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静夜思》教案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难点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视频导入播放《静夜思》情境课文。思考《静夜思》这首歌给我们传达出什么样的感情呢?二、朗读古诗,理解大意1.指名读古诗。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3.指名说说。三、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学习第一行。(1)读整行诗。(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3)说第一行诗意。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2.学习第二行。(1)读整行诗。(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4)朗读,引导。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3.学习第三行。(1)读整行诗。(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诗人抬头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4)朗读、引导。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4.学习第四行。(1)读整行诗。(2)说说诗句的意思。(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5.整理总结: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四、品味古诗,感悟情感1.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让我们再次细细体会诗人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吧!(配乐诵读,感受诗人的感情)2.要点解读:这是一首语言浅显但感情真挚的思乡诗,全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触发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3.总结提高:练一练,播放练习动画。课外拓展1.角色扮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2.课堂活动:谁是“小李白”。3.课堂活动:小小资料家——关于月亮的别称。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传说嫦娥住在月亮中,故称月亮为嫦娥。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4.课堂活动:小小资料家——关于月亮的诗句。六、课后任务1.把《静夜思》画成一幅手抄报。2.积累关于明月的诗句。七、板书设计3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