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0张PPT)中考复习专题01化学物质的变化及性质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04题型精研·考向洞悉目录题型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题型二考向01 能量转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考向02 能量变化的实际应用考向03 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考向01 能源的分类考向02 化石燃料的开发与使用考向03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考向04 氢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考向05 其它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题型三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考向01 元素的概念及理解考向02 元素的分布考向03 元素的分类考向04 元素符号及意义能源的开发与利用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一轮·讲练测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物质的变化 知道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 了解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可以从物质的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角认识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及简单应用催化剂 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命题预测物质的变化考查常结合生产生活、传统文化(诗词、谚语、成语、非遗、古籍记载等)、工艺流程等;物质的性质一般是直接考查,也可结合传统文化、生产生活等情境。这两者的考查题型一般以选择题为主,少数穿插于填空、探究、实验、流程等题型中。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大多与其他知识点的考查相结合,在非选择题中呈现,少数在选择题中考查。常见的考点有: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判断、性质决定用途、反应类型的判断等。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一轮·讲练测燃料及其利用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氢能乙醇新能源酸雨温室效应燃料燃烧生成其他污染物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一轮·讲练测化学反应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还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电能。1.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1)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放热反应考点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等。CO2CO2不燃烧产生热量MgCl2Ca(OH)2(2)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吸热反应考点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吸、放热反应的应用(1)人利用体内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维持______,提供机体活动所需要的______;化学反应体温能量(2)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来______、煮熟食物、发电、冶炼金属等;取暖(3)火力发电厂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______,再将热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再进一步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火力发电。热能机械能机械能(4)工业中常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焦炭生产水煤气(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____),这一反应是______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一氧化碳吸热如:高锰酸钾分解,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等。2COCO3.其他能量的转化①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②火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③新能源汽车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02化学反应不仅能产生______ ,还可以产生电能。如氢能源电池汽车所使用的电能就是通过__________转化而来的。能量能量放出吸收热能化学反应01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同时,必然伴随着______的变化。许多化学反应中的______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______ 或______。1.江苏镇江)如图为氢能开发与利用的示意图。(1)制氢中的能量转化:太阳能电能______能。化学【解析】由图示可知,制氢中的能量转化:太阳能电能化学能;(2)燃料电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化石燃料(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是____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属于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混合物考点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2)煤和石油煤 石油形成 古代植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古代动植物的遗骸在地壳中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元素组成 主要含C,少量H、N、O、S 主要含______,少量S、O、N类型 ________ ________状态 黑色固体,有光泽 黏稠液体,黑色或棕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无固定的熔点、沸点、H混合物混合物(3)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a.煤综合利用(化学变化)焦炭煤焦油煤气(主要是H2、CH4、CO和其他气体)隔绝空气加强热……b.石油炼制(物理变化)根据各成分沸点不同分馏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干馏(4)天然气①天然气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________。有石油的地方就有天然气。甲烷也叫沼气、坑气,化学式为_____。甲烷有机物②甲烷的性质物理 性质 纯净的甲烷是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溶于水,可用________收集化学 性质 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______火焰,______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____________变浑浊。①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完全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色无味小难排水法蓝色放出澄清石灰水2(5)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二、能源的利用与开发(1)能源分类类型 定义 实例可再生 能源 ______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的利用而______的能源 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可再生 能源 ____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的利用而______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不随减少随减少考点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2)清洁能源①氢气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 作燃料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燃烧________;燃烧产物是水,________;可由水分解得到,__________ 缺点:制取成本高,贮存、运输困难 实验室制取 反应药品 ______________反应原理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热值高无污染来源广泛锌粒和稀硫酸难溶于水实验室制取 反应装置 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小)、排水法(难溶于水)②乙醇俗名 ______化学性质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可再生,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由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得到(3)其他新能源①目前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②海底埋藏着大量的“________”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可燃冰③目前氢气作为燃料,还不能广泛应用,因为制取氢气的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应用的领域有航天、氢氧燃料电池等。成本高,贮存困难01为了使煤得到充分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很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此过程是化学变化。石油的炼制是根据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分馏使之分离,此过程是物理变化。瓦斯气体是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这种爆炸就是瓦斯爆炸,所以使用天然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021.重庆)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CA.风能 B.氢能 C.石油 D.潮汐能2.福建)请参加社会性议题“汽车能源的变迁”的项目式学习。(1)传统汽车能源主要来自石油。①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石油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混合物②汽油作汽车燃料的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汽油来自不可再生能源石油(2)天然气和乙醇可替代传统汽车能源。①甲烷和乙醇均属于______(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有机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池可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①电动汽车的电池放电时,其能量转化方式为______能转化为电能。化学②以“使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是否能减少的排放”为题进行小组辩论,你的看法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一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电力来源、电池制造和回收过程等可能排放二氧化碳(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_____、等。(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_____等。CO(3)未燃烧的____________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______。碳氢化合物浮尘1.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考点三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2.酸雨(1)煤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或 和氮氧化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的雨水)。酸雨(2)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使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等。(3)酸雨的防治:① 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② 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③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 ;④ 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3.温室效应(1)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物质引起全球气温上升的现象。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2)危害:①__________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全球变暖②使____________,造成农业减产;土地沙漠化③__________、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引起暴雨④__________________,改变生物多样性等。影响自然生态系统(3)防治措施改善燃料结构,如煤脱硫等使用清洁燃料,开发新能源尽量使燃料完全燃烧植树造林01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有关,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无关。02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但它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1.山东东营)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BA.绿色出行 B.焚烧垃圾 C.节约用纸 D.随手关灯04题型精研·考向洞悉一轮·讲练测1.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的是( )DA.海水晒盐 B.干冰制冷 C.风力发电 D.火箭发射典例1( 福建) 考向01 能量转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题型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本质上是判断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考向01 能量转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题型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过化学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关于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A.物质变化: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B.能量变化:镁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C.反应条件:镁接触氧气就能燃烧D.反应现象:发出耀眼白光、释放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即时训练(内蒙古通辽)阅读科普材料,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现代社会依赖化石燃料,如石油和天然气。然而,化石燃料不仅终将会被耗尽,也会引发如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新一代能源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在我们对新能源的期待中,燃料电池登场了。许多人都学习过电解水这一科学实验,即对水通电以获得气态的氢气和氧气( )。燃料电池扭转了这一反应,它让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来获取电能。燃料电池有望成为一种绿色能源,因为其唯一的生成物是水。然而,尽管有“电池” 之名,燃料电池却并不能像锂电池那样可以储存电能。由于能够直接以氢气作为燃料来发电,燃料电池还有“小型发电厂”之称。(节选自《科学世界》)典例2( 西藏) 考向02 能量变化的实际应用题型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写出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来获取电能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化合(2)燃料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电能(3)燃料电池有望成为一种绿色能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单质、氧化物、酸、碳、盐是常见的溶剂、B和E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F是钠盐。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2)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3( 黑龙江绥化) 考向03 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题型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的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放热推断的关键是清楚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硫酸铜 考向03 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题型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时训练(内蒙古赤峰)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 ,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其反应过程如下:完成下列问题:(1)操作a的名称______。过滤(2)反应I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放出(3)整个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碳酸钙(4)写出该过程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5)《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中含有石油,石油属于_____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不可再生典例4( 江苏盐城) 考向01 能源的分类题型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典例5( 江苏常州) 考向02 化石燃料的开发与使用题型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CA.化石燃料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煤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污染C.石油为原料能制造合成纤维 D.天然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 考向02 化石燃料的开发与使用题型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燃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________。使用脱硫煤,可减少______________气体的排放,防止降雨时形成酸雨。天然气二氧化硫(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我国某些油田已实现将捕集来的二氧化碳输入岩层中驱油,并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其中、该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减缓__________,又可以提高__________。温室效应石油产量(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即时训练(辽宁大连)典例6( 四川泸州) 考向03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题型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备与收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A.反应原理为:B.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氢气C.关闭旋塞后将反应液压入长颈漏斗中D.用向上排空气法代替图中的收集方法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不是向上排空气法。 考向03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题型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即时训练(四川宜宾)向下排空气氢气作为一种清洁、高能燃料,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某小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氢气并验证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水槽(2)图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采用图示方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法收集氢气。(3)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操作:试管中的水排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发出______________,表明气体不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尖锐的爆鸣声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4)如图②,在尖嘴管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观察到的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焰为淡蓝色,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雾出现典例7( 3 湖南长沙) 考向04 氢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题型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目前在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困难,原因是( )BA.氢气本身无毒 B.氢气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C.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D.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ABCD四个选项本身说法是正确的,但一点要注意题干要求: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果关系要对应。 考向04 氢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题型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即时训练(宁夏)目前,我国在氢能领域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动力系统、整车集成和氢能基础设施等核心技术。(1)氢燃料电池中,氢气作为燃料,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____价。(2)氢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3)氢能在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燃料的消耗/空气污染气体的排放/温室效应等(合理即可)(4)目前人类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太阳能(合理即可)典例8( 江苏扬州) 考向05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题型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关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如图为该能源在生活中的运用。该能源是( )BA.地热能 B.太阳能 C.水能 D.化石燃料大量排放的造成了碳循环的失衡,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加剧,修复大气中,含量的平衡必定要“降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A.大规模开采和利用化石燃料,会导致大气中含量持续升高B.将压入地下实现碳封存,分子间隔变小、运动停止C.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D.江河湖海的水体吸收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典例9( 四川德阳) 考向01 温室效应与碳中和问题题型三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考向01 温室效应与碳中和问题题型三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即时训练(湖南长沙)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1)罐装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到钢瓶中的,请你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2)使用汽油为燃料时,机动车尾气中可能含有的污染空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炭粒、尘粒、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若将 水完全分解最多能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g;4(4)转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能缓解温室效应,转化途径有自然界转化和人为转化。下列属于自然界转化的是_____。ABA.光合作用 B.海洋吸收 C.工业利用2024年5月15日“全国低碳日”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A.日常生活中,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B.节约用电,及时关闭不使用的电器C.尽量选择步行、骑行或公交等方式出行D.减少使用塑料袋和过度包装物典例10( 山东济南) 考向02 低碳环保题型三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考向02 低碳环保题型三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即时训练(内蒙古赤峰)社会发展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活中的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①积极植树种草 ②乘公交车出行 ③废弃电池深埋④践行光盘行动 ⑤随意丢弃垃圾 ⑥自备购物布袋( )A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内容结构】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和合理使用跨学科实践活动1.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图所示:(1)燃料对于人类有重要作用,如人们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 ______ 做饭、取暖等;内能(2)图示中的燃料主要来源于煤、 ______ 和天然气等。石油(3)燃料燃烧时要注意通风,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产生 __________ (填一物质),污染空气;一氧化碳(4)新型燃料中,最理想的燃料是 ______ ,其燃烧放出热量高,产物只是水;氢气(5)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下列中的 _____ACA 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B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 用化学方法解决能源短缺问题2.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尽量捕集、利用和封存不可避免的碳排放。(1)“碳减排”。从能源结构看减排。我国近2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如图1。①根据图1,2000-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逐渐升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______________的排放。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______(填“调大”或“调小”)即可恢复正常的淡蓝色火焰。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二氧化硫调大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BC②人类活动排放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等。下列燃料在中燃烧时,不会产生的是____(填序号)。A 天然气 B氢气 C肼③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骑自行车上学(合理即可)(2)“碳捕获”。利用化学方法吸收是实现“碳捕获”的方法之一。海水吸收的产物是____________。若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捕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3)“碳利用”。我国科学家使用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实现了的转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①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②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AH(4)“碳封存”。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化合生成碳酸镁,碳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作为参与者,除本题中的措施外,请写一条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植树造林、开发利用新能源(合理即可)3.家用燃料的变迁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我国居民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柴草、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发展历程。探究小组开展相关项目式活动。任务一:认识燃烧条件(1)钻木取火(如图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调控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探究小组以纯柴油、含乙醇的柴油为研究对象,探究乙醇部分替代柴油,燃烧时能否减少CO排放量。乙醇掺混比例和柴油机转速对CO排放的影响实验数据如图2,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当转速一定,其他条件不变时,燃料中乙醇含量越多,CO的排放量越少或转速一定,其他条件不变时,纯柴油排放的CO最多或转速一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含乙醇的柴油排放的CO最少或当乙醇含量相同时,柴油机转速越大,CO排放越多任务三:燃料多样化甲醇是全球公认的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捕集工业废气中的与“绿氢”合成甲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出路之一。探究小组对甲醇燃烧产物展开了探究。【提出问题】甲醇燃烧产物有哪些 【查阅资料】白色无水粉末遇水变蓝色。【猜想与假设】(3)猜想一:;猜想二:CO、;猜想三:_______________CO、【实验探究】将甲醇在一定量中的燃烧产物依次通过如下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紫红色)(5)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结论】猜想三成立。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6)在此实验中,甲醇燃烧使用而非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干扰实验2025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题燃料及其利用考点01 燃烧的条件及探究1.(2024·山东临沂)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 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2.(2024·贵州)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变化。科学利用和控制燃烧为人类服务,可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蜡烛燃烧用燃着的火柴将图1中相同大小的两支蜡烛点燃。①用火柴引燃蜡烛,为蜡烛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②乙的烛芯比甲长,导致燃烧时更旺,原因是 。③围绕甲、乙两支蜡烛的燃烧,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2)氢气燃烧高压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该火箭的发动机使用液氧液氢作为推进剂,火箭发动机运行简示图如图2。①火箭升空时,燃烧室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控发动机内阀门来燃烧室调控动力。火箭运行过程中,为增大动力,应进行的操作是 。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的观点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小辉同学帮助妈妈做饭时发现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他应该如何调节灶具的进风口 (2)他还发现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炒完菜后妈妈关闭燃气阀门,火焰熄灭。该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考点02 灭火的原理及探究4.(2024·广西)野外烧烤结束后,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A.撤走剩余木炭 B.用水浇灭火堆C.对火堆置之不理 D.用沙土盖灭火堆5.(2024·辽宁)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考点0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及火灾防护6.(2024·天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中铅、汞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夜间发现燃气泄漏,打开电灯查找漏气点C.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变黑,应调大灶具的进风口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降低油的着火点7.(2024·吉林长春)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汉字作为载体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火的认识。(1)甲骨文“”(焚)的字形像是要燃火烧掉树林。上方的“林”相当于燃烧条件中的 。(2)小篆“”(灭)的字形左边像是一川流水,意思是水能灭火。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和隔绝氧气。(3)甲骨文“”(灾)的字形像是房屋着火,灾难降临。①以下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填序号);A. B. C.②发现或遭遇火灾,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一条即可)。考点04 化石燃料及新能源8.(2024·湖南长沙)绿色能源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煤 B.汽油 C.柴油 D.氢气9.(2024·广东深圳)化学与环境、资源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排放未处理的污水可以节约成本B.思考乐华华同学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促进节能环保C.回收废旧塑料制品,可以直接大量焚烧排放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提高产量10.(2024·新疆)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全球战塑”,旨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下列做法与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A.推广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 B.减少使用塑料袋C.生活中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 D.合理使用化肥11.(2024·山东临沂)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中国的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中与本主题不相符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C.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12.(2024·陕西)人类文明的进步,得益于化学的不断发展。(1)石器时代: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古人钻木取火,说明燃烧需达到可燃物的 。(2)青铜时代:青铜的硬度远比纯铜 (填“大”或“小”),因而能够取代石器和陶器,在当时社会生产、生活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3)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动力之源是煤炭,煤、 、天然气是广泛使用的化石能源。(4)信息时代:芯片制造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硅是制造芯片的主要材料,用来制取,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13.(2024·天津)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新材料使用被人们广泛关注。(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2)近日,国务院颁布《2024—2025年节能减碳行动方案》。生产、生活中有以下做法:①发展绿色公共交通②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发展火力发电。下列选项符合节能减碳的是______(填序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3)含有氮化硅(Si3N4)的高温结构陶瓷用于火箭发动机。二氧化硅(SiO2)、碳单质和氮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023年,我国首次掺氢天然气管道燃爆试验成功,掺氢天然气能改善天然气的品质。某掺氢天然气(假设该混合气仅含CH4和H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14.(2024·广东)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依据不同制取方式,可分为“绿氢”“灰氢”“蓝氢”“紫氢”和“金氢”等。如图带你认识“多彩”的氢。储氢是实现氢能广泛应用的重要环节,分为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前者包括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吸附等储存方式,后者将氢气转化为其他化合物进行储存。“液氨储氢”的原理是氢气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液氨,进行储存。依据上文,回答问题。(1)电解水制氢的化学方程式为 。(2)属于“绿氢”和“紫氢”的分别是 和 (填字母)。a.风能发电制氢 b.煤燃烧发电制氢 c.核能发电制氢(3)从微观角度解释,氢气能被压缩储存的原因是 。(4)将氢气降温液化进行储存,属于物理储氢中的 储存方式。(5)“液氨储氢”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储氢。(6)写出氢能的一种应用 。15.(2024·吉林省吉林市)吉林省松原塔区盛产石油和天然气,回答下列问题。(1)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解析考点01 燃烧的条件及探究1.【答案】C【解析】A、铜丝网不能隔绝氧气或空气。A不符合题意;B、蜡烛燃烧过程中,部分石蜡受热熔化,熔化后的液态石蜡气化成石蜡蒸气,热石蜡蒸气上升到铜丝网上方。所以铜丝网上方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B不符合题意;C、铜丝的导热性很好,当火焰遇到铜网后,热量迅速被铜丝所散失,铜丝散热,使铜网上方温度下降至石蜡蒸气的着火点以下,即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铜丝网上方火焰熄灭,即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C符合题意;D、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D不符合题意。2.【答案】(1) 升高温度,达到了蜡烛的着火点 乙的烛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2) 2H2+O22H2O 控制阀门A和阀门B,使燃烧室内的液氢、液氧充分燃烧【解析】(1)①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用火柴引燃蜡烛,为蜡烛燃烧提供的条件是升高温度,达到了蜡烛的着火点。②乙的烛芯比甲长,导致燃烧时更旺,原因是乙的烛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③围绕甲、乙两支蜡烛的燃烧,还想探究的问题是: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2)①火箭升空时,燃烧室里是液氢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控发动机内阀门来燃烧室调控动力。火箭运行过程中,为增大动力,应进行的操作是控制阀门A和阀门B,使燃烧室内的液氢、液氧充分燃烧。3.【答案】(1)调大进风口(合理即可)(2)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合理即可)(3)隔离(清除)可燃物考点02 灭火的原理及探究4.【答案】C5.【答案】B【解析】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其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考点0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及火灾防护6.【答案】AC【解析】A、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中铅、汞等,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符合题意;B、燃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夜间发现燃气泄漏,不能打开电灯,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符合题意;C、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变黑,说明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应调大灶具的进风口,提供充足的氧气,符合题意;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7.【答案】(1)可燃物(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 A 打火警电话119报警考点04 化石燃料及新能源8.【答案】D【解析】煤、汽油、柴油均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硫和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氢气燃烧后生成物是水,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D。9.【答案】B10.【答案】C【解析】A、推广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与环保理念相符,不符合题意;B、减少使用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与环保理念相符,不符合题意;C、生活中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且会污染环境,与环保理念不相符,符合题意;D、合理使用化肥,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与环保理念相符,不符合题意。11.【答案】B【解析】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A做法中与本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浪费资源,带来白色污染。B做法中与本主题不相符,符合题意;C、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节约水资源。C做法中与本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温室效应增强。D做法中与本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12.【答案】(1)着火点(2)大(3)石油(4)+4【解析】(1)钻木的过程使温度升高,变量为温度,说明燃烧时需要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2)纯金属制成合金后硬度变大,故填大;(3)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4)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二氧化硅中氧元素为-2价,故其中硅元素化合价为。13.【答案】(1)不可再生(2)A(3)(4)11:18【解析】(1)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①发展绿色公共交通,符合节能减排,符合题意;②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符合节能减排,符合题意;③植树造林,符合节能减排,符合题意;④发展火力发电,不符合节能减排,不符合题意;(3)二氧化硅(SiO2)、碳单质和氮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某掺氢天然气(假设该混合气仅含CH4和H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设氢元素的质量为,则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完全燃烧生成水,则生成水的质量= ,碳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14.【答案】(1)(2) a c(3)分子之间存在间隔(4)低温液态(5)化学(6)作燃料等(合理即可)【解析】(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绿氢”: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a;“紫氢”:核能发电制氢,故选c;(3)从微观角度解释,氢气能被压缩储存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4)储氢是实现氢能广泛应用的重要环节,分为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前者包括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吸附等储存方式,后者将氢气转化为其他化合物进行储存。将氢气降温液化进行储存,属于物理储氢中的低温液态储存方式;(5)“液氨储氢”的原理是氢气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液氨,进行储存,则“液氨储氢”属于化学储氢;(6)氢气具有可燃性,氢能可用作燃料等(合理即可)。15.【答案】(1)煤(2)【解析】(1)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题燃料及其利用.docx 2025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燃料及其利用.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