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评地理试卷(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评地理试卷(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
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规律。下面三幅图示意世界人口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平原、低山丘陵地区人口分布较多②平原地区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0%
③距海岸200km范围内人口分布较多④距海岸200km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亚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图乙中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其人口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家经济落后②海洋面积大③自然条件恶劣④多高寒荒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根据2020年的数据,中国的总人口约为14.12亿人。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中国人口密度分布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 B.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C. 东多西少的主导因素是历史 D. 城乡人口密度差异较大
4. 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 交通运输条件 B. 经济发展水平 C. 社会生活方式 D. 政治、历史、文化的影响
读美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5. 下列年份中,该市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A. 1840 B. 1890 C. 1920 D. 1950
6. 关于该市人口数量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市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B. 该市人口总数持续减少
C. 总体上看该市人口增长率先上升,后波动下降 D. 该市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近年来,重庆城市发展迅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下表示意2010年重庆市人口数及构成状况,读图表回答下列下列小题。
指标 年末人口数(万人)
常住人口 2885
其中:城镇 1529
乡村 1356
其中:0-14岁 490
15-64岁 2061
65岁及以上 334
7. 图中能正确表示2010年重庆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对重庆市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
A. 人口增长速度长时间持续增加 B. 带动养老需求的增长
C. 长期来看有利于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D. 缓解劳动力人口抚养压力
9. 下列因素中,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
A. 资源数量 B. 消费水平 C. 对外开放程度 D. 科技发展水平
读下面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在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
A. 拉力I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 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 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 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11. 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对城市产生影响是( )
A. 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 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C. 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 减缓了城市人口老龄化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每年10月老张从北京飞来,次年4月再从海口飞回。他背后有数十万这种“候鸟”养老模式的老人群体。完成下面小题。
12. 海口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 B. 气候因素 C. 文化因素 D. 资源因素
13. 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
A. 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B. 第三产业发展
C. 廉价劳动力充足 D. 资源消耗降低
读“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完成下面小题。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 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人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人内
14. 表中代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可能越大
B. 科技越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C 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D. 地域越开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读下面两幅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信息显示,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 人口密度 B. 人口消费水平 C. 经济发展程度 D. 资源丰富程度
17. 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 )
A. 资源环境承载力 B. 人口容量 C. 人口合理容量 D. 环境的限制性
下图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有关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 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B. 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C. 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区域环境承载力越小
D.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对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没有影响
19.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按从优到劣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 I→Ⅱ→Ⅲ B. II→I→Ⅲ C. Ⅲ→II→I D. I→Ⅲ→Ⅱ
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商业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①③ B. ①⑤ C. ②④⑥ D. ②④
21. 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
A. 市中心 B. 街道两侧 C. 主干道交会处 D. 城市绿地
读某大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若图中功能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及河流的流向正确的是( )
A. 偏北风向北流 B. 偏南风向南流 C. 偏南风向北流 D. 偏北风向南流
23. 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 住宅区、绿化区、工业区、商业区 B. 住宅区、旅游休闲区、工业区、行政区
C. 住宅区、商业区、化工区、行政区 D. 住宅区、行政区、重工业区、商业区
24. 城市地租等值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区减小。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可能是( )
A. 交通干线经过 B. 人口稠密 C. 距离市中心近 D. 地形平坦
二、综合题(共52分)
25. 读下面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49℃ ≥29℃ ≥24℃ 18-24 <18℃ ≤10℃
(1)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
(2)图甲、图乙表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
(3)解释图乙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什么?
(4)简单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是什么?
26.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人口流动规模很大,所以我国尤为关注人口问题。人口流动和迁移是影响中国未来数十年人口发展的关键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年)》,截至2014年末,全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47亿,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和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口、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
某年份中国跨省份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比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比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1)根据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概括我国人口分布特点____。
(2)限制上图中甲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____,并从其限制因素角度分析如何提高甲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____。(至少写出两点)
(3)根据中国跨省份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说出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为____,并分析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给迁出地带来的影响____。(至少写出两点)
27.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城市中常见的三种功能区。
(1)指出图例甲、乙分别代表的城市功能区。
(2)说出该城市仓储区布局的合理性。
(3)图中①、②、③三地中,①地最适于修建高级住宅区,请说明原因。
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
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4题答案】
【答案】3. C 4. B
【5~6题答案】
【答案】5. D 6. C
【7~9题答案】
【答案】7. D 8. C 9. B
【10~11题答案】
【答案】10. D 11. C
【12~13题答案】
【答案】12. B 13. B
【14~15题答案】
【答案】14. A 15. A
【16~17题答案】
【答案】16. D 17. C
【18~19题答案】
【答案】18. B 19. A
【20~21题答案】
【答案】20. A 21. C
【22~24题答案】
【答案】22. C 23. A 24. A
二、综合题(共52分)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亚热带 ②. 温带
(2) ①. 水源 ②. 地形
(3)地形平坦,利于农耕; 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4)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26题答案】
【答案】(1)整体分布不均,黑河—腾冲线以东南人口密集,以西北人口稀疏。
(2) ①. 水资源 ②.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采用灌溉、喷灌等技术;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培育耐旱作物;适度开采地下水。
(3) ①. 从内陆到沿海(中西部到东部) ②. 有利:加强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人口流出地人地矛盾;提高流出地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利:流出地造成部分人才流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27题答案】
【答案】(1)甲:工业区;乙:住宅区。
(2)位于城区的边缘,地价低;靠近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方便;临近工业区,仓储量大。
(3)位于城市外缘,靠近绿地,环境质量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好;靠近公路,交通方便;临近文教区,文化氛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