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共24张PPT+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共24张PPT+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通过李自成起义,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教学目标:
1. 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认识到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2. 了解张居正及其改革措施,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分析李自成“均田免粮”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 了解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等基本史实,知道明朝最终在双重夹击下走向崩溃。
重点:李自成起义、清朝建立
难点:多角度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壹·积重难返 大厦将倾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课本,分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的表现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宦官专权跋扈
政治腐败
以魏忠贤为首“阉党”
顾宪成等人“东林党”
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被革职后,与同好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借讲学为名,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时人称他们为“东林党”,号称“清流”。天启年间的党争进入到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时期。早期的东林党人具有一定的正义感,但是他们实质上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攻击异己。明末党争加速明朝腐败,进一步削弱明朝的统治力量。
VS
③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政治腐败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
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一: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
——《明清史料》甲编
土地兼并严重
材料二: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周臣《流民图》(江南地区)
赋税沉重,官吏苛剥百姓
阶级矛盾尖锐
政治腐败对社会有何影响?
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
改革
经济
政治
军事
一条鞭法
整顿吏治
巩固边防
阅读课本,归纳张居正改革的措施、作用
“一条鞭法”:
(1)内容: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
(2)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 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张居正还整顿吏治、巩固边防,政治局面为之一新。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贰·官逼民反 顺势而为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杨东明《饥民图说—全家缢死》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旱灾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阅读以下材料,说说明后期农民在受灾后处与什么样的状况?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
陕西爆发农民起义,他投奔起义军,因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成为起义队伍领袖。他承袭闯王名号,人称“李闯王”。
人物简介
“不贪财利,不好酒、色,脱粟粗粝,生活简朴,与其下共甘苦。很能礼贤下士,纳人善言。” ——《明史》
李自成起义
阅读教材并结合以下地图,补充完整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陕西起义
率军进入中原,
提出 口号
1644年,在 建立政权,国号 。
1644.4,攻克 , 崇祯帝自缢。明朝 。
均田免赋
西安
大顺
北京
灭亡
“均田”就是平均土地;
“免税”就是减免沉重的赋税
李自成起义
①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②规定了严明的军纪;
③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生,暮求合,迎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明末歌谣
结合教材99页,思考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原因:
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②军纪严明、作战英勇
③明朝政府腐败,不得民心。
态度:支持拥护。
李自成起义军(想象图)
李自成起义
思考:观察表格,思考历代农民起义在原因和结局上有什么共同点?
朝代 起义 领导人 原因 结局
秦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 秦之暴政、戍守误期 陈、吴先后牺牲。
秦末农民战争 项羽刘邦等 秦之暴政 亡秦,刘邦建西汉。
西汉 绿林 王匡王凤 社会危机 杀莽。后并入赤眉军
赤眉 樊崇 社会危机 被刘秀剿灭,刘秀建东汉
东汉 黄巾起义 张角 阶级矛盾 被镇压
隋 瓦岗军 翟让李密 暴政 李密袭击翟让,降唐
唐 黄巢起义 黄巢 阶级矛盾 被朱温、李克用等镇压
宋 宋江方腊起义 宋江方腊 压迫剥削 被镇压
元 元末农民起义 朱元璋 陈友谅等 民族矛盾、 暴政、压迫 朱元璋取胜建明
明 明末农民起义 李自成等 暴政 阶级矛盾 被镇压
叁·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阅读教材P86,简述满洲兴起的过程
1616
1635
1636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满洲兴起
清朝满八旗图
清朝满八旗图盔甲复原图
八旗制度
吴三桂
1612—1678
明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明亡后摇摆不定。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所虏,开关迎接清军,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军队。李自成最后失败。
随后,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清兵入关
顺治帝
(1638—1661)
康熙帝
(1654—1722)
雍正帝
(1678—1735)
乾隆
(1711—1799)
清军入关后,经过100多年努力,逐步建立和稳固了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材料一:面尊明太祖,封建其后(分封他的后人),以减少汉族的反感。圣祖(康熙)南巡,每过南京,必向明太祖陵致祭……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满族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接着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袭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头衔,多尔衮并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 ——稻叶君山《清朝全史》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作用:清朝在政治和思想上巩固了自身的的统治。
阅读材料,说一说清朝统治者是如何巩固统治的?有何作用?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随堂练习
1. 有学者指出:“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政务,只寻欢作乐,对国家政务漠不关心,君臣之间处于隔绝状态,在位君主和廷臣见面交接甚少。”这种现象说明( )
A.明朝政治腐败 B.相权日益增强 C.外戚势力专权 D.倭寇入侵严重
2. 明朝末年,皇亲、国戚、达官、贵僚或以暴力,或以各种名义,大肆搜刮地产。“近来田地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然而“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据此可知,明末( )
A.朝廷赋税沉重 B.官僚机构臃肿 C.自然灾害频繁 D.土地兼并严重
3. “进北京后,李自成就住进了皇宫,平日里朝夕相处的战友轻易见不到他了。全军弥漫着盲目乐观、轻敌、懈怠等消极情绪。”这段文字分析的是( )
A.皇宫建筑群的庞大 B.明朝军队的不堪一击 C.农民军失败的原因 D.清军大举入关的影响
5. 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1626年,皇太极继位。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女真族改变自己族名和国号的目的是( )
A.尽快灭亡明朝 B.镇压李自成起义军 C.尽快创建“八旗制度” D.更好地创建统一多民族国家
A
D
D
C
明朝的灭亡
根本原因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直接原因
李自成农民起义
外部原因
满洲兴起
清军入关
思考:通过明朝的灭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①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爱惜民力;
②要勤俭治国,打击贪污腐败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