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高一—统编版—语文—古诗词诵读【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背景与五言诗诵读要求,学习诵读五言诗。2.师生诵读,感受诗歌韵律,品味意象与意境,体会诗歌游子思乡、 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3.赏析表现手法,体会诗歌“浅而能深、近而能远 ”的艺术特色。【诗文导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玉楼春 ·春恨》“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但最终得幸者少、失意者多,于是一个凛坎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他们在失意 中自然生发出对亲人和故乡的苦苦思念。这首《涉江采芙蓉》即是《古诗 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之一。《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 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 化的显著标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文心雕龙》)。一、背景与出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送采之\欲遗谁,遗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 \而离居,五言诗要根据文意内容读出句内停顿。请结合诵读 提示,初读之下感知整首诗的意境风格。二、初读,整体感知\忧伤以终老。赠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 \而离居,三、再读,体会情感\忧伤以终老。高洁的。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在诗歌中,有不少象征意:1.高洁2.美丽3.爱情(一)这首诗主要意象是什么?芙蓉:又称为“荷 ”“莲 ”,给人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三、再读,体会情感三、再读,体会情感(二)品读诗歌,展现情境画面。渡过粼粼的江面,去采摘那芳草丛中美丽的芙蓉。采下一朵芙蓉,想要送给远方思念的人。回头遥望故乡,长路漫漫,早已不见来时的地方。心意相通却又长久分离,带着愁苦忧伤的情思直到终老。三、再读,体会情感(三)美景当前,主人公为什么感到“忧伤”?因为采莲人突然想到了“采之欲遗谁 ”,却发现“所思在远道 ”,不禁悲从中来。前两句是欢乐的采莲背 景,后两句的情感却陡然一转,悲伤了起来。以乐景衬哀情。1.三读诗歌,在诗歌的情境画面里,你看到的采莲人形象是男子还是女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一)研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四、三读,赏析特色四、三读,赏析特色【典型意象:采莲女】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夫容” “怜” ——张祜《相和歌辞 ·读曲歌五首》“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南朝民歌《子夜歌》2.诗歌的后半部分是否始终围绕采莲女的形象展开?你还有联想到其他的画面吗?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四、三读,赏析特色(一)研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3.本诗既不能简单理解成“思妇诗 ”,也不能快速认定是“游子诗 ”,但两者却同时出现在一首诗歌里,你是否会觉得不妥呢?如果你是一位电影导演,你会怎样处理以上两个画面,让它们跨越时空界限水乳交融在一首诗歌中呢?四、三读,赏析特色(一)研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站在亲人的角度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对写”手法丰 富了抒情视角的多样性,使得诗 歌的情感在含蓄曲折中愈发突显。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借助对写法,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 子的思念。(二)联系其它作品,了解“对写法”【难点突破:对写法】“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不直抒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而从对方着笔,展开 联想和想象,借彼写己,更显情深意厚,并给人无限回味与遐 想。简言之: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思念自己。(虚写)四、三读,赏析特色在本诗中,“对写法”是如何运用的?如何体现“浅而能深、近而能远”的特点?女子想象涉江采芙蓉 还顾望旧乡借彼写己——更见情深意厚对写法男子思念女子(游子思归)(思妇自陈)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 术的理想和追求,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课堂检测1.古诗中有哪些常见表达爱情相思的意象?①莲:由于“莲子 ”即“怜子 ”谐音, “怜 ”意 为“怜爱、喜爱 ”, “子 ”,第二人称敬称, “怜子 ”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 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 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②红豆:相思之物,代表相思。如唐代王维《相 思》中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1.古诗中有哪些常见表达爱情相思的意象?③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 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 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如唐代白居 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④燕子: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 成为爱情的象征。如宋 ·晏几道《临江仙》有“落花 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对写法有什么艺术效果?与虚写有什么区别 对写法不直抒胸臆,而是落笔对方,将作者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所以,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 限的回味和遐想。2.对写法有什么艺术效果?与虚写有什么区别 虚写指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与正面实写相对。即借虚拟之笔写客观实体,例如,作者虽渲 染了某些人物,却不使其出场,只让读者觉得他的 存在。虚写的内容包括过去已逝之境、未来之境、神 仙鬼怪世界及梦境等等,对写(从对方落笔)也属 于虚写的内容。可以说虚写包含对写法,对写法是虚写的一种。3.《涉江采芙蓉》采用了 “思妇调 ”的“对写法 ”,将游子思乡怀人的忧愁和苦闷,借幽怨、怅然的 妇人来加以表现,还有哪些诗歌也是如此?《木兰花 ·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3.《涉江采芙蓉》采用了 “思妇调 ”的“对写法 ”,将游子思乡怀人的忧愁和苦闷,借幽怨、怅然的 妇人来加以表现,还有哪些诗歌也是如此?《鹧鸪天 ·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 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 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对写法: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己,曲折表意,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体现了诗歌“浅而能深、近而能远 ” 的艺术特点。情感主题: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表达相互之间 的思念之情,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运用对写手法,在虚实结合中 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五、课堂小结谢谢大家高一—统编版—语文—古诗词诵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