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复习 课堂练习(一)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固体质量增大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小C.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质量变小 D.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后质量变小2.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一种方法为2LixOy+2CO2=2Li2CO3+O2,x、y的值分别为( ) A.1、2 B.2、2 C.1、3 D.2、43.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表面有一层铜绿,形成铜绿的反应为2Cu+O2+X+H2O=Cu2(OH)2C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X的化学式为CO B.形成铜绿时只需铜同时接触氧气和H2OC.参加反应的铜、氧气的质量比为4∶1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有三种4.从不同的角度认识NaOH+HCl=NaCl+H2O,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为中和反应B.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C.反应物:氢氧化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D.读法:氢氧化钠加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加水5.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M+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关于M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只含有C、H元素C.含有C、H、O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6.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H2+CO2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7.化学的世界五彩缤纷,在化学变化中感受化学之美。下列反应的现象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2Al+3CuSO4=Al2(SO4)3+3CuB.向黄色的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Fe(OH)3↓+3NaClC.紫红色的铜丝浸入稀硫酸中,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为蓝色:Cu+H2SO4=CuSO4+H2↑D.黑色的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中,溶液变为浅绿色:FeO+2HCl=FeCl2+H2O8.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A.H2 B.Cl2 C.NaOH D.NaNO39.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记载:“凡火药以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钾)、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而后火药成声”,其中涉及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X↑+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易形成酸雨 B.X的化学式为NOC.反应后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该反应只涉及一种氧化物10.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在不同时刻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 20 64 6 10反应中 a 48 c 19反应后 4 b 50 46A.丙和丁为生成物B.b=0C.甲和丙的质量变化量之比为4∶11D.若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和44,则乙和丙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为1∶111.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中含有CO和NO等,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CO和NO在经过催化转化器时相互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CO和NO按个数比为1∶1 进行该反应C.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7D.安装了催化转化器的汽车,尾气中不含CO和NO二、非选择题12.在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反应中:(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Cu(NO3)2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在化学方程式所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___;水分子由________构成。 13.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天然气是广泛使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还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1)请将乙框中的相关微粒补画完整。(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西晋《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泉,高爓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的现象,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葛洪的《抱朴子》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指HgS,“丹砂烧之成水银”的过程中丹砂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银和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烧铁器淬于胆矾水(硫酸铜溶液)中,即成铜色也”。这种湿法炼铜是水法冶金技术的起源,世界上以我国最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4)《千里江山图》为运动员服装设计提供灵感,其真迹颜料含有石绿。石绿[主要成分 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无化合价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15.在实验室开放日,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并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甲组 乙组【提出问题】两组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吗?【进行实验】(1)甲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化学反应前后天平平衡,成功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乙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其原因是________。此反应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论】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装置中进行。15.【进行实验】(1)BaCl2+CuSO4=BaSO4↓+CuCl2 (2)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16.实验室用如图装置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管内装入16 g氧化铜。(1)还原16 g氧化铜理论上需要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实验分析:为使氧化铜全部还原为铜,实际消耗氢气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论计算量,原因是________。17.某同学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称取0.6 g镁条进行燃烧实验(如下图)。计算:镁条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该同学称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小于0.6 g,原因可能是________。参考答案1.C2.B3.C4.B5.A6.C7.C8.D9.D10.D11.B 12.(1)NO +5 (2)2∶3 (3)铜 氢原子和氧原子13.(1) (2)CH4+H2OCO+3H214.(1)CH4+2O2CO2+2H2O (2)HgS+O2Hg+SO2 (3)Fe+CuSO4=FeSO4+Cu (4)Cu2(OH)2CO32CuO+H2O+CO2↑碳气体,气体逸出,导致反应后物质质量减小 遵循 【实验结论】密闭16.(1)0.4 g (2)大于 反应前后均需要通入氢气,从而增加了氢气的用量(或反应前需先通入氢气排净空气,反应后需继续通入氢气待装置冷却,从而增加了氢气的用量) 17.(1)解:设镁条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2Mg + O22MgO48 800.6 g x= x=1.0 g答:镁条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1.0 g。(2)实验过程中以白烟形式散失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