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 课堂练习(一)一、选择题1.碳元素能组成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硬度都很大 B.都可用于制造铅笔芯C.都是黑色固体 D.常温下化学性质都不活泼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石墨质软,可用于生产电极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作气体肥料3.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这也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难溶于水 B.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C.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作燃料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 6.下列实验现象既能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7.自然界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空气中排放CO2会形成酸雨 B.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可相互转化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CO2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二、非选择题8.“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学科重要规律。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别,原因是____________;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9.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__________。(2)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3)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 B. 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C. 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10.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模拟炼铜。写出A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11.用如图喷泉实验装置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将NaOH溶液挤入烧瓶,振荡,打开止水夹K,水倒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1)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水倒吸入烧瓶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________(填“>”或“<”)外界大气压。(3)实验结束后,取烧瓶内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12.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CO2的性质。(1)向瓶中通入CO2,当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继续通入CO2,观察到的有关蜡烛的现象是什么?该实验说明CO2的性质有哪些?(2)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什么?13.如图所示是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1)写出涉及图中3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写出图中所示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3)写出图中可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一个化学方程式。14.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需在上图中选用A、C、G与________(填序号)组合;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实验室用该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思成同学利用如图中图甲装置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采集数据绘制成曲线(如图乙)。据图乙分析,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图甲 图乙15.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1)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装置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填字母)。A.反应物的状态 B.反应条件C.气体的密度 D.气体的颜色(2)某化学小组选用如图装置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①若将a、b连接,B中溶液不变浑浊,这是因为CO2中混有________(填化学式)杂质,写出除去此杂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②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h。(3)收集CO2并验满。将集满CO2的锥形瓶与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传感器密封连接,缓慢地将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中,采集信息形成的图像如图所示。①检验装置中CO2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②随着反应的进行,锥形瓶中压强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③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的压强保持在40 kPa说明________。参考答案1.D2.A3.D 4.B5.C6.A7.C8.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9.(1)二氧化碳(或CO2) (2)光合 (3)C10.C+2CuO2Cu+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11.(1)CO2+2NaOH=Na2CO3+H2O (2)< (3)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2.(1)一段时间后长蜡烛熄灭;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缺少对照实验,没有排除CO2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的情况。13.(1)CO2+C2CO (2)3C+2Fe2O34Fe+3CO2↑(合理即可) (3)CO2+Ca(OH)2=CaCO3↓+ H2O(合理即可)14.(1)水槽 (2)F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气体已收集满 2H2O22H2O+O2↑ (3)t2~t3(或t2<t<t3等) 二氧化碳已在水中达到饱和15.(1)D (2)①HCl NaHCO3+HCl=NaCl+H2O+CO2↑ ②g f e d (3)①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锥形瓶瓶口,若木条熄灭,则CO2已集满 ②CO2与NaOH反应,使锥形瓶中CO2减少,压强降低 ③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CO2气体不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