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 常见的酸、碱、盐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累分人得分说明:1.共有五大题,20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5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Cl-35.5试卷好题分析 优秀传统文化T3、T15、T18,五育融合T9,数字化实验T10中考押题点分析 实验探究T19,情境化命题T1、T11、T14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小江在厨房中看见以下物品,其中主要成分属于盐的是 ( )A.食醋 B.料酒 C.纯碱 D.白砂糖2.下列课堂演示实验中,能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 )A. B. C. D.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主要是碳酸钾。碳酸钾在农业上可用作 ( )A.钾肥 B.氮肥C.磷肥 D.复合肥4.下列有关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溶于水 B.溶于水都放热C.都有强腐蚀性 D.都能与酸反应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探究酸的性质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添加金属 B.测定稀硫酸的pHC.倾倒稀硫酸 D.滴加稀硫酸6.奇妙的物质有许多重要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治疗胃酸过多 B.氢氧化钠固体干燥CO2C.碳酸钠用作食品干燥剂 D.白醋除热水壶内壁的水垢7.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稀盐酸与碳酸钠B.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钾溶液C.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溶液D.硝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8.观察实验现象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中不断滴入稀盐酸,红色最终消失B.B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C.C中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逐渐变为无色D.D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9.化学知识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 )A.美育:我们的青春像无色酚酞溶液遇碱一样鲜红火热B.体育:举重、体操单杠、引体向上等运动中擦的镁粉(碳酸镁)能与碱反应C.劳育:去农场帮忙,用氢氧化钙、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德育:《天工开物》记载“骨灰蘸秧根,石灰掩苗足”,利用石灰的碱性改良酸性土壤10.兴趣小组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镁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反应是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B.B点表示反应刚刚进行,盐酸开始反应C.D点表示反应刚好结束,所以DE段压强不再改变D.CD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装置气密性不好,气体逸出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11.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图所示,其中显碱性的是 ( )A.洁厕灵 B.西瓜汁 C.鸡蛋清 D. 12.物质让生活更加美好,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中和反应的是 ( )A.食醋除去皮蛋的涩味(KOH)B.盐酸清洗铁锈C.氢氧化钠除去炉具的油污D.熟石灰 13.下列实验方案及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及操作A 鉴别硫酸和硫酸钠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B 鉴别CO和CO2 取样,分别通入适量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C 除去氯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 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足量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14.(5分)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早餐要吃好。请回答下列问题:(1)饮品豆浆:豆浆凝固为豆腐需要“点卤”,盐卤汁是含有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钠等成分的浓缩溶液,写出盐卤汁中一种阴离子的符号: 。(2)主食馒头:做馒头时要用到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俗称是 ;在发酵过程中碳酸氢钠与有机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3)蔬菜黄瓜:黄瓜中的营养成分在酸性环境下稳定,为了使黄瓜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腌渍黄瓜时可以加入适量 (选填“食盐”“糖”或“食醋”);黄瓜宜生吃,不宜煮,这是因为黄瓜中的营养成分具有 的性质。15.(6分)明代方以智所著的《物理小识·金石类》载有“矶油硫酸”,小赣同学利用思维导图归纳稀硫酸的性质如图所示。稀硫酸分别与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可能是 ;乙是碱,乙的化学式为 。(2)丙是可溶性盐,丙与硫酸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显 (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丁是金属,生成的无色气体是 。(3)戊是氧化物,戊的名称是 ,黄色溶液中阳离子的符号是 。16.(6分)兴趣小组探究酸碱之间是否发生反应,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变为无色为止。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 。(2)实验中溶液变为无色,由此得出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实验过程中测得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图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 ;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2所示,则③表示的离子的符号是 。17.(6分)江西大余县,是享誉全球的“世界钨都”,盛产钨。光明使者——金属钨(W)可用于制作灯泡的灯丝。钨合金材料非常坚硬,耐磨、耐热。工业生产金属钨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1)“粉碎”的目的是 。(2)“焙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WO4+4Na2CO3+X4Na2WO4+2Fe2O3+4CO2,则X的化学式为 。(3)“反应”是浓盐酸与Na2WO4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H2WO4和 。(4)H2WO4受热分解生成WO3和 。(5)“还原”是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18.(8分)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天工开物》中记载:“石胆(硫酸铜晶体)一名胆矾者,亦出晋、隰等州,乃山石穴中自结成者,故绿色带宝光。”某兴趣小组对硫酸铜溶液的性质进行探究:【提出问题】硫酸铜溶液具有哪些性质 【猜想假设】猜想1:溶液为中性;猜想2: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猜想3:能与碱溶液反应;猜想4:能与部分盐反应。【查找资料】硫酸钡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取样品溶液进行实验:实验 ① ② ③ ④操作现象 pH小于7 铁片表面有 析出,同时产生少量气泡 结论 猜想1 猜想2正确 猜想3正确 猜想4正确【交流讨论】联系实验①,实验②中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实验拓展】(1)实验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为了验证硫酸铜溶液不能与所有金属反应,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19.(8分)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为加快电解速率,该小组同学采用澄清石灰水代替水进行了电解实验(石墨棒作为电极),在电解过程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产生固体)。该小组对产生的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电解澄清石灰水产生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1:氢氧化钙;猜想2:碳酸钙;猜想3: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查找资料】氢氧化钙、碳酸钙固体受热都会分解。【实验探究】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实验 1 2 3操作现象 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 (选填“<”“>”或“=”)a g结论 猜想2正确 猜想2正确【讨论交流】大家认为实验3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实验反思】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拓展】(1)实验3加热后试管中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2)该小组采用铂电极电解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于是提出猜想: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与 有关。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0.(10分)某品牌膨松剂由碳酸氢钠(NaHCO3)、碳酸氢铵(NH4HCO3)固体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膨松剂中各成分含量,取20 g膨松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测得装置A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65 g,反应后装置B质量增加a g。(1)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计算该膨松剂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小江根据“反应后装置B质量增加a g”,得出该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为 g,请你分析:该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4)若没有装置C,测得的该膨松剂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参考答案1.C 2.B 3.A 4.D 5.C 6.D 7.C8.D 【解析】A.氢氧化钠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红色最终消失,描述正确;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描述正确;C.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和硫酸钙,C中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逐渐变为无色,描述正确;D.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溶于水)、水、二氧化碳,描述错误。9.B10.A 【解析】镁的化学性质活泼,暴露在空气中,其表面易形成一层MgO,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镁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表面的氧化镁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H2O,里面的镁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并放出热量。AB段压强无明显变化,主要是因为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BC段压强明显增大,是因为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C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C点(压强最大)时反应结束,容器内的温度恢复至室温;C点反应结束,则DE段表示反应完全,不再产生气泡,压强不再改变。11.C 肥皂水12.A 改良酸性土壤(或处理含硫酸的污水)【解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A.食醋中的醋酸与氢氧化钾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正确;B.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不是碱,不属于中和反应,不正确;C.油污属于有机物,不是酸,不属于中和反应,不正确;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或处理含硫酸的污水等酸与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13.B 氢氧化钠固体【解析】A.硫酸和硫酸钠都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鉴别,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别通入适量澄清石灰水中可以鉴别CO和CO2,能达到实验目的;C.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除去氯化钙中的碳酸钙,可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14.(5分)(1)S(或Cl-)(2)小苏打 二氧化碳(或CO2)(3)食醋 受热易分解(或高温下不稳定)【解析】(1)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钠中的阴离子分别Cl-、S、Cl-。(2)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碳酸氢钠与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黄瓜中的营养成分在酸性环境下稳定,腌渍黄瓜时可以加入适量的酸性物质食醋;黄瓜宜生吃,不宜煮,这是因为黄瓜中的营养成分具有受热易分解或高温下不稳定的性质。15.(6分)(1)紫色石蕊溶液 Cu(OH)2(2)酸性 氢气(或H2)(3)氧化铁 Fe3+【解析】(1)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甲可能是紫色石蕊溶液。氧化铜或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得到蓝色硫酸铜溶液,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是蓝色的,乙是碱,故乙是氢氧化铜,化学式为Cu(OH)2。(2)硝酸钡(或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或盐酸),反应后溶液为酸性。丁是金属,丁与稀硫酸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是氢气。(3)氧化铁或氢氧化铁与硫酸反应得到黄色硫酸铁溶液,戊是氧化物,戊的名称是氧化铁,黄色溶液中溶质成分是硫酸铁,溶液中阳离子的符号是Fe3+。16.(6分)(1)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2)NaOH(或氢氧化钠) NaOH+HClNaCl+H2O(2分)(3)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反应 Cl-17.(6分)(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2)O2(3)NaCl(4)H2O(5)3H2+WO3W+3H2O(2分)18.(8分)【实验探究】①错误 ②红色固体 ③生成蓝色沉淀 ④生成白色沉淀【交流讨论】氢气(或H2)【实验拓展】(1)2NaOH+CuSO4Cu(OH)2↓+Na2SO4(2分)(2)将银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合理即可)19.(8分)【实验探究】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无明显现象 <【讨论交流】氢氧化钙、碳酸钙固体受热都会分解,固体质量都会减少【实验反思】CaCO3+2HClCaCl2+H2O+CO2↑(2分)【实验拓展】(1)氧化钙(或CaO)(2)石墨棒电极20.(10分)(1)有气泡产生(1分)(2)解:设20 g该膨松剂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2NaHCO3Na2CO3+H2O+CO2↑(1分)168 106x 2.65 g(1分)=(1分)x=4.2 g(1分)该膨松剂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21%(1分)答:该膨松剂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21%。(设、答全对得1分)(3)不正确(1分) 浓硫酸吸收氨气同时还会吸收生成的水(1分)(4)不变(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