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如图为我国不同海拔(单位:m)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如图中各海拔分段比较,人口密度最大区域是( )
A. <25m的区域 B. 100~500m的区域
C. 2000~3000m的区域 D. >3000m的区域
2. 图中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
A 青藏高原地区 B. 东北平原地区 C. 黄土高原地区 D. 东南丘陵地区
3. 关于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 平原丘陵占我国总面积的70%左右
C. 人口分布密度大致与海拔成正相关 D. 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人口密度也最大
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法定退休年龄将分别延长3-5年,领取养老保险的最低缴纳年限也将于2030年由15年延长至2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分析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必要性( )
①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②保障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③劳动力短缺④人均预期寿命延长
⑤人均受教育年限延长⑥人口容量增加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①③④⑤
5. 下列关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我国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B. 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
C.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D. 缓解青壮年的赡养压力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宣布,2022年,中国首次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下图为2012~2022年中国人口增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2012年~2022年,我国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A. 持续升高 B. 持续降低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7. 2022年,我国出现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政策调整②生育观念变化③育儿成本偏高④生产力水平提高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 人口负增长,在一定时期内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包括( )
A. 资源环境承载力增加 B. 人口老龄化加剧
C. 人口性别比下降 D. 迅速缓解就业压力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的百分比,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如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1995~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1995~2007年,该地区的人口总量( )
A. 持续增加 B. 先减少后不变 C. 先减少后增加 D. 持续减少
10. 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人口老龄化加剧 B. 生态环境恶化 C. 产业结构优化 D. 生育观念转变
人口学家一般通过考察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来刻画流动人口结构及其演变。研究表明,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增长率越高,说明省内人口流动对该地的人口结构影响更大。2010—2020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尤其是制造业的转移和升级,福建省外来务工人口锐减。下图示意2000—2020年福建省不同区域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变化,其值若为正值,说明流动人口增长主要来自省内,反之则主要来自省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 2000—2010年,福建省一般县与县级市流动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是( )
A. 一般县以省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县级市以省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
B. 一般县与县级市均以省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
C. 一般县以省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县级市以省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
D. 一般县与县级市均以省际流动人口增长主
12. 2010—2020年,福建省沿海地区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增长率高于本省内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政府政策引导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
B. 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C. 内陆地区就业机会大量减少
D 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3. 福建省市辖区流动人口贡献力呈省际化倾向,是因为福建省市辖区( )
A. 生活成本降低 B. 土地价格较低
C. 经济发展水平高 D. 环境质量改善
新加坡国土面积仅为733.1km2,人口约603.69万,人口密度为7688人/平方公里,大约是北京和上海的数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远高于其周边国家,人均GDP88500美元(所有统计数据为2024年),位居世界前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制约新加坡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 科技发展水平 B. 热量 C. 土地和水资源 D. 人均消费水平
15. 从单位面积看,新加坡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得益于( )
A. 气候条件优越 B. 矿产资源丰富 C. 生活消费水平低 D. 科技水平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位于我国地理版图的中心位置,分为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板块,秦岭、渭河横贯东西。目前陕西省常住人口约3952万,是西北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省区,省会城市西安总人口突破1000万大关。下图为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区域人口数量分布图。
(1)简述陕西省人口分布特点。
(2)指出陕西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并分析人口密度小的自然原因。
17.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俄罗斯人口分布图(单位:人/km )。
材料二“圣图线”是俄罗斯人口分界线。受自然环境、开发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俄罗斯“西欧洲密、东亚洲疏”的人口分布格局长期存在。研究2010~2017人口数据发现,俄罗斯人口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莫斯科州外围区域却成为俄罗斯人口减少最快的区域之一。
(1)分析俄罗斯西南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原因。
(2)简述人口分布状况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3)有学者认为,俄罗斯应该进一步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在东、西均衡分布。试为此提供一些有效建议。
18. 读“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与漫画“孤独的老农”,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人口流入规模最大的三个区域,并分析其吸引外来人口迁入的原因。
(2)分析漫画“孤独的老农”反映出我国当前部分农村地区人口过多迁出带来的影响。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蒙古国国土面积约为156万km ,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但可利用耕地较少,大部分国土被草原覆盖,北部和西部多山脉,南部为戈壁沙漠。2023年蒙古国人口约340万,约30%从事游牧或半游牧,人口平均密度低,全国共划分22个行政区,首都乌兰巴托实际常住人口超100万。下图为蒙古国各行政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单位:万人)。
(1)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蒙古国人口平均密度低原因。
(2)为提高蒙古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简述当地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3题答案】
【答案】1. A 2. D 3. A
【4~5题答案】
【答案】4. B 5. C
【6~8题答案】
【答案】6. C 7. A 8. B
【9~10题答案】
【答案】9. B 10. C
【11~13题答案】
【答案】11. A 12. D 13. C
【14~15题答案】
【答案】14. C 15.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关中地区人口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在省会西安市;陕北地区人口数量最少;陕南地区居中。
(2)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等。
【17题答案】
【答案】(1)气候较为温暖,地形以平原为主,开发历史悠久,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工农业更发达
(2)“圣图线”东北侧广大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冬季寒冷漫长,经济落后,基础设施滞后,人口稀疏,劳动力短缺,不利于资源的开采利用;“圣图线”西南侧人口高度集聚,环境压力大,城市化问题显著,人地矛盾突出;人口要素在地区间的配置失衡,不利于俄罗斯东西部的均衡发展。
(3)加大对东部城市的政策扶持,打造人口增长极;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制定人口优惠政策,吸引国外劳务人口。
【18题答案】
【答案】(1)京津冀、沪宁杭、珠三角。原因: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工资水平较高;工业、服务业等产业集聚度高,吸纳劳动力能力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完善,生活与发展机会较多。
(2)造成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突出。
【19题答案】
【答案】(1)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淡水资源缺乏;境内多山脉和戈壁沙漠,难利用土地比例高;可利用耕地少,粮食总产量较少;国家经济、科技水平较低;深居内陆,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等。
(2)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合理放牧,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速节水工程建设,保障淡水资源安全;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