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核心素养评价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核心素养评价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核心素养评价
七年级生物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1. 如图是洋葱根尖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是( )
A. ④为根冠,对根有保护作用 B. ③属于分生组织,细胞核大,细胞壁厚
C. ②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D. ①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 下列现象主要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关的是
①萝卜放久了,会出现空心现象 ②拌饺子馅时,会出汤汁 ③叶片放置一段时间后干枯了 ④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 ⑤蔫了的青菜放到清水里后,又变得新鲜了
A. ①③ B. ②⑤ C. ①④ D. ②④
3. 近几年来,我市全面实施“林水会战”工程,大面积增加绿地植被,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能够提高大气温度,增加降水量
B. 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 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源
D.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4. 据2024年5月新闻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采用精准调配的营养液替代土壤,在新疆和田试种快速繁育的水稻获得成功。该营养液为水稻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
A. 水 B. 无机盐
C. 水和无机盐 D. 氮、磷、钾
5. 李叔叔将100粒(约重3克)萝卜种子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秋天收获了100千克萝卜,增加的重量主要来自
A. 土壤中的无机盐
B. 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C. 土壤中的有机物
D.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6. 某同学利用蚕豆叶练习徒手切片并观察叶片气孔,其操作错误的是(  )
A. 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
B. 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C. 切割叶片时应该沿与主叶脉平行的方向切割
D. 挑选最薄的材料制成临时切片
7.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达呼吸作用过程的是
A. 有机物 + 氧→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B. 水 + 氧→有机物 + 能量 + 二氧化碳
C. 水 + 二氧化碳→有机物 + 氧 + 能量
D. 有机物 + 二氧化碳→水 + 氧 + 能量
8. 农业生产中,人们采取的相关措施与其解释不一致的是( )
A. 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 农田被水淹后及时排涝——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 夜间给蔬菜大棚降温——促进光合作用
D. 早春播种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9. 下列有关叶片中叶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肉能运输水和无机盐,属于输导组织
B. 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
C. 叶肉细胞的细胞壁较厚,属于机械组织
D. 叶肉细胞中有大量叶绿体和液泡
10.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B. 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11.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产生氧气,不产生二氧化碳
B. 绿色植物根尖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分生区
C. 移栽树苗时去掉一些枝叶为了降低蒸腾作用,以利于树苗成活
D. 植物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
12. 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操作前要先进行暗处理
B.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3. 在现代温室生产蔬菜的过程中,常增加“气肥”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这里的“气肥”指的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氮气
14. 公园绿化需要移栽大量的树木,移栽苗木时根部总是带有土团,其主要原因是( )
A. 有利于幼苗根的呼吸 B. 减弱蒸腾作用
C. 避免损伤根毛和幼根 D. 防止营养流失
15. 将下图中A、B两装置置于33℃的环境下光照5小时,测量的实验结果如下表。该探究实验能够证明(  )
清水量(mL) 实验装置 初始量(mL) 最终量(mL) 差值(mL)
A 200 189 11
B 200 199.8 0.2
A. 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大小密切相关 B. 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
C. 绿色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比上表皮的气孔多 D. 通过气孔进出的气体有水蒸气和氧气
16. 实验室里有三组分别取自于植物营养器官的细胞。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测得甲组细胞只释放二氧化碳而不释放氧气,乙组细胞只释放氧气而不释放二氧化碳,丙组细胞既不释放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组不可能是取自叶 B. 乙组不可能取自根
C. 丙组可能是死细胞 D. 甲组可能取自于茎
17. 如图是正常生长的粮食作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Ⅰ是光合作用曲线,Ⅱ是呼吸作用曲线
B. 阴雨天气a区域的面积会增大
C. b、c区表示呼吸作用的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
D. 曲线Ⅰ和曲线Ⅱ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18. 陆生植物淹水后烂根的主要原因是过多的水(  )
A. 破坏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B. 抑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C. 阻断了植物营养的运输 D. 抑制了根的呼吸作用
19. 下图是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B. ④为隔水加热,大小烧杯中分别是酒精和水
C. ⑤中遮光部分变蓝
D. 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20. 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过程中,蒸腾作用促进了根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
B. 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 c表示水分的散失,其“门户”是气孔
D.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 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食物来源。如图为小麦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②表示细胞的某些生理过程,abc表示某些区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根尖细胞的________,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根尖的[ ]_______区。小麦根尖生长最快的是图中[ ]_______区。
(2)小麦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图中根尖的[ ]_______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该区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有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小麦生长的后期,为了防止倒伏,应该多施________肥。
22. 如图1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图2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________运输到叶片,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低处往高处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图1中的[ ]________作用。
(2)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散失到大气中,水分散失的“门户”是图2中的[ ]_______,它的开闭由一对_______细胞控制。
(3)我们走出户外,映入眼帘的绿叶可以缓解视疲劳,植物的叶片大多数为绿色的,主要原因是图2的[⑦]_______细胞中有较多的_______(填细胞结构),它们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4)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数量是惊人的,1公顷树林的叶片,每天大约蒸发出100吨水,这些水分的散失对生物圈的意义是________。
(5)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用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进行如下处理(凡士林有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上表皮 不涂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
A. 丁→丙→乙→甲 B. 乙→甲→丙→丁
C. 丁→乙→丙→甲 D. 甲→乙→丙→丁
23. 某同学在研究植物结构和生理的过程中,做了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
(1)该同学完成了如图甲所示实验,a装置中,液体内的气泡主要成分是______,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若图乙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图中物质[C]是______。图丁曲线所示______(时)的时间段与该作用相对应。
(3)图丙是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相关实验(烧杯中的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首先将阀门关闭,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____移动。然后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得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4)图丁表示大棚内一天24小时所测到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根据曲线可知,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时间是_______。在这24小时中,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24. 某兴趣小组以蟛蜞菊为实验材料,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提供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其它条件相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条件 光照、25℃
二氧化碳浓度 碳酸氢钠溶液浓度
0 1% 2% 3%
蟛蜞菊单位时间产氧量(毫升) 0.14 1.26 1.68 1.88
(1)实验中除碳酸氢钠溶液浓度不同外,保持其它条件均相同,目的是___。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___。依据实验结论,在温室种植农作物时可采取___的措施提高产量。兴趣小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发现当碳酸氢钠溶液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单位时间内的产氧量不再增加。因此,如果再进一步提高温室种植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
(2)生物方法固定并转化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符合自然规律二氧化碳利用方式。我国科学家通过生物工程等技术筛选、培养并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微藻,利用微藻实施了绿色制造。微藻叶绿体中进行的能量转化是___,并贮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微藻制造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生物工程等技术转化为生物燃料,有助于解决能源匮乏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微藻固定并转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释放___,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___平衡。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核心素养评价
七年级生物 参考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D
【19题答案】
【答案】D
【20题答案】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分裂 ②. c分生 ③. b伸长
(2) ①. a成熟区 ②. 有大量根毛(或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等)
(3)钾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导管 ②. C蒸腾
(2) ①. ⑥气孔 ②. 保卫
(3) ① 叶肉 ②. 叶绿体
(4)促进生物圈水循环,调节气候等 (5)B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氧气##O2 ②.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 ①. 有机物##淀粉 ②. 6~18
(3) ①. 左 ②. 无水的A部分不变蓝,有水的B部分变蓝 ③.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 ①. 6时和18时 ②. 增加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保证变量唯一 ②. 光合速率增加 ③.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④. 增大光照强度
(2) ①.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 氧气 ③. 碳---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