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 课堂练习(二)一、选择题1.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C.1 g金刚石和1 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2.木炭或燃气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容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B.在相对密闭的环境里,CO气体容易使人发生中毒C.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会生成Na2CO3和H2OD.高温下,CO气体可与Fe2O3等含铁氧化物反应生成Fe和CO2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D.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4.制取、收集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5.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鉴别CO和CO2——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B.检验某气体是否为CO——点燃,产生蓝色火焰C.除去CO2中的CO——通入氧气点燃D.除去CO中少量的CO2——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如图)时,最终没有得到红色固体,你认为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酒精灯未加网罩 B.实验结束仍有少量木炭剩余C.实验结束装置未冷却打开橡胶塞 D.装置气密性不好7.北京冬奥会场馆中的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它的建设应用了智慧建造技术,减少使用钢材2800吨,采用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压力变化使二氧化碳汽化实现制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B.利用干冰人工降雨与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它们的原理相似C.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D.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符合“绿色奥运”理念8.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A 探究CO2能否与NaOH发生反应B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二、非选择题9.“优产、减煤、稳油、增气、加新、提效”,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2)“减煤”:请你根据煤的组成元素分析燃煤可能带来的另一个环境问题________。(3)“加新”是指提升风、光等新能源消费比重。请再写出一种新能源________。(4)“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是一种生活理念。 请你写出一条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________。10.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1)从上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一套CO2发生装置,要求添加稀盐酸无需拆开装置________(填标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收集CO2的装置。11.某中学开展“低碳校园”活动,小明同学为了制作展板对碳的知识进行整理,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回答下列问题。(1)CH4对应的点是________。(2)b点对应物质充分燃烧后可得到________点对应的物质。(3)写出d点物质转化为f点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写一个)。12.工业上一种常利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集”技术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捕集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其优点是________。(2)“捕集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操作①名称是________。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和________。(4)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aO、________。(5)“反应、分离室”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6)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13.某同学用下图装置(铁架台等略去)制取纯净、干燥的CO2,并探究CO2的性质。(1)①A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反应停止的原理________。②B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③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2)制取CO2后的酸性废液需处理后再排放;除去CO2常采用碱液吸收法。①检验某废液是否呈酸性,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或用品)是________。②为探究足量NaOH溶液吸收CO2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Ca(OH)2溶液,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溶质为Na2CO3和 NaOH。请指出该方案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________。1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仪器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了便于控制反应速率,组合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将气体通入H装置(从m口进入),还可以进行许多实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______(填序号)。①收集二氧化碳;②H中盛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③H中盛满水,n口连接量筒,测二氧化碳的体积;④H中盛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2)小明同学设计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下图),其突出优点是_____。该发生装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3)比较说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而不选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的原因________。(4)73 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反应(其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参考答案1.C2.C3.B4.B5.D6.B7.C8.A9.(1)温室效应增强(或全球气候变暖) (2)酸雨(合理即可) (3)氢能(合理即可) (4)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合理即可)10.(1)ABD CaCO3+2HCl=CaCl2+H2O+CO2↑ (2)(合理即可)11.(1)a (2)d (3)CO2+Ca(OH)2=CaCO3↓+H2O(合理即可)12.(1)增大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2NaOH+CO2=Na2CO3+H2O (3)过滤 玻璃棒 (4)NaOH (5)Na2CO3+Ca(OH)2=CaCO3↓+2NaOH (6)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的程度(合理即可)13.(1)①关闭弹簧夹,试管内压强增大,将浓盐酸压入长颈漏斗中,试管内液面下降至有孔塑料板以下时,浓盐酸与石灰石分离,反应停止 ②NaHCO3+HCl=NaCl+H2O+CO2↑ ③D中干燥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E中湿润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2)①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铁、碳酸钠、氧化铁、氧化铜等合理即可) ②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会引入氢氧根离子,无法验证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应加入足量氯化钙(或氯化钡等)溶液14.(1)AC ③④ (2)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能 (3)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过快,不便于气体收集 (4)4.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