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新课导入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愈的这一首和春天有关的古诗,看看《晚春》中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晚 春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韩 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修辞手法;3.品味诗歌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作家作品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作品简介《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晚 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结束。不多时就要归去竞争,比赛因为二者没有“百般红紫”,无才思”。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弥漫空中只知道。惟,只;解,知道化作雪的样子飞舞晚 春韩愈整体感知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思考:1、《晚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花草、树木、杨花、榆荚画面:百卉千花争奇斗艳,杨花榆荚漫天飞舞2、“知春不久归”,草树、杨花、榆荚是怎样做的?作者对这些景物持什么态度?草树斗芳菲:争妍斗艳杨花榆荚惟解(只知道):漫天飞舞。态度:赞许、肯定。深入探究1.赏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诗中一个“知”字,一个“斗”字,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原本没有生命的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深入探究2.赏析“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榆荚”虽然没有任何姿色,无法像其他花草那样呈现娇艳,但是他们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处,加入了“百般红紫”的行列中,将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 “无才思”和“惟解”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深入探究3.探究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花草树木以生命的力量,来告诫人们珍惜时光,珍惜春天,启示人们抛开自我,应时创造。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晚春草树知春斗芳菲杨花榆荚作雪飞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拓展延伸——诗歌鉴赏答题思路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①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②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③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