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 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周 敦 颐
周敦颐(1017- 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取名为“濂溪书堂”,故世人称其为“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走进作者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
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
于池畔赏花品茗,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并
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
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写作背景
新课导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文体介绍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范畴,直接说明事物或者论
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者借物来论述道理。
读准字词
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亵玩(xiè)
清涟(lián)
鲜(xiǎn)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读准节奏
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解决不懂的字词。如果有疑问的字词,提出来。
了解大意
多。
沾染(污秽)。
洗。
水波。
过分艳丽。
竖立。
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只。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了解大意
认为。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指品德高尚的人。
少。
应当。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
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
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
很多了。
可爱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不蔓不枝:
陶后鲜有闻:
重点字词
值得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横生枝蔓
很少
文言句式
余谓菊花,花之隐逸者。
……,……者。判断句式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莲花,你会用哪个字,请你简要说说理由。
如果你把描写莲花的句子送给某一个人,你会送给谁。可以是历史上的,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说说你的理由。
句序 予独爱莲 莲的特点 君子的品格
1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3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不媚俗,坚守道德
挺直
通达、正直
不攀权贵
美名远扬
令人敬重
品行高洁
芳香
高洁
高洁
句序 予独爱莲 莲的特点 君子的品格
1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3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不媚俗,坚守道德
挺直
通达、正直
不攀权贵
美名远扬
令人敬重
品行高洁
芳香
高洁
高洁
文中有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 ,另一种是 。
文中有三种情感,一种是 ,另一种是 ,还有一种是 。
作者对菊花和牡丹的态度是不同的,你能说说它们对写莲花的作用吗?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按照课文出现三种花的顺序结尾应该是
作者为什么采取课文的顺序。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学者尊称为“濂溪先生”。
知人论世
廉”字的本义是,居于高崖之下,孤介独立,有棱有角,方正清俭。
《玉篇》说:“廉,清也。”又说:“廉,棱也。”
《广韵》说:“廉,俭也。”
《释名》说:“廉,敛也,自检敛也。”
周敦颐一生清廉自守,服御之物,只一敝箧,钱不满百,旷然不以为意。黄庭坚高度评价说:“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 "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托物言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在三种花后面补上一种花,一种判断,一种情感。
学以致用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
比作成
作者把莲花比作成什么?莲花又具有君子的哪些品格?
令人敬重
不孤高自许
通达正直
不趋炎附势
美名远扬
品行高洁
不同流合污
莲花
借物喻人
课后作业:
模仿《爱莲说》,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个片段。2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