总部在浙江的骑行装备跨境电商“洛克兄弟”,连续多年参加台北自行车展;来自苏州的八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次车展觅得商机。这反映了(  )
A.海峡两岸打破隔绝状态
B.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C.海峡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D.海峡两岸加强政治合作
9.多年来,河北省一直坚持对口援疆工作,围绕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等领域,投入资金,改善民生。河北对口支援新疆的理由是(  )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②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为了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促进新疆经济高速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自3月27日至4月7日来大陆祭祖、交流。他是自1949年以来,首位赴大陆的台湾地区卸任领导人。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表示,马先生此访充分反映了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再次证明……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省略处的“定海神针”是指(  )
A.《告台湾同胞书》 B.“九二共识”
C.“一带一路”倡议 D.“和平统一”
11.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年份 贸易总额(亿美元) 台胞来大陆(人次) 大陆居民赴台(人次)
1978 0.46 —— ——
2001 323.6 3440306 122198
2004 783.6 3685250 144526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表现。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发生什么变化?这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意义?
1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材料一:邓小平曾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
——邓小平关于西藏问题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历了将近四十年的骨肉分离之苦,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在哪一朝代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清朝时设置了什么官职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为解决材料二中的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使香港和澳门得以顺利
回归?澳门是从哪个国家收回的?
(3)材料三中提到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历了骨肉分离之苦。历史上台湾第一次与祖国分离,是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的?第二次分离是哪个条约的签订造成的?
参考答案
1-10 CCCAA DACAB
11.(1)表现: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
(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国两制”方针;中英双方共同努力。
(3)变化:海峡两岸贸易额不断增加,人员往来日益频繁。意义:增进海峡两岸的交往与联系,促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12.(1)元朝;驻藏大臣。
(2)一国两制;葡萄牙。
(3)郑成功;《马关条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