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物态变化(5)第3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引入1、汽化是指物质 的过程;2、汽化包括 和 两种方式,都需要 热;3、蒸发可以在 温度下进行,只发生在液体的 、是一种 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温度必须达到 ,在液体的 和 同时进行的 汽化现象。从液态变成气态蒸发 沸腾吸任何表面缓慢沸点内部表面剧烈的冬天的清晨,路边花草上的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夏天花草上会有小水滴吗?那么,气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液化?新课教学冬季,当门窗紧闭一段时间后,教室玻璃窗内侧会出现一层水雾,这是教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上发生液化而形成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凝结成的小水珠。猜测:是否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呢?新课教学活动1.如图3.2-30所示,烧杯里盛有热水,将一块干燥的玻璃片盖在烧杯上,观察玻璃片的下表面会出现什么变化。现象:玻璃片的下表面出现了小水珠。解释:玻璃杯中的热水先发生汽化(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液化,形成了液态的“小水珠”大量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会发生液化成为液体。新课教学有些气体要使它液化温度要很低,因此通过降温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降温使气体液化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活动2.1.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2.握住注射器的下端,用食指顶住注射器口,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汽化成乙醚气体新课教学3.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被压缩体积变小而液化,气态乙醚又变成液态。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在常温下液化。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汽化吸热,所以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小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①降温: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会液化成液体。②压缩体积:在一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新课教学视频:压缩气体液化实验新课教学教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上发生液化而形成的。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冬天的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草地上的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呼出的气体遇冷空气而液化成小液滴;冬天,室内玻璃内表面的水雾:冬天,从室外进入空调房镜片变模糊: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镜片上遇冷液化新课教学1.如图所示,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壶内水汽化后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不会液化;在壶嘴上面一段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2.为什么被 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100℃的水蒸气液化成同温度的水要放出大量的热。新课教学气体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1、气体打火机: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将丁烷气体液化后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2、液化气罐: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将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罐里3、运载火箭: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里新课教学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规律的应用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的一侧和背阳面的一侧的温度差有250℃左右。为了使卫星内部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护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如图3.2-35的热管。原理:热管的金属外壳内衬垫一层多孔材料的吸液芯,吸液芯中充以酒精或其他液体,中心是气腔。新课教学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液芯内的液体吸热汽化,蒸气沿气腔跑到冷端,在冷端放热液化后,又顺着吸液芯回到热端,如此循环往复。卫星就是利用热管将热从向阳面一侧“搬”到背阳面一侧,将两侧的温度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新课教学视频:热管新课教学新课教学视频: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当堂检测1、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剥开冰棍看到“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B2、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司机会打开汽车的暖风和空调调整车内温度,经常遇到车窗上出现“雾气”的情况。“雾气”是( )A.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冬天出现在车窗的内表面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夏天出现在车窗的内表面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出现在车窗的外表面D.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冬天出现在车窗的外表面C当堂检测3、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B当堂检测4、“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百姓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液化不会板书设计3.2 物态变化(5)1、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液化过程放热;3、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会液化成液体。(2)压缩体积:在一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4、露雾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5、气体液化的应用:打火机;液化气瓶等。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3、预习“五、升华和凝华”相关内容。3.2物态变化(5)课后检测班级 姓名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B.露是大量水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D.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2.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剥开冰棍看到“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水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只有压缩体积才可以使气体液化把装有酒精的瓶盖拧紧是为了加快酒精蒸发D.电冰箱工作时,制冷物质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4.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B.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D.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5.“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如图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管内装有液体,它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一端转移B端,热管中较冷的一端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较热的A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的作用。那么热管内流体在这两端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A.A端流体液化吸热,B端流体汽化放热 B. A端流体液化放热,B端流体汽化吸热C.A端流体汽化吸热,B端流体液化放热 D. A端流体汽化放热,B端流体液化吸热6.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B. “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C. “白气”是驱蚊液升华产生的 D. “白气”是驱蚊液凝固产生的7.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司机会打开汽车的暖风和空调调整车内温度,经常遇到车窗上出现“雾气”的情况。“雾气”是( )A.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冬天出现在车窗的内表面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夏天出现在车窗的内表面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出现在车窗的外表面D.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冬天出现在车窗的外表面8.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压缩体积才可以使气体液化B. 开水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 把装有酒精的瓶盖拧紧是为了加快酒精蒸发D. 电冰箱工作时,制冷物质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10.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片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11.在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有一种独特的取水方法,日落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将头插进沙里,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1)水珠的形成属于水蒸气 的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物质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2)举出一个与此现象形成原理相同的生活实例。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C B A D C A C D B D液化;放热;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时,眼镜片上出现的小水珠冰块热水玻璃a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物态变化(5)课后检测(含答案).doc 3.2物态变化(5)(课件20张ppt 视频 课后检测卷(含答案)).pptx 压缩气体液化实验.mp4 热管.mp4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