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A D B C C D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A C D C B16.(1)共性:历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去世后,太宗继位往往伴随激烈的政治斗争。大部分太宗继位违背嫡长子继承制,因得位不正,后世评价褒贬不一。大部分太宗能力突出,上任后励精图治,政治清明。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对太宗继位的认识应包括 :(1)造成太宗继位的原因:王朝初立,皇权未固,国家的利益格局还未完全固化,开国的文臣武将外戚显贵卷入,皇位争夺错综复杂。嫡长子继承制以贵不以贤(或答家天下),君主专制制度使得皇帝独尊,其缺陷导致皇位继承过程激烈。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太宗继位的影响及教训:太宗得位不正,往往会造成巨大政坛混乱,但大部分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人治制度下最高权力不可制约,不能合理解决最高权力过渡,使得太宗现象周而复始出现,要突破历史魔咒,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17.官员形象:王伯群通过投资实业、银行、出租房产和高利贷获取众多收益,体现出该阶层具有较强的投资意识和理财能力;通过其官俸收入和支出可知,这些投资收益有助于其维系政治和社会交往,折射出民国高层官员人际交往的高额成本,体现了这个阶层对更多利益和更大生存空间的追逐;其收购字画等行为体现了该阶层朴素的爱国理念。社会生活图景:其投资军队,体现出当时军阀纷争,中央名义上的统一和地方实质分治并存;王伯群的日常开支十年间迅速上涨,体现出抗战时期通胀之猛,足证当时政府财政政策的失败;其投资实业、银行,体现出当时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发展趋势。18.观点:《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报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客观性和真实性,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2分)阐述: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时年的元旦报道强调彻底消灭反动派、驱逐外国侵略势力,真正实现独立、民主和和平。报道反映了人民对于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迫切愿望。(3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国内形势好转,中国迈入了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1953年的元旦报道明确了当年的三大任务:争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实施一五计划实现工业化理想;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此报道凸显了国家对于工业化的重视,以及人民对于国家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在这一背景下,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国家建设之中,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1979年的元旦报道明确提出了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此报道反映了国家对于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以及人民对于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渴望。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3分) 《人民日报》的元旦主题报道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记录了历史进程,传递了党的声音,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窗口。(2分)19.近代亚洲的民族解放之路的发展历程。在19世纪初,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扩张,亚洲各国纷纷开展反殖民斗争。尽管这些斗争大多以失败告终,如爪哇人民反荷兰斗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但它们为后来的民族解放运动积累了经验。进入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初,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资产阶级的壮大,亚洲各国纷纷成立资产阶级政党或团体,积极以政治手段推动民族解放。例如,朝鲜开化党提倡近代化改革以建设独立富强的国家;印度国大党和菲律宾国民党分别致力于争取民族独立和推翻西班牙及美国的殖民统治;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受世界资本主义的影响和俄国1905年革命的推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在20世纪初进入高潮。在这一时期,各国纷纷建立政党和社团,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人民为争取基本权利和民主而斗争。由此可知,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受西方侵略、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觉醒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不断发展。青岛二中2022级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地湾遗址,出土了一座占地400多平方米的复合式建筑、大量的石斧等磨制石器,发现了较多储藏粮食的大型陶瓮和陶罐、大量堆放的猪骨。据此可知,此时( )A.生产力有一定发展 B.私有制度已经产生C.部落出现权贵阶层 D.国家形态初步具备2.周代传统的五等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在春秋时期已被有些国家突破。战国时期的各国君主先后称“王”,君主常把爵位与招贤纳才视为一体,除了军功赐爵外,还有纳粟赐爵等其他途径。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的统一趋势 B.等级观念渐趋淡薄C.上层建筑的变革 D.法家尚功观念流行3.北魏献文帝、孝文帝皆年幼继位,冯太后长期主持朝政。她主张“准古典”,即遵从周汉魏晋传统制度文化。明令地方政府按规定创立官办学校:在京城创立培养皇室子弟的专门学校;以歌谣的形式推广中原文化。这有利于( )A.儒学教育的复兴 B.限制贵族特权C.以德行教化民众 D.北方经济恢复4.唐太和三年(829年),河南,河北诸道频年水患而饥荒四起,江淮诸郡所在丰稔,但因地方官吏的遏籴(米禁)而南北“米价悬异”。太和八年(834年),朝廷严令地方官吏“许商兴贩往来,不得止遏”,这使得南方米谷源源不断北上,淮南一带米价慢慢涨了起来。朝廷的这一举措( )A.促成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平衡了南北方经济差距C.维护了长途贸易的发展 D.增强了地域间经济联系5.明代疆域远不及元朝,但明朝官修全国性地理总志《大明一统志》却强调明朝“一统之盛,冠乎古今”(如下所示)。明政府此举( )元氏以夷狄入住华夏,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然其地西北虽过于前,而东南岛夷荆未尽附。……惟我皇明诞崩天命,统一华尧,幅员之广,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南越海表,北抵沙漠,四极八荒,路不来庭。而我皇明-一统之盛,能乎古今者,要之万世有足征云。A.着力弘扬“大一统”思想观念B.意在借此强化政权的正统性C.表明国家疆土主权意识增强D.表达对前代疆域的合法继承6.如表为1843-1848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统计表(单位:银元)。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年份 茶 生丝量(千磅) 值(千元) 量(千磅) 值(千元)1843 17,728 — 1,787 —1844 70,477 18,900 5,087 4,2001845 80,194 25,240 12,935 6,3001846 84,016 19,330 18,746 5,9001847 76,688 19,890 18,487 6,9001848 75,954 12,910 22,376 3,900A.努力融入国际市场 B.民族工业得到发展C.外贸呈现半殖民性 D.财政危机不断加剧7.1911年5月8日清廷裁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章程。该章规定:内阁由国务大臣(十三人)组成,包括内阁总理大臣一人,协理大臣一至二人,各部大臣共十人。当时仅外务部、学部、邮传部大臣为汉人,其余七部长官皆为满人。新内阁的设置还剥夺了地方督抚直接向皇帝上奏入对的权力。由此可推知,清末的新内阁官制改革( )A.主要效法英国的文官制度B.满足了革命派的政治要求C.使清廷政治处境更加孤立D.致力于重塑中央集权的体制8.以下是晚清时期关于共产主义及工人运动的介绍。这些介绍( ) 王韬在《华字日报》《中外新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关于巴黎公社的报道。 清朝驻德公使李凤苞在《使德日记》中提到德国的工人运动,把共产主义、社会民主党音译为“廓密尼士”“莎舍尔德玛噶里”等。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西国近事汇编》记载了欧美工人运动的情况,将共产主义者、共产党音译为“康密尼人”“康密尼党”等。A.准确且系统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B.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效应C.意在将社会主义同改造中国结合 D.为马克思主义传入做了文化铺垫9.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赤水县地主杨运龙将佃农陈三东当年未交租的情况报告给农会主任,请农会帮助其收租。查实后,农会主任劝说陈三东向杨运龙交租。杨运龙十分开心,逢人便说:“农会对地主和佃户都好,农会真公道。”这说明当时( )A.边区政府工作重心逐渐转移 B.“双减双交”政策利于抗日政权稳固C.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扩大 D.中国共产党化解了地主与农民矛盾10.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出版主要是引进国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类书籍,后逐步发展到引进关于企业发展、金融危机等反映经济学新观点新理论的书籍。进入新时代,在重点引进出版数智化等前沿类图书的同时,本土经营类图书大量出版并被国外引进。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 )A.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B.国企改革的推进C.图书出版业的发展 D.经济实力的增强11.约公元前5000年,埃及拉姆拉山丘生活着一个混合了地中海与撒哈拉以南人种的族群。他们有花岗岩工具、陶质烘烤用具和碗盘,有用兽骨做成的配饰,以及女性佩戴的用云母片岩制成的罗非鱼式样的首饰。这可用于佐证当时埃及( )A.物质文化丰富多样 B.同西亚文明的交流频繁C.即将产生阶级分化 D.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12.15—16世纪,欧洲城市的公共建筑不仅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更彰显着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的全面掌控。同时,城市的军事设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防御功能,其设计和布局更多地考虑到对外作战的需求,呈现出进攻性增强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欧洲( )A.封建割据局面瓦解 B.城市经济结构转型C.世俗权力明显增强 D.宗教神权统治衰落13.杰斐逊在起草《独立宣言》的初稿时,根据天赋人权的思想,写了一大段谴责贩卖黑奴的条文。但是,在大陆会议讨论时,这些条文遭到了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等南方蓄奴州的反对,因此被全部删除。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南方种植园经济阻碍了社会进步B.南方奴隶主控制了大陆会议决策C.《独立宣言》的局限性已日益凸显D.资本主义人权有时代性和阶级性14.19世纪初,独立后的拉美各国相继实施以出口初级农产品、矿产品为国民经济发动机,以西方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普遍扩大甘蔗、咖啡、棉花、烟草、可可、香蕉等农产品种植。这一发展战略的深远影响是( )A.加剧了拉美国家间的经济竞争B.导致拉美难以融入全球化进程C.使国民经济存在严重安全风险D.削弱了拉美农业的国际竞争力15.当下,面对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以及自身经济增长乏力的现状,发达国家在现有全球化发展格局中所能收割的红利渐趋缩减,由此使得逆全球化在国家层面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逆全球化逐渐从民众的自发行为发展为以政党、政府为依托的自觉性行为。这( )A.加剧了发达国家的社会分裂 B.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C.导致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D.表明发达国家丧失经济优势地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的“太宗继位”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 历史上的太宗继位往往是非正常继位,对于太宗继位历史记载也不尽相同。朝代 人物 继位过程汉朝 汉太宗(汉文帝刘恒)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立为代王,太后薄氏子。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代王。——(西汉)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 (武德)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于玄武门诛之。——(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太宗本纪》萧瑀、陈叔达曰:“秦王功盖天下,内外归心,立为太子,付军国大务,陛下释重负矣。”帝(唐高祖)曰:“此吾志也!” ——(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高祖诸子》宋朝 宋太宗(赵光义)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元)脱脱等《宋史·太祖本纪》 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帝(宋太祖)引柱斧戳雪…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 ——(北宋)文莹和尚《续湘山野录》明朝 明太宗(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扫除奸凶,平祸难,再安宗社。——《明太宗实录》文皇(明成祖)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 ——(清)张廷玉等《明史·成祖本纪》自秦朝确立开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存活”时间很难跨越 300年,在历史上被称之为 300 年魔咒,一定意义上“太宗继位”现象也是其缩影。(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宗继位”相关信息的共性。(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太宗继位的认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民国档案——民国高层官员的日常开支与收入管窥王伯群(1885—1944年),以1915年策划护国运动、宣布贵州独立而闻名遐迩,历任贵州黔中道尹、贵州省省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常务)、交通部长以及交通大学校长等职。《王伯群日记》中各种日常生活开支与收入等数据记录甚详,摘录如下。收入组成 主要支出官俸:一年有9600元,收入远高于同时期的社会平均水平,彼时车夫年薪420元,花匠年薪288元。 创办群益社。1917年,担任贵州黔中道尹的王伯群创办群益社,主办全省矿务,发展社员9000余人。 1929年当选为浙江实业银行董事。1931年至1941年,他从上海银行共得股息13320.5元。 1922年4月,筹资10万元,组建一支军队赴黔履职。行抵贵州铜仁时,遭遇“定黔军”袁祖铭部阻击。 1932年5月,国民政府任命王伯群为“川滇黔视察专使”,他前后投资3万余元资助了黔军的两个师。 1932年,入股钱芥尘创办、余大雄主编的《晶报》,10月2日,“请许修直代交《晶报》股款五百元”。 1921年出租贵阳护国路别墅。1933年出租上海张园华严里房屋。 1941年借给福昌公司吴仲谋2万元,吴以贵阳大剧院地契抵借,“月息二分,另加红息二分,中人由红息内纳用金五厘”。 购地建造房屋等:其房产分布在贵阳、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地,共计25处。 收购字画、碑拓和古籍等:1932年,王氏“为保存古物,免致流出海外”,出资5000元从庄思缄夫人手中购得《夏承碑》碑帖;1932年至1935年在南京的访古斋、荣宝斋,北京的琉璃厂、悦古斋,南昌的扫叶山房和上海的受古斋、商务书馆等共消费23930元,但实际花销应该不止这些。 家用日常:20世纪30年代王氏家庭一月开支至少需要1000元。到了20世纪40年代,一月开支为2万至4万元。 购买汽车、房屋修缮等大宗消费。1933年,以5400元购置新车。 麻将等消闲型消费。1930年至1944年,有记载显示输牌56次,计35299元;赢牌19次,计26520元。 应酬性支出:红白喜事等支出;同僚、家人、戚友聚会支出;捐资、资助和赏赐他人等。——摘编自汤涛等《民国一位高层官员的日常开支与收入管窥》就日记反映出的王伯群的官员形象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图景,谈谈你的看法。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民日报》元旦主题报道摘录1949年1月1日:“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只有彻底地消灭了中国反动派,驱逐了美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出中国,中国才能有独立,才能有民主,才能有和平。”1953年1月1日:“一九五三年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三项伟大的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争取更大的胜利;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五三年度建设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实现五年计划和工业化理想而努力奋斗。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1979年1月1日:“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迫切心愿。为了加快现代化的步伐,要大力采用先进技术,学习各国的好经验,并转变到符合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科学管理轨道上来。要把企业经营的好坏同工人、技术员、干部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个人和集体的劳动成果。”结合材料,以“见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亚洲的民族解放之路材料一 下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亚洲的势力范围材料二 表1、表2分别是“19世纪上半期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简表”和“近代亚洲成立的资产阶级政党或团体简表”表1时间 事件 结果1825-1830年 爪哇人民反荷兰斗争 失败1848-1852年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失败1851-1864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 失败表2时间 政党或团体 宗旨1882年 朝鲜开化党 以实现近代化改革、建设独立富强国家为目标1885年 印度国大党 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印度人民的完全独立1900年 菲律宾国民党 推翻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统治,实现菲律宾的民族独立。1905年 中国同盟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材料三 继俄国1905年的运动之后,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各种社团和政党以惊人的速度产生。世界资本主义和俄国1905年的运动终于唤醒了亚洲。几万万受压制的、由于处于中世纪的停滞状态而变得粗野的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走向新生活,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摘编自列宁《亚洲的觉醒》探讨近代亚洲的民族解放之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试题.docx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