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教学设计:《千人糕》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统编版一、四维核心素养目标1. 文化自信 通过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尊重劳动者的情感。2. 语言运用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3. 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讨论和角色扮演,理解千人糕背后劳动分工和合作的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审美创造 通过观察千人糕的外观,感受食物的美感。 鼓励学生用绘画或语言表达对千人糕的理解。二、重点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千人糕”背后劳动分工和合作的意义。2. 教学难点 感悟“千人糕”背后蕴含的劳动精神和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千人糕的图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等)。 准备一块真实的千人糕(或类似的糕点)。 角色扮演道具(如农民、磨坊工人、烤糕师傅、送货员、售货员的头饰)。2.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朗读课文。 准备一张自己最喜欢的食品图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特别的糕点(出示千人糕),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糕点的外观。)2. 教师:这块糕点叫“千人糕”,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千人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千人糕)(二)新授(25分钟)1. 初读课文,识字正音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注意字音。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糕、特、应、该、能、桌、布、椅、或、许、就、便”),学生认读。 教师:谁能用这些字组词?(学生组词,教师点评。)2.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千人糕是怎么来的?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千人糕是通过许多人的劳动和合作完成的,比如种稻子、磨粉、烤制等。 教师:你们觉得千人糕的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千人”象征着许多人的劳动。)3. 角色扮演,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来玩一个“千人糕制作”的角色扮演游戏! 教师分配角色(农民、磨坊工人、烤糕师傅、送货员、售货员等),学生模拟制作和运输千人糕的过程。 教师:通过这个游戏,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分享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合作的重要性。)(三)练习(10分钟)1. 识字巩固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答组词。2. 朗读练习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点评。3. 填空练习 教师出示填空题:千人糕是通过()、()、()等许多人的劳动完成的。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四)小结(5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千人糕》,知道了千人糕背后有许多人的劳动和合作。 教师: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享你学到的知识,告诉他们千人糕的特别之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千人糕》,谁能说说千人糕是怎么来的?(学生回忆并回答,教师点评。)2.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理解千人糕背后蕴含的道理。(二)新授(20分钟)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人参与了千人糕的制作? 学生默读,圈画关键词句。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农民种稻子、磨坊工人磨粉、烤糕师傅烤制、送货员运输、售货员售卖。 教师: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劳动,我们能吃到千人糕吗?(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2. 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教师:除了千人糕,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许多人合作完成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举例:衣服、玩具、书籍等。) 教师:这些物品的制作也需要许多人的劳动,我们应该珍惜它们。 教师:你们平时有没有浪费食物或物品的经历?以后会怎么做?(学生反思并发言,教师鼓励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3. 朗读指导,体会情感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对劳动者的敬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点评。(三)练习(10分钟)1. 书写练习 教师指导书写生字(“能、桌、布、椅、或”)。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2. 语言表达练习 教师: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我们要珍惜千人糕。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四)小结(5分钟)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千人糕背后蕴含的劳动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珍惜每一样劳动成果,尊重每一位劳动者! 教师:课后,请同学们画一幅“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图,和家人分享你的学习收获。五、板书设计```千人糕↓劳动分工:农民、磨坊工人、烤糕师傅、送货员、售货员↓合作精神:许多人的劳动成就了一块千人糕↓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六、教学反思1. 学生参与度: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2. 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基本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劳动和合作的意义。3. 改进方向:在书写练习环节,可以增加更多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画顺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