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第二中学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第二中学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太湖二中高一三月地理学科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48分。每小题3分)
下图为纬度每隔10°范围内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依图可推断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 )
A. 地形平坦 B. 自然灾害极少 C. 水热条件优越 D. 环境质量优良
2. 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 海洋面积大 B. 山地多,平原少 C. 气候酷寒 D. 干旱区面积大
人口学家一般通过考察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来刻画流动人口结构及其演变。研究表明,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增长率越高,说明省内人口流动对该地的人口结构影响更大。2010—2020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尤其是制造业的转移和升级,福建省外来务工人口锐减。下图示意2000—2020年福建省不同区域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变化,其值若为正值,说明流动人口增长主要来自省内,反之则主要来自省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2000—2010年,福建省一般县与县级市流动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是( )
A. 一般县以省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县级市以省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
B. 一般县与县级市均以省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
C. 一般县以省际流动人口增长主,县级市以省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
D. 一般县与县级市均以省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
4. 2010—2020年,福建省沿海地区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增长率高于本省内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政府政策引导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
B. 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C. 内陆地区就业机会大量减少
D. 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5. 福建省市辖区流动人口贡献力呈省际化倾向,是因为福建省市辖区( )
A. 生活成本降低 B. 土地价格较低
C. 经济发展水平高 D. 环境质量改善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P、P′为不同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 B. 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
C. 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大人口容量 D. 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7. 图中反映了( )
A.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B. 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C. 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D.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8. 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居住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⑤ D. ④⑥
9 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
A. 市中心 B. 街道两侧 C. 主干道交会处 D. 城市绿地
浙江金华兰溪市诸葛八卦村,是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其平面格局酷似八卦(图左),以钟池为中心的八条小巷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岗,小巷又派生出许多纵横相连的小巷。图右为钟池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0. 诸葛八卦村的民宅多分散布局在山坡上的主要目的是( )
A. 便于观察敌情和防御 B. 减轻村落中心压力
C. 利于采光和空气流通 D. 减轻洪涝灾害威胁
11. 古代诸葛八卦村内人工开挖了多处水塘、水井,主要是为了( )
A. 美化人居环境 B. 调节村落气候 C. 提供生活用水 D. 方便灌溉农田
马龙区土瓜冲村距离曲靖市区16公里,曾是一个“空心村”,房空地荒,资源沉睡。近年来,该村持续更新改造,积极盘活闲置房屋与土地资源,将曾经不起眼的“空心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绿美“旅居村”,游客向往的“热门村”。完成下面小题。
12. 更新改造前,土瓜冲村房空地荒,资源沉睡的原因在于( )
A. 城乡经济差异 B. 资源过度开发 C. 自然环境变迁 D. 新型城镇化发展
13. 更新改造后,土瓜冲村闲置资源可能被开发为( )
①田园餐厅②大型商超③物流中心④旅居客栈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 随着该村的发展升级,对原住居民的影响主要是( )
A. 观光旅游需求增加 B. 就业途径得到拓展
C. 平均出行成本上升 D. 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湖南省梅山地区位于资水中游一带,地形较为封闭。不同历史时期留下了风雨廊桥、传统村落、古梯田等众多文化遗产。下图显示不同历史时期梅山地区文化遗产重心转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当地大量建造风雨廊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气候 B. 地形、土壤 C. 气候、河流 D. 气候、土壤
16. 造成梅山地区文化遗产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大规模迁出 B. 人口环境容量增大
C. 躲避战乱而迁移 D. 人类活动方式的改变
二、综合题(共三大题,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与当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东北三省人口外迁数量增长显著。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图为东北三省近五年常住人口数据(单位:万人)。
(1)描述东北三省人口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2)简述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变化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3)针对东北三省人口变化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现拟在A、B、C、D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地,理由是____、____。
(2)从环境角度考虑,化学工业布局在城区A、B、C、D、E五地中的____处是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百分比变化情况。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年份(年)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1960 100 40 12 48
2012 100 27 41 32
19.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为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江苏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
(1)说明1949—1978年和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城镇化水平的主要特点。
(2)说明江苏省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3)简述江苏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为减轻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太湖二中高一三月
地理学科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48分。每小题3分)
【1~2题答案】
【答案】1. C 2. A
【3~5题答案】
【答案】3. A 4. D 5. C
【6~7题答案】
【答案】6. D 7. B
【8~9题答案】
【答案】8. A 9. C
【10~11题答案】
【答案】10. D 11. C
【12~14题答案】
【答案】12. A 13. D 14. B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D
二、综合题(共三大题,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变化特征: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呈现明显减少趋势。原因:东北三省纬度较高,热量低,气候条件差;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环境污染严重;企业生产落后,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导致劳动人口外流;经济发展慢,人均收入增长慢。
(2)常住人口大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不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和提升当地城镇化质量;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当地社会文化的传承。
(3)实施积极人口政策,加大生育补助力度,提高当地人口生育率;发展科技,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振兴经济发展;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增加就业机会;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A ②. 布局在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位置,交通便利; ③. 占用土地面积较大,宜布局在城市外围,地价较低
(2) ①. E ②. 位于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市水源;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市空气污染较小; ③. 远离城市,对城市污染小
(3)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面积增加,抑制了地表水下渗,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19题答案】
【答案】(1)1949—1978年城镇化发展缓慢(有下降、停滞),城镇化水平低;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较高
(2)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严重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
(3)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