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考点过关练-专题18 “一带一路” 丝路传承(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考点过关练-专题18 “一带一路” 丝路传承(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18 “一带一路”丝路传承
(试题分值:100分 测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
A.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C.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D.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国家在新发展背景下,赋予部分民族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如下表所示)。这表明我国( )
民族地区 区域定位
内蒙古 打造“一带一路”中的北桥头堡
广西 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置门户
贵州 “新南方丝绸之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非洲开放的战略支点
西藏 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新疆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A.注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B.注重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
C.实现民族经济飞跃式发展 D.给予民族地区自治的权力
3.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班超通西域
4.2023年9月,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乌鲁木齐举办。来自国内外3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活动。这主要表明丝绸之路( )
A.传承古代文化 B.传播丝织技术
C.具有现实意义 D.促进东西交流
5.这是一条沟通中外商贸的繁华之路,这是一条串联东西方文化的文明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和西域的乐器、歌舞等成为这条路上往来的“常客”。这条“文明之路”是( )
A.陆上丝绸之路 B.河西走廊 C.海上丝绸之路 D.“一带一路”
6.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首次开拓的“丝绸之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
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7.“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由此可知,这一倡议的提出有助于( )
A.推进国家法制化建设 B.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8.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倡议 )十周年。下列有关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错误( )
A.航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B.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C.泉州、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大商港
D.宋朝专门设立市舶司,严格限制、管控海外贸易
9.“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古代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先后经过( )
①今新疆境内 ②河西走廊 ③西亚 ④大秦 ⑤中亚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④③⑤
10.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本届春晚精心安排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节目《一带繁花一路歌》,由中国艺术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艺术家共同演绎。“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1.2022年7月8日下午,“2022丝绸之路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正式开启,“丝绸之路周”是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活动。这主要表明丝绸之路( )
A.传播丝织技术 B.促进东西交流 C.传承古代文化 D.具有现实意义
12.一场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却为全球经济寒冬注入暖流,为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作出积极贡献。成为各国抗疫“钢铁运输驼队”“空中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对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结合材料可知,“一带一路”的重要性体现在( )
A.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B.成为了各国抗击疫情的运输大队
C.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挥重要作用 D.沟通了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13.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截至2019年3月,已经有123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表明“一带一路”倡议( )
A.给参加国提供发展机遇 B.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的具体体现
C.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同 D.是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提供的方案
14.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其历史更加关注。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A.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丝绸之路通到安息-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到两河流域
C.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中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
D.汉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一仅有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的
15.“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丝绸之路的开通体现汉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B.其路线是从西汉的首都洛阳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直达西亚、非洲
C.开通后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16.2013年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其起点位于如图的( )
A.洛阳 B.长安 C.兰州 D.玉门关
17.“一带一路”建设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这一建设的目的是( )
A.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B.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构建和谐繁荣的社会 D.保证世界的和平发展
18.“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南海、斯里兰卡、马来半岛、印度半岛 B.徐闻、马来半岛、斯里兰卡、印度半岛
C.南海、马来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 D.徐闻、斯里兰卡、马来半岛、印度半岛
19.2015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判断下列关于新世纪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海路兼顾 B.东西互济 C.多元包容 D.面向亚非
20.现在的“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通陆上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开始的
B.西域的葡萄、石榴等作物经此通道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其路线是从洛阳出发,直达西亚、非洲
D.这条通道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一路一带的开辟分别与我国古代的什么事件有直接关系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玄奘西游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3.“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由此可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推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B.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导致中国对外关系紧张 D.加剧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
24.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丝绸之路向内地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B.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C.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2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下列关于古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②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③有利于汉朝对世界的政治影响 ④是连接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16分)实现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不断追求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材料二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又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举措,“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彰显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常态。“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着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及其中间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陆上腹地国家。它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是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之路,是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1)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其开创者是谁?(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形成了怎样的战略布局?(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举措体现了我国政府怎样的理念?(4分)
(4)实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4分)
27.(18分)交通运输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之初依赖于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诉求,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需求。……最终丝绸之路拓展为中国向外输出丝绸、瓷器、茶叶、冶铁等商品和技术及输入香料、作物、宗教、艺术等的东西方交流与合作之路。
——王超《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形成的最初动机,并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4分)
材料二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符合世界遗产标准。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大运河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6分)
材料三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开辟了我国南北交通和桥梁建设的新历史。……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由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2月6日)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三,概括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有利条件。(4分)
材料四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四,说明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建成通航,给洲际交往带来哪些变化?(4分)
28.(16分)阅读并观察下列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九科星学网教
——史学家翦伯赞
材料二
材料三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以及这么多蔬菜瓜果,也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丝绸之路把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波斯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联结起来,几大文明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他”是西汉时两次出使西域的人,“他”是谁?在“他”的凿空之旅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西汉在西域设置了什么官职,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4分)
(2)观察材料二、图中①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请写出此地点的名称?这条陆路丝绸之路沟通了哪两个洲?(4分)
(3)阅读材料三、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哪些物产传到了西方?西方向中国传入了什么?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4分)
(4)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请你为“一带一路”拟定一个宣传标语?(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A项正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是社会的文明,这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逐步深化,排除B项;加快实现小康社会是为了实现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C项;“四个全面”的战略指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内蒙古、广西、贵州等民族地区在国家的新发展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战略地位,这表明我国注重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A项正确;着重打造全方位格局是从沿海到内陆推进,跟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部分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不能印证实现民族经济飞跃式发
展,排除C项;材料说明的是民族地区的区域地位,跟给予民族地区自治的权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玄奘西行加强了中国同天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排除C项;班超通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建立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活动”说明依托古代丝绸之路所弘扬的精神,发展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C项正确;材料内容是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的具体表现,而非丝绸之路传承古代文化,排除A项;题干材料是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的具体表现,而非丝绸之路传播丝织技术,排除B项;题干材料阐述的是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而不是促进东西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这是一条沟通中外商贸的繁华之路……汉朝的丝调、漆器和西域的乐器、歌舞等成为这条路上往来的‘常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道路指的是路上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铁等枝木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A项正确;河西走廊是中国境内的交通路线,不能串联东西方,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不经过西域,排除C项;“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21世纪时期提出,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和结合所学可知,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越过葱岭,经过安息,再转运欧洲大秦等地,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A项正确;首次开拓的“丝绸之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排除BCD项。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时代,中国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其中,“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这样的对外开放新理念下所产生的对全球有益的公共产品,B项正确;推进国家法制化建设,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排除A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关键一步,与题干内容“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不符,排除C项;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与题干内容“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D项关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选择D项;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元朝时期,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商船定期往返。泉州、广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因此ABC项
有关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路线:长安一河西走廊一今新疆地区一西亚(安息)一欧洲(大秦),因此,②①⑤③④正确,B项正确;其余三项顺序不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D项正确;综上所述,隋朝、唐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只是有所发展,排除AB项;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海上丝绸之路还没有达到鼎盛,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丝绸之路周’是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活动”说明依托古代丝绸之路所弘扬的精神,发展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D项正确;材料内容是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的具体表现,而非丝绸之路在古代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材料是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的具体表现,而非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排除B项;题干材料阐述的是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而不是为了传承古代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却为全球经济寒冬注入暖流,为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作出积极贡献。成为各国抗疫‘钢铁运输驼队’‘空中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对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结合材料可知,“一带一路”的重要性体现在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挥重要作用,C项正确;A项的说法并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一带一路”的重要性,排除;B项说法是表明现象,排除;D项“古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13.【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给参加国提供发展机遇,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A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传到西方;西域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天马、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核桃、大蒜等传到中原,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在传播中华文明的同时,也丰富了汉朝的经济文化内容。C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排除A项;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到欧洲的大秦(罗马),排除B项;汉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还有一条是从山东沿岸出发穿过黄海到达朝鲜、日本,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B
【解析】古代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B项符合题意;ACD项表述与丝绸之路的史实相符,排除。故选B项。
1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中欧陆上通道,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向西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连接地中海各国,所以,其起点是长安,B项正确;洛阳在长安东方,兰州、玉门关均是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排除ACD三项。选B项。
17.【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一带一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这一战略的目的是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B项正确;党的十八大描绘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题干涉及对外经济发展,此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是社会的文明,这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逐步深化,题干涉及对外经济发展,此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保证世界的和平发展的说法是错误的,而且题干涉及对外经济发展,与世界和平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8.【答案】C
【解析】根据地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海船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由此可转运到欧洲地区。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对应错误,不符合题意;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是东南沿海港口,并不是只有徐闻,且②③④对应也不对,故选项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9.【答案】D
【解析】新世纪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是海陆兼顾、东西互济、面向全球、多元包容。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推进国际经济合作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作用,ABC排除;中国对外开放不单单是面向亚非,D符合题意。故选择D。
20.【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不正确的”,结合课本所学,西汉武帝时,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招募张骞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开辟了丝绸之路。C符合题意;A排除;通过这条道路,西域的良种马、香料、柏林、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B排除;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往来的大动脉,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D排除;故选C。
21.【答案】D
【解析】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①符合题意;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④符合题意;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来华,与一带一路的开辟无关,②排除;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中印之间的交往,③排除。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22.【答案】D
【解析】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可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在于推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A符合题意;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不是“一带一路”的影响,B排除;“一带一路”没有导致中国对外关系紧张,C排除;“一带一路”促进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D排除。故选择A。
24.【答案】A
【解析】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输入内地,因此丝绸之路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B排除;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C排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通向西亚和欧洲,D排除。故选A。
2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开通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所以①②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而③汉代丝绸之路对世界政治未产生影响,排除。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6.【答案】(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4分)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4分)
(3)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4分)
(4)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4分)
【解析】(1)道路:根据材料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理论为开端,开创者是邓小平。教学星网科九
(2)内涵:根据材料二“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又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得出“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目标:根据材料二“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又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得出建成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的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理想:根据材料三“它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是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之路,是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可以得出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举措体现了我国政府的理念是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
(4)努力:结合所学知识,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中国梦的实现可以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
27.【答案】(1)动机:政治动机(或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地位:是沟通东西方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道路。(4分)
(2)历史价值: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任答两点即可)(4分)
现实意义: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分)
(3)历史时期:“一五”计划期间。
条件:国家的大力支持;苏联的援助;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勘测设计。(任答一点即可)(4分)
(4)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建成通航,大大缩短了通航航程,使洲际交往更加便利。(4分)
【解析】(1)动机:根据材料“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之初依赖于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诉求,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需求。”可知,古代丝绸之路形成的最初动机是政治动机(或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历史价值:根据材料“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可得出信息:中国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
现实意义:根据材料“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可得出信息大运河的历史意义: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历史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条件:根据材料“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可得出信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有利条件:国家的大力支持;苏联的援助;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勘测设计。
(4)变化:根据材料“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可得大大缩短了通航航程,使洲际交往更加便利。
28.【答案】(1)张骞;西域都护(4分)
(2)长安;亚洲和欧洲(4分)
(3)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以及蔬菜瓜果,也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4分)
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促进作用。
(4)“一带一路”标语有: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合作共赢。(4分)
【解析】(1)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官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地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故①为长安。
洲:观察材料二地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路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洲和欧洲两大洲
(3)传出:根据材料三“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方”可知传出的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方。
传入:根据材料三“同时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以及这么多蔬菜瓜果,也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可知传入的是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以及蔬菜瓜果,也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作用:根据材料三“丝绸之路把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波斯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联结起来,几大文明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促进作用。
(4)标语:根据所学一带一路知识可知,“一带一路”的标语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