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
地理
本试题共6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图中A、B、C、D四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点位于西半球、中纬度、南半球 B. B点位于C点的正北方
C. 四点中全年昼夜平分的是C点 D. 位于东半球的只有D点
2. A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地理坐标是( )
A. (60°E,23.5°N) B. (120°W,23.5°S)
C. (60°W,23.5°S) D. (120°E,23.5°N)
3.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 ④洲与⑤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C. ③是太平洋
D. 图中标有数字序号的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④⑤②
4. 下列有关板块构造学说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B.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始终固定不变
C.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D. 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海洋
早春时节,当气温上升到一定条件时,梅便能开花。此时乍暖还寒,偶有降雪天气。梅花凌寒傲雪,象征着坚贞不屈、逆境抗争的精神。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梅花最佳观赏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2024年2月19日至3月15日,某城市举办了梅花节。该城市可能是( )
A. 广州 B. 昆明 C. 南京 D. 哈尔滨
6. 广东与江苏梅花最佳观赏期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7. 下列地区人口密度稠密的是( )
A.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B.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C. 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D.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8. 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 )
A. 巴西 B. 印度 C. 澳大利亚 D. 中国
亚洲面积巨大,河流众多。读亚洲水系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水往低处流”。根据亚洲水系结构特征,判断亚洲地势特征是( )
A. 西高东低 B. 中部高,四周低
C. 南北高,中部低 D. 中部低,四周高
10. 一般而言,大河下游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但鄂毕河下游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农业欠发达,其原因是( )
A.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B. 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C. 流量较小,水源不足 D. 夏季白昼短,光照不足
大豆喜温、需水较多,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工业。近年来,俄罗斯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长,同时,大豆进口和出口量也在持续增加,形成西部地区进口、东部地区出口的国际贸易格局。下图为“俄罗斯大豆主产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俄罗斯大豆主产区( )
①纬度较低,可一年两熟 ②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③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俄罗斯大豆形成西部地区进口、东部地区出口贸易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①西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大豆市场需求量大
②东西两大豆产区距离较远,运输成本较高
③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大型机械化生产,产量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西亚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与东亚“油”好往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有关西亚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处亚、美、非三大洲交界处,地理位置重要 B. 输出到东亚的石油经过甲地霍尔木兹海峡
C. 国家均为阿拉伯国家 D. “水比油贵”,适宜发展畜牧业
14. 图中①②③地区都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
A. 地形平坦 B. 海洋性特征显著 C. 人口稠密 D. 经济发达
15. 下列关于巴西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北部平原人口稠密 B. 黑种人比例最大
C. 亚马孙河航运繁忙 D. 大豆主产区分布在巴西高原
16.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的名句,诗中长沙和武昌(位于武汉市)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分别是( )
A. 湘、鄂 B. 鄂、湘 C. 湘、黔 D. 滇、鄂
17. 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是( )
A. 地势坦荡,一望无垠 B. 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C. 地面崎岖,石林广布 D. 雪山连绵,沼泽连片
18. 我国最大内陆含油气盆地是( )
A. 柴达木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准噶尔盆地 D. 四川盆地
19. 有关我国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类型单一 B. 地势东高西低 C. 气候类型多样 D. 外流区面积小
20. 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落实。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 在农耕区过度放牧 B. 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
C. 城市用地占用大量耕地 D. 多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30分)
21. 如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是______洲、______洲。
(2)赤道附近分布面积最广的是______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附近,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
(3)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______(东/西)岸。
(4)依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说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2. 读澳大利亚略图和日本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东临A______洋,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__半球,是一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日本则是岛国,最大的岛屿为______岛。
(2)下列动物中,属于澳大利亚特有的是______。(单项选择)
A. 企鹅 B. 鸸鹋 C. 北极熊 D. 熊猫
(3)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由于矿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大,被称为“______”;日本资源贫乏,主要依赖进口,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______沿岸。
(4)20世纪70年代以来,哪一行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23. 读东南亚图和巴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南亚由A______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巴西的两大地形区是由亚马孙平原和C______组成的。
(2)东南亚和巴西都盛产热带作物,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
(3)东南亚图中的B______海峡被称为“______”。
(4)两地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混血种人数量多为其人口显著特征的是______。
(5)巴西北部有面积广大的热带雨林,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条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正逐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及部分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
(1)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其中序号______为京津唐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中的北京市拥有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______。
(2)③______工业基地依托长江水运联系内陆,通过铁路干线A______线联系了京津唐工业基地。
(3)④为______工业基地,南临南海,并与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毗邻,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______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4)王小明是一名吉林省的学生,他非常关心家乡发展。关于振兴家乡经济,建设美丽家园、请你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
地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C 2. 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6题答案】
【答案】5. C 6. 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10题答案】
【答案】9. B 10. A
【11~12题答案】
【答案】11. C 12. A
【13~14题答案】
【答案】13. D 14. C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B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30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亚 ②. 欧
(2) ①. 热带雨林 ②. 南北回归线 ③. 高
(3)东 (4)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呈现出由多到少再到多的分布规律。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太平 ②. 南 ③. 本州
(2)B (3) ①.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②. 濑户内海
(4)服务业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中南半岛 ②. 巴西高原
(2)水稻 (3) ①. 马六甲 ②. 海上生命线
(4) ①. 东南亚 ②. 巴西
(5)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等。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②. 北京中关村
(2) ①. 沪宁杭##长江三角洲 ②. 京沪
(3) ①. 珠江三角洲 ②. 澳门
(4)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动旅游业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