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 化学与生活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累分人得分说明:1.共有五大题,20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5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Fe-56试卷好题分析 优秀传统文化T7,科技创新T12,安全教育T1、T2、T4等中考押题点分析 实验与探究T10、T18、T19,情境化命题T3、T8、T14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火灾猛于虎!时刻防范火灾,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放易燃物”的是 ( )2.安全警钟长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A.鞭炮 B.纸巾C.汽油 D.酒精3.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塑料瓶、易拉罐等属于 ( )4.下列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 B.一氧化碳C.氢气 D.氮气5.在食品中添加含铁元素的化合物,可以预防 ( )A.龋齿B.贫血C.佝偻病D.甲状腺肿大6.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或实验探究结论中错误的是 ( )7.《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中含有石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是混合物 B.石油是化石燃料C.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 D.石油应综合利用8.生命在于运动,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量越大对人体健康越有利B.运动出了大量汗液后应喝淡盐水C.运动后食用香蕉是为了补充油脂D.运动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蛋白质9.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类观: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B.能量观: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因此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健康观:人体健康需要合理膳食和合理用药,因此人生病应该根据医生建议服用药物D.转化观: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因此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0.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1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烈程度可用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若金属罐无盖,可燃性粉尘也会爆炸B.该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不同对实验结果无影响C.根据图2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大D.根据图3可知,一定范围内降低可燃性粉尘的浓度可防止爆炸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11.人体健康离不开一些元素,下列元素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 )A.铁 B.硅C.磷 D. 12.用于载人登月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其三级液氢液氧发动机完成了高空模拟环境长程试验。液氢、液氧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下图为液氢和液氧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为氧化物B.丙的化学式为H2O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13.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燥的烧杯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 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 高温煅烧D 鉴别燃料酒精与煤油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14.(6分)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衣、食、住、行”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衣:羊毛衫、棉衣的制作材料属于 (选填“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鉴别羊毛线与棉线的方法是 。(2)食:南昌拌粉深受人们喜爱,大米研磨成米粉的过程发生的是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3)住:新房装修,室内放一些活性炭去除异味,这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4)行: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污染,一定量甲烷(CH4)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之比可能为 (填字母)。A.1∶1∶6 B.1∶2∶6C.1∶3∶6 D.1∶4∶615.(6分)能源利用及材料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变化,不同时期照明利用的能源和使用的材料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火把:木柴作火把不易点燃的原因是 ;若要去溶洞探险,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照明方式最好选用 (选填“手电筒”或“火把”)。(2)煤油灯:煤油是石油炼制的产品之一,它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少量黑烟,说明发生了 (选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3)白炽灯:钨用作白炽灯的灯丝是因为钨具有 的性质。(4)LED灯:硅是制造LED灯(节能灯)的主要材料之一,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上图所示,则两个硅原子中有 个电子。16.(6分)氢气、甲烷都可用作燃料。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实验室一般选用锌而不用铁来制取氢气的主要原因是 ;由氢气的收集方法可知,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写一点)。(2)实验二: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甲烷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3)等质量的氢气、甲烷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简比为 。17.(5分)中国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以粮食酿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流程中将酒曲“粉碎”的目的是 。(2)该工艺流程中发生缓慢氧化的过程是 (选填“粉碎”“搅拌”“发酵”或“蒸馏”)。(3)“蒸馏”中利用酒精与水的 不同进行分离。(4)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乙醇在人体酶的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18.(8分)用下图所示微型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①先挤压甲滴管,点燃酒精灯,红磷不燃烧;②熄灭酒精灯,再挤压乙滴管,红磷不燃烧;③继续挤压乙滴管,点燃酒精灯,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二氧化碳)(1)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 ,其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2)挤压乙滴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 作用。(3)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操作与现象是 (填序号,下同)。(4)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操作与现象是 。(5)实验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操作是用 代替红磷,进行对比实验。19.(8分)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甲醇燃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学兴趣小组对甲醇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甲醇由哪些元素组成 【猜想假设】猜想①:甲醇由碳、氢元素组成;猜想②:甲醇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查阅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固体。【实验探究】①如图,先通入干燥氮气;②将3.2 g甲醇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装置A、B、C(夹持仪器已省略,试剂足量)。【实验记录】实验前 实验后装置A总质量 100.0 g 103.6 g装置B总质量 100.0 g 104.4 g【实验结论】猜想 (填序号)正确。【交流讨论】(1)实验时,装置A、B顺序不能颠倒的原因是 。(2)实验中,通入燃烧产物后,继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反思评价】(1)装置C的作用是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拓展】(1)我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单质X作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则X的化学为 。(2)甲醇中碳、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0.(10分)“暖身贴”在冬季被广泛使用。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暖身贴”发热剂(含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物质)中铁粉的含量进行测定,取10 g发热剂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实验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1)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2)计算该样品中铁粉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从10 g该发热剂样品中分离出铁粉的简单方法是 ,“暖身贴”的发热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其原理是铁常温下与 反应放热。(4)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从滤液中回收硫酸亚铁的方法是在滤液中滴入适量植物油,再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的 (填试剂名称)。参考答案1.C 2.B 3.A 4.D 5.B 6.A 7.C 8.B 9.C10.D 【解析】A.该实验中若金属罐无盖,则是一个很大的空间而不是有限的空间,可燃性粉尘可能不会爆炸,错误;B.该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不同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越大,可燃性粉尘与空气的接触越充分,爆炸的可能性越大、威力越大,错误;C.根据图2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小,错误;D.根据图3可知,一定范围内降低可燃性粉尘的浓度可防止爆炸,原因是达不到可燃性粉尘的爆炸极限,正确。11.A 碘(合理即可)12.B 化合反应【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是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说法错误;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丙的化学式为H2O,说法正确;C.由2H2+O22H2O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说法错误;D.反应中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13.C 闻气味(合理即可)14.(6分)(1)天然纤维 灼烧,闻气味(2)物理变化(3)吸附(4)B(2分)【解析】(1)羊毛、棉花属于天然纤维;鉴别羊毛线与棉线的方法是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有烧纸气味的是棉线。(2)大米研磨成米粉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去除异味。(4)一定量甲烷(CH4)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反应前后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不变,设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分别为x、y、z,则(x+y)∶2 z=1∶4,(x+y)∶z=1∶2,B选项符合要求。15.(6分)(1)木柴的着火点高 火把(2)不可再生 不完全(3)熔点高(4)2816.(6分)(1)铁和稀硫酸反应速率太慢 不与水反应(或常温下与氧气不反应)(2)烧杯内壁有水珠(或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3)2∶1(2分)17.(5分)(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2)发酵(3)沸点(4)C2H5OH+3O22CO2+3H2O(2分)18.(8分)(1)用灯帽盖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2)2H2O22H2O+O2↑(2分) 催化(3)①③(4)②③(5)石灰石(或玻璃,合理即可)19.(8分)【实验结论】②【交流讨论】(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会进入浓硫酸中,影响实验结果(2)使燃烧产物全部被吸收【反思评价】(1)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B,影响测量结果(2)2NaOH+CO2Na2CO3+H2O(2分)【实验拓展】(1)H2(2)3∶4【解析】【实验结论】实验后装置A增加的质量为3.6 g,故3.2 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3.6 g,则3.2 g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 g××100%=0.4 g;实验后装置B增加的质量为4.4 g,故3.2 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则3.2 g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 g××100%=1.2 g,3.2 g甲醇中碳、氢元素质量之和为0.4 g+1.2 g=1.6 g<3.2 g,所以甲醇中含有氧元素。【交流讨论】(1)实验时,装置A、B顺序不能颠倒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会进入浓硫酸中,影响实验结果。(2)为了使燃烧产物全部被吸收,实验中,通入燃烧产物后继续通入氮气。【反思评价】(1)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NaOH固体和CaO固体,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中的CO2,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B内,影响测量结果。(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实验拓展】(1)以CO2和单质X作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含有C、H、O)和H2O,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氢元素,则反应物中也应含氢元素,故X是含氢元素的单质,为H2。(2)3.2 g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 g,氢元素的质量为0.4 g,则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 g-1.6 g=1.6 g,故甲醇中碳、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1.2∶1.6=3∶4。20.(10分)(1)0.2(1分)(2)解:设10 g该样品中铁粉的质量为x。Fe+H2SO4FeSO4+H2↑(1分)56 2x 0.2 g(1分)=(1分)x=5.6 g(1分)该样品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100%=56%(1分)答:该样品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56%。(设、答全对得1分)(3)用磁铁吸引(1分) 氧气、水(1分)(4)稀硫酸(1分)【解析】(4)由于滤液中的溶质有FeSO4、过量的H2SO4、NaCl,从滤液中回收FeSO4,需要在无氧的环境中把FeSO4转化为Fe(OH)2沉淀,再将Fe(OH)2转化为FeSO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