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阶段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阶段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惠州一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阶段性
教学质量监测化学科试卷
说明:1.全卷共7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切记不要折叠答题卡,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本草纲目》记载“冬灰,乃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灰”中含,属于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2. 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 塑料袋 B. 玻璃杯 C. 不锈钢锅 D. 涤纶风衣
3. 天宫课堂播种科学梦想。下列天宫课堂的实验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产生球形火焰 B. 乒乓球拍击打“水球”
C. 大小钢球发生碰撞 D. 陀螺旋转带动宇航员旋转
4. 均衡膳食有利于维持人体各元素的平衡。因摄入量不足导致贫血的元素是
A. 钙 B. 铁 C. 锌 D. 氟
5.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Ca(OH)2的俗名:熟石灰 B. 两个钠离子:Na2+
C. 2Cl2表示:两个氯原子 D. 2O表示:两个氧元素
6.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活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在冰箱中放活性炭包去除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 用双氧水自制简易供氧气 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
C 食品包装时充入氮气保鲜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具有可燃性
A A B. B C. C D. D
7.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 测pH D. 检验氧气
项目式学习小组在实验室里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完成下面小题。
8. 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熟悉灭火器、电闸的位置 B. 穿拖鞋进入实验室
C. 在实验室里食用面包 D. 将酸性废液倒入铁质下水道
9. 配制该溶液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集气瓶 C. 胶头滴管 D. 玻璃棒
10. 下列操作不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的是
A.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 溶解前烧杯中残留少量水
C. 称取的氯化钠有少量泥沙 D. 装瓶时有部分液体洒出
11. 我国科学家发现并申报了新的矿物“铈钽易解石”。铈和钽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铈和钽都是金属元素
B. 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
C. 钽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0.9g
D. 铈和钽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质子数不同
12. 如图为中考化学试卷答题卡中的条形码。条形码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来源于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3H4O2,关于丙烯酸。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丙烯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B. 丙烯酸是氧化物
C. 丙烯酸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丙烯酸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3. 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甲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B. 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D.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
14. 我国西北盐湖地区常有“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说法。这里的“碱”和“盐”分别指的是Na2CO3和NaCl。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碳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B. t1℃时,向50g水中加入3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形成80g溶液
C. 将t2℃时碳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
D. 当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碳酸钠
15. 化学思想方法是化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其中之一为控制变量法。如图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A. 温度
B. 盐酸浓度
C. 催化剂
D. 固体质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第18~21题各10分,共55分)
16.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从化学视角认识节日习俗。
(1)春节——“万炮齐鸣震九天”。
网红花炮“加特林”中添加高氯酸钾(KClO4)作氧化剂,K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燃放烟花爆竹可增添喜庆气氛,但有可能引发火灾,发生火灾时常用方法之一是用水浇灭,这种方法运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春节家家户户贴对联,用碳素墨水书写的字迹长久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___________。
(2)端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不同地区风味不同。其主要食材都是糯米,糯米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能闻到艾草的香味,是因为___________(请从微粒的观点解释)。
(3)中秋节——“月饼如银盘,香飘十里甜”。
现代月饼包装内常用一小袋生石灰作干燥剂,生石灰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生石灰干燥的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科普阅读】
17. 氨(NH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合成氨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氨是重要的化工和化肥原料,可用于制造氨水、尿素、碳铵、硝酸、铵盐、纯碱等,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化肥、制药、合成纤维等领域。氨还是理想的储氢材料,指的是氢气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液氨。NH3作为能源载体具有以下优势:首先,NH3易于运输和储存,适用于移动氢源,在室温下压力为0.8MPa左右时(标准大气压为0.1MPa),NH3可以液态形式储存;其次,NH3分解产物是H2和N2,不会对环境造成其他污染;最后,NH3相对安全,不易爆炸。
目前,世界每年的合成氨总量接近2亿吨,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视,NH3的需求还将逐年上升。工业上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再与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这种方法转化率较高,但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为此,化学家们探索利用太阳能在常温常压下合成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从微观角度分析,构成氨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原子 B. 分子 C. 离子
(2)写出氨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氨可用于制造氨水、尿素、氯化铵等化学肥料,施用这些化肥主要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室温下,从标准大气压增加为0.8MPa时,构成氨的微观粒子间的间隔增大,氨变为液态
B. NH3分解为H2和N2的过程中分子、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
C. 利用太阳能合成氨,能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变
(5)请举例说明NH3作为能源载体的优势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6)工业上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再与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图中所示利用太阳能在常温常压下合成氨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18.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及性质检验
i.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ii.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i.收集CO2并进行如图的性质实验。
装置 操作 现象 结论
V形管乙右端放一根燃着木条 ___________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V形管甲、乙内分别加入等量的紫色石蕊溶液 V形管乙中的紫色石蕊溶液比甲中的先变红 CO2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我国宣布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封存”与“碳转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选择。
i.“碳封存”:海洋封存是将CO2运输到封存地点,灌注于海洋深处。该方案可能导致海水逐渐酸化,原因是生成了___________(填化学式)。
ii.“碳转化”:将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钾溶液发生反应:K2CO3+CO2+___________=2KHCO3。
iii.“碳中和”:人人参与,“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低碳行动”的“碳”指的是___________。说出一种“低碳行动”的做法:___________。
【科学探究】
19.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化学性质
i.将①中铜丝绕成②的螺旋状挂在玻璃棒的两侧,并用细绳绑在玻璃棒的中部使两侧达到平衡。加热③中左端的铜丝,观察到被加热的铜丝变黑、玻璃棒向_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倾斜。
ii.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i.【查阅资料】:Fe2+在溶液中呈浅绿色,Cu2+在溶液中呈蓝色。
将金属R放入④中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金属R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由此判断金属活动性:R___________(填“>”或“<”)Cu。金属R不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2分)。
A.铝 B.锌 C.铁 D.银
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金属与科技生活
i.航天发射任务“拈轻怕重”,还要有良好“体质”抵抗穿越大气层的高温和高压,最适合的航天材料之一是钛合金,可以推测钛合金的性能有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ii.说出一条生活中常用的金属防锈措施___________。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碱的化学性质系列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碱的化学性质。
i.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ii.实验B中,若将酚酞溶液滴入石灰水,则能观察到溶液___________。
iii.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C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含有NaOH;
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
猜想三∶含有NaOH、Ca(OH)2.
【进行实验】同学们取少量实验C试管中的上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
在试管乙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2)利用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该过程中温度和pH变化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及测定结果如图2、3所示。
i.写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ii.图3表明中和反应为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iii.A中盛放的试剂是稀盐酸。图2中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下列试剂中,不能验证出反应后溶液处于c点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pH试纸 B.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钙
21. 古人常以“丹青”作为绘画的代称,羟基氧化铁(FeOOH)常用作绘画的颜料,如图是利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含少量Fe2O3)制备FeOOH工艺流程。
【查阅资料】:
“还原”发生的反应为Fe2(SO4)3+Fe=3FeSO4。
“沉淀”发生的反应为2FeSO4+H2O2+2H2O=2FeOOH↓+2H2SO4。
(1)酸溶过程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酸溶前常需要对废铁屑进行研磨,目的是___________。
(2)该流程中可以重复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FeOOH的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比)。
(4)某工厂每天生产羟基氧化铁89kg,理论上至少需要2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千克?(写出计算过程)
惠州一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阶段性
教学质量监测化学科试卷 参考答案
说明:1.全卷共7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切记不要折叠答题卡,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D
【8~10题答案】
【答案】8. A 9. B 10. 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第18~21题各10分,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7 ②.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③. 稳定##不活泼
(2) ①. 糖类 ②. 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 ①. CaO ②. 化学
【科普阅读】
【17题答案】
【答案】(1)B (2)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
(3)N (4)C
(5)易于运输和储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相对安全##不易爆炸
(6) ①. ②. 置换
【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锥形瓶 ②. B ③. ④. 木条熄灭 ⑤. 大
(2) ①. ②. ③. 二氧化碳##CO2 ④. 少乘坐私家车出行##随手关灯(合理即可)
【科学探究】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左 ②. ③. > ④. CD ⑤. 或
(2) ①. 密度低/硬度大/耐高温 ②. 刷漆/涂油/保持干燥(合理即可)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变红 ③. 二 ④.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
(2) ①. ②. 放热 ③. NaCl、HCl##HCl、NaCl ④. B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氢气 ②.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硫酸
(3)7:4 (4)85kg
解:设理论上需要20%的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85kg过氧化氢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