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调研检测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i-2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滴水成冰 B. 刻舟求剑 C. 沙里淘金 D. 钻木取火2. 建设美丽家园需要每一个人行动起来。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 注意卫生,使用一次性餐具B. 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C. 以竹代塑,减少白色污染D 生活垃圾先进行分类,再回收处理3. 下列关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称量 B. 溶解C. 过滤 D. 蒸发4. 用CH4和H2O进行催化重整制氢气,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中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3 B. 反应过程中原子个数不变C. 乙到丙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反应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5. 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煤、石油和天然气不可再生B. 电动汽车使用的电能可来自清洁能源C. 涤纶和棉纤维可利用燃烧区分D. 青少年需食用大量蛋白质,不需油脂类物质6. 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数字“2”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① ②2O ③ ④ ⑤ ⑥A. ①和②中的“2”均表示两个氧原子 B. ③和⑥中的“2”均表示化合价C. ④中的“2”表示两个钠离子 D. ⑤中的“2”表示原子序数7. 下面是多角度认识微观粒子的思维导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8. 草莓中含有的乙酸苯甲酯(),常用于化妆品和食品工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乙酸苯甲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 乙酸苯甲酯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D. 乙酸苯甲酯含有个分子9. 以下推理不合理的是A. 碱溶液的pH大于7,pH大于7的一定是碱的溶液B. 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C. 酸的溶液中都含氢离子,所以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和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不一定是金属10. 在实验室里,以下物质的鉴别或除杂方法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A 鉴别水与酒精 观察颜色B 除去银粉中的铁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C 鉴别H2和CH4 点燃,在火焰上罩干冷烧杯D 除去CO2中的少量的CO 点燃A. A B. B C. C D. D11.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将两端封闭,抽动注射器然后松开手,②加入药剂,打开K通入排尽管内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③关闭K,恢复至室温后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④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中若注射器活塞弹回,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 只有实验④红磷燃烧C. 由实验②③可得出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D. 吸收装置是防止燃烧产物逸散导致空气污染12. 南南同学在实验室配制KNO3(不含结晶水)溶液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损失)。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B. 乙烧杯中KNO3溶液的质量为120.9gC. 若向丙烧杯中加入足量水,也能使未溶解的KNO3溶解D. 丁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3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氢能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其制取和储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制氢的技术有多种,其中煤气化制氢约占56%、天然气重整制氢约占21%,电解水制氢约占1%。此外,在一定温度下,利用Fe-Mo/C作催化剂裂解乙醇也可以制备氢气。科研人员研究相同温度下裂解乙醇制备氢气时,催化剂中Mo与Fe最佳质量比的实验结果如图,氢气产率越高,说明催化剂效果越好。氢气的储存方式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态材料储氢。科研人员研究出镁基固态储氢技术,实现了氢气安全、高效及大规模储运,原理是利用金属镁和氢气在300℃和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镁(MgH2)。随着低耗能制氢及高效储氢问题的解决,氢能终将在各领域实现大规模的应用。(1)制氢技术中占比最高的是___________。(2)对比图中的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3)写出镁基固态储氢技术的原理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 现阶段氢能已经大规模使用B. 目前制氢的原料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C. 电解水制氢气时,蒸馏水效果更好14.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气体①写出装置B中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②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用C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______。③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甲图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2)跨学科实践∶某同学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自制了如图乙的简易制氧机。①利用可抽拉的金属丝,可以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和分离。请你分析小雨这样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___。②若想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该装置中有一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将___________(填“a”或“b”)端导管伸入水面下。15. 赭色是中国传统色彩,常用氧化铁做颜料绘制,颜料稳定性很好。下图是利用含铁废料(含Fe、FeO、Fe2O3等)制备氧化铁的主要转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废料中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1)步骤①中含铁废料要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2)步骤②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3)步骤③另一种产物为常见液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两次获得的滤液中含有的同种阴离子是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16. 同学生对“盐酸敞口久置后的溶液浓度变化”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认识浓盐酸敞口久置后的浓度变化(1)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会看瓶口有___________,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度会变小。【任务二】探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的浓度变化取两份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1%的稀盐酸,一份密封保存(A溶液),一份敞口放置15天(B溶液),并按如图1组装装置,用注射器快速将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内。(2)实验中所用NaHCO3需过量,原因是___________。(3)实验中两个锥形瓶中均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4)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甲装置中注射器读数比乙装置中注射器读数___________(填“大”或“小”),据此可知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会变大。(5)请利用图2中酸的化学性质的归纳,并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性质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浓度会变大___________。【任务三】进一步探究任务二中稀盐酸敞口久置后变化。查阅资料:干燥的HCl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6)小组同学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加热,在试管口放一个湿润紫色石蕊纸花,一段时间后纸花变红,说明稀盐酸中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不断挥发。请结合上述实验在下图方框内画出此敞口放置的稀盐酸液体上方所存在的分子情况(忽略空气中的微观粒子)。___________(提醒: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可简单的画成CO2)17. 芯片是人工智能的“心脏”,其主要材料是高纯硅,制备高纯硅中有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Si+4HCl。(1)制备高纯硅时,需要在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写一点)(2)若要制备1.4t的高纯硅,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调研检测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i-2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题答案】【答案】(1)56% (2)在此实验条件下,催化剂中Mo与Fe质量比为3:7时效果最佳(3) (4)AC【14题答案】【答案】(1) ①. 锥形瓶(合理即可) ②. 2KMnO4K2MnO4+MnO2+O2↑ ③. 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④. BD(2) ①.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②. a【15题答案】【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2)复分解反应 (3)(4)【16题答案】【答案】(1)白雾产生(2)确保盐酸完全反应(3)(4)小 (5)取两份等质量的锌粒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等体积的A溶液和B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若加入B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加入A溶液的试管中快,证明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浓度会变大(6) ①. HCl ②.【17题答案】【答案】(1)防止氢气与氧气混合,高温时发生爆炸(2)0.2t解:设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x,答: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0.2t。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