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名 第七章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1课时 糖类 授课类型 新授课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课时 1课时教材 必修第二册(人教版)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知道糖类的组成、重要性质和主要用途,增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2.认识葡萄糖的分子结构,掌握葡萄糖、淀粉的特征反应,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能够设计实验确认淀粉水解产物及水解程度,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常见糖类物质的结构和特征反应。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银镜反应,淀粉水解实验探究。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能根据淀粉、纤维素的性质,推测其他多糖的性质。 2.能从葡萄糖的微观结构出发利用官能团解释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3.能识记糖的组成、性质和主要应用。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1.能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根据多糖的性质,独立完成实验探究淀粉水解的程度。 2.能用简单实验探究葡萄糖反应的性质。 3.能依据教材给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教学方法和手段PPT 演示、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导入 新课 【提问】你了解糖尿病吗? 【PPT介绍】糖尿病 【视频播放】糖尿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知识框架,激发思考和探究,以及增强学习动力。讲授 新课 【过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有句名言:“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他之所以对“绿叶”情有独钟,是因为绿叶利用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那么糖类物质到底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糖类的相关内容。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知道糖类的组成元素;能够正确判断糖类物质;能正确划分知道单糖、二糖和多糖,掌握各类别内的相互关系;知道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 【板书】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PPT展示】第一部分 认识糖类 1.糖类物质组成 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者由它们脱水缩合而成的物质。大多符合通式Cn(H2O)m表示,也称为碳水化合物。 【教师】对概念部分进行强调。 2.常见的糖类物质的分类(依据:是否水解及水解产物的不同进行分类) 【PPT展示】常见的糖类。 【讲解】 (1)单糖: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是单糖(带甜味的水果,蜂蜜)。分子式:C6H12O6 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完全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2)二糖(低聚糖):一分子二糖能水解成两分子单糖是二糖(甘蔗,小麦,牛奶) 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也互为同分异构体 (3)多糖:一分子二糖能水解成多分多分子单糖是多糖(植物种子或块茎,棉花) 淀粉和纤维素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分子中的结构单元数目不同,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过渡】葡萄糖是最重要的单糖,是构成多种二糖和多糖的基本单元。接下来,我们一起认识葡萄糖。 【PPT展示】第二部分——葡萄糖的性质 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1.物理性质: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的白色晶体,能溶于水。 2.分子式为C6H12O6 结构式: (多羟基醛) 结构简式: OH OH OH OH OH CH2OH(CHOH)4 CHO 3.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过渡】官能团决定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通过官能团预测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通过官能团预测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CH2 CH CH CH CH CHO OH OH OH OH OH —OH —CHO还原性→ —COOH 【实验探究】 【实验7-7】 (1) 在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滴加5滴5%CuSO4,溶液,得到新制的Cu(OH)2。再加入2mL10%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2)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2%AgNO3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得到银氨溶液。再加入1mL10% 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放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 【视频播放】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学生】观看视频,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PPT展示】 (1)与新制Cu(OH)2反应 现象:产生砖红色沉淀Cu2O 结论: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将新制Cu(OH)2还原为Cu2O 注意事项:①Cu(OH)2悬浊液要现用现配; ②配制时NaOH要过量,将少量CuSO4滴到过量的NaOH溶液中,若CuSO4过多易形成黑色的CuO沉淀; ③要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应用:医学用于检验尿糖 (2)与银氨溶液反应 现象:产生光亮的银镜 结论: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将Ag+还原为Ag 醛基有较强还原性 注意事项:①试管洁净; ②银氨溶液应现用现配; ③采用水浴加热; ④不能振荡试管。 应用:此反应在工业上用于制镜工业和热水瓶胆镀银。 【总结】这两个反应可用来检验葡萄糖。在生产生活中,也会利用这两个反应原理制镜或者进行糖尿病人血糖检测。 【讲解】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功能紊乱,其血液和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会超出正常范围。测定患者血液和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有助于判断病情,可使用根据葡萄糖特征反应原理制备的试纸进行检测。 【提问】根据实验可知,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弱氧化剂,但却能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那么,葡萄糖溶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 能。因为酸性KMnO4溶液的氧化性比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强,为强氧化剂。葡萄糖具有-CHO,有还原性——还原糖。 【教师】评价、肯定。 【思考】所有的糖都具有还原性吗? 【PPT展示】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 【PPT展示】(3)分解反应 【过渡】我们知道,米饭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分别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PPT展示】第三部分 二糖、多糖的水解 三、二糖和多糖 1.二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C12H22O11 蔗糖就是平时我们常见的冰糖、白砂糖、绵白糖、赤糖(红糖) 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在稀硫酸作用下,发生水解: 麦芽糖是还原性糖,在稀硫酸作用下发生水解: 2.多糖——淀粉和纤维素 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6H10O5)n 淀粉在人体内的变化 纤维素 纤维素是植物的组成部分,植物的茎、叶、果皮中含有纤维素。 食草动物体内有纤维素水解酶,可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 人体内没有类似的酶,无法吸收和利用纤维素,但食物中的纤维素能刺激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和排泄。 【过渡】回忆生物课中学习的检验淀粉的方法。将碘溶液滴到一片馒头或土豆上,观察现象。 【学生】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探究】实验7-8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视频播放】淀粉的检验和水解 【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PPT展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最终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共热生成氧化亚铜(Cu2O) 淀粉水解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讨论】 1.在糖类水解产物验证实验中,为什么一定要加入NaOH溶液调至碱性后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 多糖水解的条件为酸性,加氢氧化钠溶液先中和过量的酸,防止新制氢氧化铜被中和。 2.以淀粉为原料生产葡萄糖的水解过程中,如何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如何检验淀粉是否部分水解?如何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请你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淀粉溶液、稀硫酸、碘水、NaOH溶液,银氨溶液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PPT展示】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检验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了糖类物质的相关知识,就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PPT展示】第四部分 糖类的应用 糖类的主要应用 1. 淀粉为人体提供能量 2.人体内,无纤维素酶,但纤维素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 和消化和排泄。 3.以富含淀粉的农作物为原料酿酒,以富含纤维素的植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糖类物质。 从微观上了解营养物质的组成元素,引出糖类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强调营养物质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从含单官能团的有机物向含多官能团的有机物的知识迁移,进一步强化官能团决定物质性质的学科思想。 通过视频演示直观地将实验现象展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 设计实验探究、验证其性质,认识葡萄糖的还远性。培养实验探究、证据推理的化学核心素养。 对于淀粉来说,是人体获得糖类物质和能量最主要的途径,因此需要对淀粉的水解和检验有更深的理解;从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实验中,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思维拓展能力,形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淀粉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现象进行实验评价,形成科学探究与实验创新的化学核素养。 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二糖的水解反应,淀粉在人体中的转化过程,拓宽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课堂 练习 完成课堂练习 及时巩固、消化所学,促进掌握必备知识,评价教学效果,为后期优化教学方案提供依据,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课堂 小结 概括学习要点,检查学习效果,引导思考和问题解决,以及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板书设计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知识联系生活,有一定的趣味性。直观的实验现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来源于生活的情景素材,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再者,对于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银氨溶液的反应只要求学生知道实验现象,并不要求掌握方程式;淀粉的水解反应也不要求探究淀粉的水解程度,所以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综上所述,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