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作业设计一、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学科 道德与法治 学校 区年级 二年级 案例所属教科书版本 义务教育教科书案例所属单元主题 《我们在公共场所》二、作业设计说明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本单元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核心素养二“道德修养”第1条“知道健康生活卫生习惯的基本常识和要求”,第4条“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核心素养三“法治观念”第1条“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第2条“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共四个主题,分别为: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第10课《我们不乱扔》、第11课《大家排好队》、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本单元在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基础上,由班级空间扩大到学生时常进出的公共场所,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文明修养”这四个方面的重点引导,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在公共场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单元四课内容为并列关系,分属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文明素养四个方面。单元(主题)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紧扣时代主题,共设计了4课内容,呈并列关系,由班级空间扩大到学生时常进出的真正公共场所,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 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文明修养”四个方面的重点引导、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需要文明的行为习惯,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包括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第10课《我们不乱扔》、第11课《大家排好队》、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四课。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帮助学生树立公共观念“这些是大家的",以此区分公物和私人物品。第10课 《我们不乱扔》融合中小学生守则的相关规定,引导学生认识到不乱扔不只是守规则,也不只是为了有干净的生活环境,更要追求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第11课《大家排好队》强调在公共场所有秩序、才会更安全、更有效率,也更为文明,还特别加入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有人文情怀。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让学生意识到小点儿声就是一种公共文明习惯,在公共场所下不大声喧哗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修养。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小学生活和学习,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懂得良好的公共环境需要 大家共同维护,树立了爱护公共环境,维护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不打扰他人的观念;知道在公共场合办事需要排队,遵守公共秩序。但在日 常生活中,很多小学生学生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人多、热闹的地方 ,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制造一些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所以,需要加强培养学生 在公共场所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践行基本 的公共规则。做好这些,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老师更是主力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公共环境意识,养成爱护公共环境的 习惯。单元(主题)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校园里的公物是供大家共同使用的物品,是为大家服务的 。引导学生走访校园,帮助学生认识学校里的公物,采用换位思考讲故事的 方式,感受公物和“我”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公物为我服务,我应该爱护 公物。 懂得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仅让人身心愉悦,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 素养。愿意保持个人及公共环境卫生,以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为荣,养成保持 公共卫生好习惯。 懂得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知道自己生活中在哪些地方、哪些情境下 需要排队以及不同的排队方式。懂得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懂得礼让, 要有 人文情怀。 4.通过亲身感受,体会大声说话会带给他人和环境的不良后果。进一步树 立在公共场合不喧哗、保持安静、尊重他人的文明意识。单元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走访校园,帮助学生认识学校里的公物,采用换位思考讲故事的 方式,感受公物和“我”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公物为我服务,我应该爱护 公物。 2.愿意保持个人及公共环境卫生,以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为荣,养成保持 公共卫生好习惯。 3.通过亲身感受,体会大声说话会带给他人和环境的不良后果。进一步树立在公共场合不喧哗、保持安静、尊重他人的文明意识。三、单元作业设计:单元建构单元作业目标围绕“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主题设计系列作业,通过阅读、交流、 辨析、情境体验、课后实践等作业方式,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 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文明修养”(如针对当前广受诟病的“大声喧哗”这一 习惯)这四个方面的重点引导,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所需要的文明行为 习惯,并在其中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单元作业设计思想:1.明确课标要求,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学情。 2.制订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请你调查一下你身边有哪些公物,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我身边的公物 有: 在生活中有 哪些作用? 我们应该怎 么对待它? 3.作业设计基本流程:围绕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基于学情特点 设定问题任务→着眼学生发展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作业内容及其作业实施过程第9课作业设计1作业内容:请你调查一下你身边有哪些公物,作用是什么,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2评价设计: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学校公物调查,认识学校的公物,了解学校公物的使用情况,知道学校公物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第二课时1作业内容2评价设计: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自主设计爱护公物宣传标语,旨在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绘画、表演)深度结合,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爱心与责任心,这更有利于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落到实处。内心认识到爱惜公物是“我”爱集体、尊重劳动者的表现; 初步学会爱护公物的方法,养成爱护公物的意识。第10课作业设计第一课时1作业内容2评价设计: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一说自己更喜欢哪种环境的过程中,会唤醒学生曾有的生活体验,明白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根本意义:让人身心愉悦。认识到保持公共环境卫生是大家共同的选择。第二课时1作业内容2评价设计: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制定班级公约,这种团队互助合作的形式,有利学生在相互尊重的环 境下懂得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让他们明白:体验到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义务。从而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生活,积极参与到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 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1课作业设计第一课时1作业内容:结合生活找一找,想一想,要怎么排队?你可以用写一写或者画一画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发现。2评价设计: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把排队的文明意识扩大到学校生活外的场景中去, 懂得文明行为不仅是要守规则,还要知道懂礼让,让自觉排队的行为形成一种文明习惯。第二课时1作业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认识到了在公共场所排队的重要性。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看看谁能率先养成排队的好习惯!(1) 坚持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自觉排队。(2) 做到一次就在车厢上贴或者画一个排队日的标志。(3) 比一比谁的“排队好习惯文明号”列车能第一个满载而归2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培养排队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能持之以恒的意志。第12课作业设计1作业内容2评价设计: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讨论、交流、发现,懂得在多种公共场所都需要放低音量,也能想到更多的办法可以帮助降低音量,教学通过这样的感知与实践,学生学会说话注意场合、控制音量,在脑海中有深刻的意识,知道在公共场合下要控制音量,不打扰别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