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节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三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第三节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课件 学案 练习,共4份)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三册

资源简介

第三节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第1课时 实验1 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使用
学习目标 1.知道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2.知道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3.能识别电压表、电流表的分度值和量程,并读数。
知识点一 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读数
1.构造
如图所示是常用的螺旋测微器结构图,它的小砧A和固定刻度G固定在U形框架F上;微测螺杆P、可调刻度H和粗调旋钮K、微调旋钮K′连在一起,通过精密螺纹穿过U形框架F,用锁T给予锁定。
2.原理
如图所示,微测螺杆P与固定刻度G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粗调旋钮K每旋转一周,P前进或后退0.5 mm。可调刻度H上的刻度为50小格。每转动一小格,P前进或后退0.01 mm,即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误差出现在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使用方法
当A与P并拢时,可调刻度H的零点恰好与固定刻度G的零点重合,逆时针旋转旋钮K,将测微螺杆P旋出,把被测物体放入A、P之间的夹缝中,再顺时针旋转旋钮K,P快要接触被测物时,要停止使用旋钮K,改用微调旋钮K′,直到听到“喀喀”声,最后旋紧锁T。
4.读数:测量时由固定刻度读出整毫米或半毫米数,小数部分由可调刻度读出。
测量值(毫米)=固定刻度数(毫米)(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调刻度数(估读一位)×0.01(毫米)
5.注意事项
(1)测量时,当P将要接触被测物体时,要停止使用K,改用K′,以避免F和被测物体间产生过大的压力,这样,既可以保护仪器又能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2)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是否已经露出。
(3)读数时要准确到0.01 mm,估读到0.001 mm,即测量结果若用mm为单位,则小数点后面必须保留三位。如在测量中发现可调刻度中某刻度线正好与固定刻度的水平线对齐,则最后一位读数要补上一个零。如某同学读出的读数为“6.32 mm”,肯定有效数字是错的,正确的应读成6.320 mm。
例1 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两个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则图(a)、(b)金属丝的直径分别为     mm,     mm。
听课笔记                                     
                                    
训练1 (2024·广东广州高二月考)螺旋测微器为精密仪器,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时,为防止螺旋测微器损伤,当测砧和测量螺杆快接触合金丝时应改为旋转下图所示的部件    (选填“A”“B”“C”或“D”),你将会听到“咔咔”响声,表示已经夹紧,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还应先旋紧下图所示的部件    (选填“A”“B”“C”或“D”)。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     mm。
知识点二 游标卡尺的原理和读数
1.构造
游标卡尺是一种具有测量零件内外直径、宽度(深度)、高度、孔距等多种测量功能的常用量具。它主要由尺身、游标尺、主尺及内外测量爪组成。
2.原理:利用主尺的单位刻度与游标尺的单位刻度之间固定的微量差值来提高测量精度。
游标尺上的刻度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小1 mm。一般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有10个、20个或50个小等分刻度。其精确度见下表:
刻度格数 (分度) 刻度总长度 每小格与 1 mm的差值 精确度
10 9 mm 0.1 mm 0.1 mm
20 19 mm 0.05 mm 0.05 mm
50 49 mm 0.02 mm 0.02 mm
3.读数方法
测量值(mm)=主尺上的整毫米刻度(游标尺零刻度线之前的整数部分)+游标尺对应格子数n×精确度。
说明:①n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
②主尺上的整毫米刻度为游标尺零刻度线之前的整数部分,而不是游标尺左棱之前的整数部分。
③游标卡尺读数时不需估读。
④为保证读数的准确性,游标卡尺一般先按照单位为毫米去读数,最后再根据需要将单位化成厘米。
例2 如图(a)、(b)、(c)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自左至右分别为10等分、20等分、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     mm,     mm,     mm。
训练2 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长度,测得读数如图所示,则物体的长度为(  )
A.20.30 mm B.20.30 cm C.20.3 mm D.21.30 mm
知识点三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1.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值。
2.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即每一小格表示的值,同时确定读数有效数字所在的位数。
3.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
4.读数原则:
(1)最小刻度是1、0.1、0.01,按十分之一估读,可分别估读到0.1、0.01、0.001。
(2)最小刻度是2、0.2、0.02,按二分之一估读,可分别估读到1、0.1、0.01。
(3)最小刻度是5、0.5、0.05,按五分之一估读,可分别估读到1、0.1、0.01。
例如:
①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是0.1 V和0.1 A,读到0.1的下一位,即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②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
③对于0~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
例3 如图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刻度盘。
(1)图甲使用0.6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    A,图甲中表针示数是    A;当使用3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    A,图甲中表针示数为    A。
(2)图乙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图乙中表针的示数为    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图乙中表针示数为    V。
训练3 请根据要求正确读数。
若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是3 V量程,则电压读数:     V。
若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是15 V量程,则电压读数:     V。
若电流表接入电路中是0.6 A量程,则电流读数:     A。
若电流表接入电路中是3 A量程,则电流读数:     A。
1.用精密方法测得某工件长度为1.638 12 cm。若用毫米刻度尺测该工件的长度为____________ cm;用螺旋测微器测它的长度为     cm。如图所示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     mm。
2.分别用两种游标卡尺测量不同金属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甲、乙所示,其读数分别为     mm,     mm。
3.电压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3 V和0~15 V;电流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0.6 A和0~3 A。如图所示:
(1)接0~3 V量程时读数为     V。
(2)接0~15 V量程时读数为      V。
(3)接0~3 A量程时读数为     A。
(4)接0~0.6 A量程时读数为     A。
4.如图甲、乙和丙分别是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图甲读数为     cm,
图乙读数为     mm,
图丙读数为     mm。
5.实验时,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和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示数如图甲所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金属丝两端的电压U=    ,电流I=    ,金属丝的长度l=    ,直径d=    。
第1课时 实验1 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使用
知识点一
例1 2.150 0.048
解析 图(a)、(b)金属丝的直径分别为
d1=2 mm+15.0×0.01 mm=2.150 mm
d2=4.8×0.01 mm=0.048 mm。
训练1 D B 3.700
解析 当测砧和测量螺杆快接触合金丝时,应改为旋转微调旋钮,即D部件;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还应先旋紧锁B;螺旋测微器可以读到毫米千分位,合金丝的直径为d=3.5 mm+20.0×0.01 mm=3.700 mm。
知识点二
例2 17.7 23.20 3.20
解析 如图(a)、(b)、(c)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读数依次为
l1=17 mm+7×0.1 mm=17.7 mm
l2=23 mm+4×0.05 mm=23.20 mm
l3=3 mm+10×0.02 mm=3.20 mm。
训练2 A [游标卡尺的固定刻度读数为20 mm,游标读数为6×0.05 mm=0.30 mm,所以最终读数为20 mm+0.30 mm=20.30 mm,故A正确。]
知识点三
例3 (1)0.02 0.44 0.1 2.20 (2)0.1 1.70 0.5 8.5
解析 (1)使用0.6 A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为0.02 A,表针示数为0.44 A;当使用3 A量程时,每一小格为0.1 A,表针示数为2.20 A。
(2)使用3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 V,表针示数为1.70 V;使用15 V量程时,每小格为0.5 V,表针示数为8.5 V。
训练3 2.50 12.5 0.36 1.80
解析 若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是3 V量程,则电压读数为2.50 V;若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是15 V量程,则电压读数为12.5 V;若电流表接入电路中是0.6 A量程,则电流读数为0.36 A;若电流表接入电路中是3 A量程,则电流读数为1.80 A。
实验能力自测
1.1.64 1.638 1 6.125(6.124~6.126)
解析 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去测量,记录结果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结果应该为1.64 cm;螺旋测微器精确度为0.01 mm,所以用螺旋测微器测它的长度为1.638 1 cm;如图所示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6 mm+12.5×0.01 mm=6.125 mm。
2.11.4 14.50
解析 分别用两种游标卡尺测量不同金属的长度,图甲读数为11 mm+4×0.1 mm=11.4 mm;图乙读数为14 mm+10×0.05 mm=14.50 mm。
3.(1)1.90 (2)9.5 (3)0.85 (4)0.17
4.4.120 0.990 1.510
解析 题图甲主尺示数为4.1 cm,游标尺上第10格对齐,精确度为0.02,故图甲读数为41 mm+10×0.02 mm=41.20 mm=4.120 cm。题图乙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0.5 mm,可调刻度上49.0格对齐,故图乙读数为0.5 mm+49.0×0.01 mm=0.990 mm。题图丙中半毫米刻度线已露出,此时固定刻度读数应为1.5 mm,可调刻度读数为0.010 mm,图丙读数为1.510 mm。
5.11.0 V 0.44 A 30.50 cm 1.850 mm
解析 电压表的量程是15 V,所以读数是11.0 V;电流表的量程是0.6 A,所以读数是0.44 A;米尺的读数是40.50 cm-10.00 cm=30.50 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1.850 mm。(共28张PPT)
第1课时 实验1 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使用
第三章 恒定电流
1.知道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2.知道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3.能识别电压表、电流表的分度值和量程,并读数。
学习目标
目 录
CONTENTS
实验探究分析
01
实验能力自测
02
1
实验探究分析
知识点二 游标卡尺的原理和读数
知识点一 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读数
知识点三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知识点一 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读数
1.构造
如图所示是常用的螺旋测微器结构图,它的小砧A和固定刻度G固定在U形框架F上;微测螺杆P、可调刻度H和粗调旋钮K、微调旋钮K′连在一起,通过精密螺纹穿过U形框架F,用锁T给予锁定。
2.原理
如图所示,微测螺杆P与固定刻度G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粗调旋钮K每旋转一周,P前进或后退0.5 mm。可调刻度H上的刻度为50小格。每转动一小格,P前进或后退0.01 mm,即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误差出现在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使用方法
当A与P并拢时,可调刻度H的零点恰好与固定刻度G的零点重合,逆时针旋转旋钮K,将测微螺杆P旋出,把被测物体放入A、P之间的夹缝中,再顺时针旋转旋钮K,P快要接触被测物时,要停止使用旋钮K,改用微调旋钮K′,直到听到“喀喀”声,最后旋紧锁T。
4.读数:测量时由固定刻度读出整毫米或半毫米数,小数部分由可调刻度读出。
测量值(毫米)=固定刻度数(毫米)(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调刻度数(估读一位)×0.01(毫米)
5.注意事项
(1)测量时,当P将要接触被测物体时,要停止使用K,改用K′,以避免F和被测物体间产生过大的压力,这样,既可以保护仪器又能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2)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是否已经露出。
(3)读数时要准确到0.01 mm,估读到0.001 mm,即测量结果若用mm为单位,则小数点后面必须保留三位。如在测量中发现可调刻度中某刻度线正好与固定刻度的水平线对齐,则最后一位读数要补上一个零。如某同学读出的读数为“6.32 mm”,肯定有效数字是错的,正确的应读成6.320 mm。
例1 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两个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则图(a)、(b)金属丝的直径分别为________ mm,________ mm。
解析 图(a)、(b)金属丝的直径分别为d1=2 mm+15.0×0.01 mm=2.150 mm
d2=4.8×0.01 mm=0.048 mm。
答案 2.150 0.048
训练1 (2024·广东广州高二月考)螺旋测微器为精密仪器,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时,为防止螺旋测微器损伤,当测砧和测量螺杆快接触合金丝时应改为旋转下图所示的部件________(选填“A”“B”“C”或“D”),你将会听到“咔咔”响声,表示已经夹紧,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还应先旋紧下图所示的部件________(选填“A”“B”“C”或“D”)。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_ mm。
答案 D B 3.700
解析 当测砧和测量螺杆快接触合金丝时,应改为旋转微调旋钮,即D部件;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还应先旋紧锁B;螺旋测微器可以读到毫米千分位,合金丝的直径为d=3.5 mm+20.0×0.01 mm=3.700 mm。
知识点二 游标卡尺的原理和读数
1.构造
游标卡尺是一种具有测量零件内外直径、宽度(深度)、高度、孔距等多种测量功能的常用量具。它主要由尺身、游标尺、主尺及内外测量爪组成。
2.原理:利用主尺的单位刻度与游标尺的单位刻度之间固定的微量差值来提高测量精度。
游标尺上的刻度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小1 mm。一般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有10个、20个或50个小等分刻度。其精确度见下表:
刻度格数 (分度) 刻度总长度 每小格与 1 mm的差值 精确度
10 9 mm 0.1 mm 0.1 mm
20 19 mm 0.05 mm 0.05 mm
50 49 mm 0.02 mm 0.02 mm
3.读数方法
例2 如图(a)、(b)、(c)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自左至右分别为10等分、20等分、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_______ mm,________ mm,________ mm。
解析 如图(a)、(b)、(c)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读数依次为
l1=17 mm+7×0.1 mm=17.7 mm
l2=23 mm+4×0.05 mm=23.20 mm
l3=3 mm+10×0.02 mm=3.20 mm。
答案 17.7 23.20 3.20
A
训练2 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长度,测得读数如图所示,则物体的长度为(  )
A.20.30 mm B.20.30 cm
C.20.3 mm D.21.30 mm
解析 游标卡尺的固定刻度读数为20 mm,游标读数为6×0.05 mm=0.30 mm,所以最终读数为20 mm+0.30 mm=20.30 mm,故A正确。
知识点三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1.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值。
2.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即每一小格表示的值,同时确定读数有效数字所在的位数。
3.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
4.读数原则:
(1)最小刻度是1、0.1、0.01,按十分之一估读,可分别估读到0.1、0.01、0.001。
(2)最小刻度是2、0.2、0.02,按二分之一估读,可分别估读到1、0.1、0.01。
(3)最小刻度是5、0.5、0.05,按五分之一估读,可分别估读到1、0.1、0.01。
例如:
①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是0.1 V和0.1 A,读到0.1的下一位,即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②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
③对于0~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
例3 如图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刻度盘。
(1)图甲使用0.6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
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甲中表针示
数是________A;当使用3 A量程时,对应
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甲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A。
(2)图乙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________V,图乙中表针的示数为________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______V,
图乙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V。
答案 (1)0.02 0.44 0.1 2.20 (2)0.1 1.70 0.5 8.5
解析 (1)使用0.6 A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为0.02 A,表针示数为0.44 A;当使用3 A量程时,每一小格为0.1 A,表针示数为2.20 A。
(2)使用3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 V,表针示数为1.70 V;使用15 V量程时,每小格为0.5 V,表针示数为8.5 V。
训练3 请根据要求正确读数。
若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是3 V量程,则电压读数:________ V。
若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是15 V量程,则电压读数:________ V。
若电流表接入电路中是0.6 A量程,则电流读数:________ A。
若电流表接入电路中是3 A量程,则电流读数:________ A。
答案 2.50 12.5 0.36 1.80
解析 若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是3 V量程,则电压读数为2.50 V;若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是15 V量程,则电压读数为12.5 V;若电流表接入电路中是0.6 A量程,则电流读数为0.36 A;若电流表接入电路中是3 A量程,则电流读数为1.80 A。
实验能力自测
2
1.用精密方法测得某工件长度为1.638 12 cm。若用毫米刻度尺测该工件的长度为_____ cm;用螺旋测微器测它的长度为________ cm。如图所示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________ mm。
答案 1.64 1.638 1 6.125(6.124~6.126)
解析 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去测量,记录结果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结果应该为1.64 cm;螺旋测微器精确度为0.01 mm,所以用螺旋测微器测它的长度为1.638 1 cm;如图所示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6 mm+12.5×0.01 mm=6.125 mm。
2.分别用两种游标卡尺测量不同金属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甲、乙所示,其读数分别为____________ mm,________ mm。
答案 11.4 14.50
解析 分别用两种游标卡尺测量不同金属的长度,
图甲读数为11 mm+4×0.1 mm=11.4 mm;
图乙读数为14 mm+10×0.05 mm=14.50 mm。
3.电压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3 V和0~15 V;电流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0.6 A和0~3 A。如图所示:
(1)接0~3 V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_ V。
(2)接0~15 V量程时读数为 ________ V。
(3)接0~3 A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_ A。
(4)接0~0.6 A量程时读数为 ________A。
答案 (1)1.90 (2)9.5 (3)0.85 (4)0.17
4.如图甲、乙和丙分别是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图甲读数为________ cm,图乙读数为________ mm,图丙读数为________ mm。
答案 4.120 0.990 1.510
解析 题图甲主尺示数为4.1 cm,游标尺上第10格对齐,精确度为0.02,故图甲读数为41 mm+10×0.02 mm=41.20 mm=4.120 cm。题图乙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0.5 mm,可调刻度上49.0格对齐,故图乙读数为0.5 mm+49.0×0.01 mm=0.990 mm。题图丙中半毫米刻度线已露出,此时固定刻度读数应为1.5 mm,可调刻度读数为0.010 mm,图丙读数为1.510 mm。
5.实验时,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和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示数如图甲所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金属丝两端的电压U=________,电流I=________,金属丝的长度l=________,直径d=________。
答案 11.0 V 0.44 A 30.50 cm 1.850 mm
解析 电压表的量程是15 V,所以读数是11.0 V;电流表的量程是0.6 A,所以读数是0.44 A;米尺的读数是40.50 cm-10.00 cm=30.50 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1.850 mm。第三节 第2 课时 实验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分值:30分)
温馨提示:此系列题卡,非选择题每空2分,分值不同题空另行标注
选择题1题8分。
1.用电流表(内阻约4 Ω)和电压表(内阻约3 kΩ)测量电阻R的阻值。某次按照如图所示电路测量的情况如下:电流表的示数是5 mA,电压表的示数是2.5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电阻R的值为500 Ω
电阻R的值略大于500 Ω
电阻R的值略小于500 Ω
如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2.(6分)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小张同学选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当金属丝的左端与毫米刻度尺的“0”刻度对齐时,右端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用伏安法测得多组U、I数据,做出该金属丝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丙所示。
(1)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为________cm(1分),直径D为__________mm(1分),电阻R为__________Ω(1分)。
(2)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R=ρ,可得ρ=________(3分),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用第(1)问给出的字母表示]。
3.(10分)为了研究咸湖出现的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检测河水电阻率的实验,他在一根均匀的长玻璃管两端装上两个橡胶塞和铂电极,如图甲所示,两电极相距L=0.314 m,其间充满待测的河水,安装前他用如图乙所示的游标卡尺(图为游标卡尺的背面)测量玻璃管的内径,结果如图丙所示。他还选用了以下仪器:量程15 V、内阻约300 kΩ的电压表,量程300 μA、内阻约50 Ω的电流表,最大阻值1 kΩ的滑动变阻器,输出电压U=12 V的电池组,开关各一只,以及导线若干。图丁坐标系中包括坐标为(0,0)的点在内的9个点表示他测得的9组电流I、电压U的值,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测量玻璃管的内径时,应将图乙所示游标卡尺中的A、B、C三部分中的____________与玻璃管内壁接触(填代号)。
(2)玻璃管的内径d=________ mm。
(3)图戊中的实物仪器有一部分已连线,将其他部分连接成能测出图丁数据的实物连接图(4分)。
(4)水的电阻率ρ=__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6分)(2023·北京卷,15)采用图中甲所示的电路图来测量金属丝Rx的电阻率。
 
            甲             乙
(1)实验时,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处在________(填“M”或“N”)端。
(2)按照图甲连接实物图, 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前检查电路时,发现有一根导线接错,该导线为____________(填“a”“b”或“c”)。若闭合开关,该错误连接会带来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实验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1.C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RA= Ω-RA=500 Ω-RA,即电阻R的值略小于500 Ω;由R RA可知采用电流表内接的方法测量,结果更加精确,故C正确。]
2.(1)98.70 5.778(5.777~5.779) 6.5 (2)
解析 (1)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需要估读到0.1 mm,故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为98.70 cm
直径d为5.5 mm+27.8×0.01 mm=5.778 mm
电阻R== Ω=6.5 Ω。
(2)根据R=ρ=ρ ,得ρ=。
3.(1)A (2)5.50 (3)见解析图 (4)7.6 Ω·m
解析 (1)测量玻璃管内径时,应将图乙中的游标卡尺的A与玻璃管的内壁接触。
(2)游标卡尺的读数为d=5 mm+10×0.05 mm=5.50 mm。
(3)根据U-I图像可知电流从零开始,所以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接法,由于水柱的电阻远大于电流表内阻,所以电流表应采用内接法,实物连线图如图所示。
(4)根据描点法,在图丁中画出U-I图像,图像的斜率表示水柱的电阻,即R== Ω=1×105 Ω,又因为R=ρ,S=,联立解得ρ=R,
可算出水的电阻率ρ=7.6 Ω·m。
4.(1)M (2)b 移动滑片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不变,均为零
解析 (1)本实验,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所以闭合开关S前,为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处在M端。
(2)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滑动变阻器下端两接线柱与电源相连,故b导线接错;该错误带来的问题是移动滑片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不变,均为零。第2课时 实验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学习目标 1.掌握伏安法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2.能结合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会正确使用。
2.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并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3.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
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R=),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
2.用毫米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算出横截面积S。
3.由电阻定律R=ρ,得ρ===,求出电阻率。
三、实验器材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及导线、待测金属丝、电源(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
四、实验步骤
1.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待测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并记录。
2.连电路:按实验原理中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3.量长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待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重复测量3次并记录。
4.求电阻: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数据处理
1.金属丝直径的测量
(1)特别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2)因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可调刻度上对齐的格数需要估读,所以,若以毫米为单位的话,最后一位应出现在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上。
(3)把三个不同位置的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作为直径d。
2.金属丝长度的测量
(1)应测量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也要估读)
(2)把3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作为长度l。
3.电阻R的测量
(1)平均值法:可以用每次测量的U、I分别计算出电阻,再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2)图像法:可建立U-I坐标系,将测量的对应U、I值描点作出图像,利用图像斜率来求出电阻值R。
4.电阻率的计算
将测得的R、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六、误差分析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和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带来偶然误差。
2.通电时间过长,电流过大,都会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系统误差)。
七、注意事项
1.为了方便,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前测其直径,为了准确,应测量拉直悬空的连入电路的金属丝的有效长度,且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2.测量电路应选用电流表外接法,且测电阻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太长,因为电阻率随温度而改变。
3.为准确求出R的平均值,应多测几组U、I数值,然后采用U-I图像法求出电阻。
4.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就可以满足该实验的要求。
探究1 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
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
欧姆定律给了我们测量电阻的一种方法,由R=可知,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就可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2.电流表的两种接法
内接法 外接法
电路
误差 分析 电压表示数 UV=UR+UA>UR 电流表示数IA=IR R测=>=R真 电压表示数 UV=UR 电流表示数 IA=IR+IV>IR R测=<=R真
误差 来源 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3.选择电流表内、外接的常用方法
(1)直接比较法:适用于Rx、RA、RV的大小大致可以估计的情况,当Rx RA时,采用内接法,当Rx RV时,采用外接法,即大电阻用内接法,小电阻用外接法,可记忆为“大内小外”。
(2)公式计算法
当Rx>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当Rx<时,用电流表外接法,
当Rx=时,两种接法均可。
(3)试触法:适用于Rx、RV、RA的阻值关系不能确定的情况,如图所示,把电压表的可动接线端分别接a、b两点,观察两电表的示数变化: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明显,即>,说明电压表的分流对电路影响大,表明Rx较大,应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反之,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例1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约为200 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 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10 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或图乙所示。
计算结果由Rx=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若将图甲和图乙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x1和Rx2,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x1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真实值,测量值Rx2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听课笔记                                     
                                    
训练1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Rx的阻值。如图所示,分别将图(a)和(b)两种测量电路连接到电路中,按照图(a)连接时,电流表示数为4.60 mA,电压表示数为2.50 V;按照图(b)连接时,电流表示数为5.00 mA,电压表示数为2.40 V,比较这两次结果,正确的是(  )
A.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大于543 Ω
B.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小于543 Ω
C.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80 Ω,且大于480 Ω
D.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80 Ω,且小于480 Ω
探究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例2 (2024·广东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三期末)某实验小组测量一捆长度为L=100 m铜芯线的电阻率,实验如下:
 
(1)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铜芯的直径为    mm。
(2)如图乙所示,取整捆铜芯线、2节干电池和相关器材,为了使电压表示数能从零开始连续调节,请补充连接好实物电路。
(3)正确连接实物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示数为2.00 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其示数为    V。计算得到铜芯线的电阻率为ρ测=    Ω·m(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实验小组查阅教材得知:在t0=20 ℃时铜的电阻率为ρ0=1.7×10-8 Ω·m。显然测得值ρ测与查阅值ρ0不相等,你认为造成这种偏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2 (粤教版教材P67练习2改编)一根细长均匀的金属管线样品,长约60 cm,电阻大约 6 Ω,截面图如图甲所示。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管线的外径,示数如图乙所示,金属管线的外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m。
(2)实验室有如下器材:
A.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约0.1 Ω)
B.电流表(量程3 A,内阻约0.03 Ω)
C.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3 kΩ)
D.滑动变阻器(1 750 Ω,0.3 A)
E.滑动变阻器(15 Ω,3 A)
F.蓄电池(电压为6 V)
G.开关一个,带夹子的导线若干
要进一步精确测量金属管线样品的阻值,电流表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只填代号字母)。
(3)将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补充完整。
(4)金属管线样品材料的电阻率为ρ,通过多次测量得出金属管线的电阻为R,金属管线的外径为d,要想求得金属管线内形状不规则的中空部分的横截面积S,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写出名称并用字母表示)。计算中空部分横截面积的表达式为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包含以上物理量的公式表示)。
探究3 实验拓展与创新
                                                                
例3 (2024·广东肇庆高二期末)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纯净水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已知电导率σ是电阻率的倒数,是检验纯净水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指标。某市对市场上出售的纯净水质量进行抽测时,为方便测量纯净水的电导率,检测人员将水样装满长为l、绝缘性能良好的薄壁塑料圆柱形容器,容器两端用金属圆片电极密封,如图甲所示。
(1)如图乙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出该圆柱体的直径d=     mm。
(2)按照丙图所示连接电路,图中R为水样,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U和I,则电导率σ=    (用U、I、l、d、π表示)。
(3)由于丙图中所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不是理想电表,则用丙图所示电路测量的电导率σ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听课笔记                                     
                                    
第2课时 实验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探究1
例1 Rx1 大于 小于
解析 Rx约为200 Ω,==10,==20,<,电压表的分流作用较显著,所以采取电流表内接法测量更准确,即用图甲电路测量,Rx1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因为Rx1=,R真=,U>UR,I=IR,则Rx1>R真;因为Rx2=,R真=,I>IR,U=UR,则Rx2<R真。
训练1 B [两次测量电压表示数变化×100%=4%,电流表示数变化×100%≈9%,即电压表的分流对电路影响大,所以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的更接近真实值,且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所以电流表内接法所测电阻R= Ω≈543 Ω,故B正确,A、C、D错误。]
探究2
例2 (1)1.400 (2)见解析图 (3)2.40 1.8×10-8 (4)实验过程铜芯线温度大于20 ℃导致电阻率偏大或测量直径读数偏大
解析 (1)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铜芯的直径为
d=1 mm+40.0×0.01 mm=1.400 mm。
(2)铜芯线的电阻较小,所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为了使电压表示数能从零开始续调节,滑动变阻器要用分压式,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3)电源使用的是2节干电池,所以电压表示数为2.40 V。
根据欧姆定律R=,电阻定律R=ρ,且S=πd2,解得ρ=,代入数据解得ρ测=1.8×10-8 Ω·m。
(4)在t0=20 ℃时铜的电阻率为ρ0=1.7×10-8 Ω·m。显然测得值ρ测与查阅值ρ0不相等,造成这种偏差的可能原因是实验过程铜芯线温度大于20 ℃导致电阻率偏大或测量直径读数偏大。
训练2 (1)1.125(1.124~1.126均可) (2)A E (3)见解析图
(4)金属管线长度l -
解析 (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1 mm,可调刻度读数为12.5×0.01 mm=0.125 mm,故金属管线的外径d=(1+0.125) mm=1.125 mm。
(2)由于电压表的量程为3 V,通过金属管线的最大电流Imax== A=0.5 A,所以电流表应选择A;实验时,一般要求电表示数需要达到量程的,所以电路中需要最大电阻Rmax== Ω=15 Ω,则滑动变阻器选E。
(3)由于Rx<= Ω,所以电流表外接,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阻大约是Rx的2倍左右,滑动变阻器起限流作用。实物电路连线如图所示。
(4)金属管线中空部分的截面积S= πd2-S金,由R=ρ知,金属管线金属部分的面积S金=ρ,所以还需要测量金属管线的长度l,金属管线中空部分的横截面积S=-。
探究3
例3 (1)6.725(6.723~6.727) (2) (3)偏大
解析 (1)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则d=6.5 mm+22.5×0.01 mm=6.725 mm。
(2)根据伏安法测电阻得R=,电阻决定式R=ρ,横截面积S=,又σ=,综上得σ=。
(3)由于电压表分流作用,R的测量值偏小,ρ偏小,σ偏大。(共39张PPT)
第2课时 实验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第三章 恒定电流
1.掌握伏安法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2.能结合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误差分析。
学习目标
目 录
CONTENTS
实验基础梳理
01
实验探究分析
02
实验能力自测
03
1
实验基础梳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会正确使用。
2.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并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3.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及导线、待测金属丝、电源(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
四、实验步骤
1.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待测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并记录。
2.连电路:按实验原理中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3.量长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待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重复测量3次并记录。
4.求电阻: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数据处理
1.金属丝直径的测量
(1)特别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2)因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可调刻度上对齐的格数需要估读,所以,若以毫米为单位的话,最后一位应出现在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上。
(3)把三个不同位置的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作为直径d。
2.金属丝长度的测量
(1)应测量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也要估读)
(2)把3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作为长度l。
3.电阻R的测量
(1)平均值法:可以用每次测量的U、I分别计算出电阻,再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2)图像法:可建立U-I坐标系,将测量的对应U、I值描点作出图像,利用图像斜率来求出电阻值R。
4.电阻率的计算
六、误差分析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和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带来偶然误差。
2.通电时间过长,电流过大,都会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系统误差)。
七、注意事项
1.为了方便,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前测其直径,为了准确,应测量拉直悬空的连入电路的金属丝的有效长度,且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2.测量电路应选用电流表外接法,且测电阻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太长,因为电阻率随温度而改变。
3.为准确求出R的平均值,应多测几组U、I数值,然后采用U-I图像法求出电阻。
4.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就可以满足该实验的要求。
2
实验探究分析
探究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探究1 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
探究3 实验拓展与创新
探究1 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
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
2.电流表的两种接法
3.选择电流表内、外接的常用方法
例1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约为200 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 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10 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或图乙所示。
答案 Rx1 大于 小于
B
训练1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Rx的阻值。如图所示,分别将图(a)和(b)两种测量电路连接到电路中,按照图(a)连接时,电流表示数为4.60 mA,电压表示数为2.50 V;按照图(b)连接时,电流表示数为5.00 mA,电压表示数为2.40 V,比较这两次结果,正确的是(  )
A.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大于543 Ω
B.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小于543 Ω
C.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80 Ω,且大于480 Ω
D.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80 Ω,且小于480 Ω
探究2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例2 (2024·广东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三期末)某实验小组测量一捆长度为L=100 m铜芯线的电阻率,实验如下:
(1)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铜芯的直径为________mm。
(2)如图乙所示,取整捆铜芯线、2节干电池和相关器材,为了使电压表示数能从零开始连续调节,请补充连接好实物电路。
(3)正确连接实物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示数为2.00 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其示数为________V。计算得到铜芯线的电阻率为ρ测=________Ω·m(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实验小组查阅教材得知:在t0=20 ℃时铜的电阻率为ρ0=1.7×10-8 Ω·m。显然测得值ρ测与查阅值ρ0不相等,你认为造成这种偏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铜芯的直径为
d=1 mm+40.0×0.01 mm=1.400 mm。
(2)铜芯线的电阻较小,所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为了使电压表示数能从零开始续调节,滑动变阻器要用分压式,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3)电源使用的是2节干电池,所以电压表示数为2.40 V。
(4)在t0=20 ℃时铜的电阻率为ρ0=1.7×10-8 Ω·m。显然测得值ρ测与查阅值ρ0不相等,造成这种偏差的可能原因是实验过程铜芯线温度大于20 ℃导致电阻率偏大或测量直径读数偏大。
答案 (1)1.400 (2)见解析图 (3)2.40 1.8×10-8 (4)实验过程铜芯线温度大于20 ℃导致电阻率偏大或测量直径读数偏大
训练2 (粤教版教材P67练习2改编)一根细长均匀的金属管线样品,长约60 cm,电阻大约 6 Ω,截面图如图甲所示。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管线的外径,示数如图乙所示,金属管线的外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m。
(2)实验室有如下器材:
A.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约0.1 Ω)
B.电流表(量程3 A,内阻约0.03 Ω)
C.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3 kΩ)
D.滑动变阻器(1 750 Ω,0.3 A)
E.滑动变阻器(15 Ω,3 A)
F.蓄电池(电压为6 V)
G.开关一个,带夹子的导线若干
要进一步精确测量金属管线样品的阻值,电流表应选________,
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只填代号字母)。
(3)将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补充完整。
(4)金属管线样品材料的电阻率为ρ,通过多次测量得出金属管线的电阻为R,金属管线的外径为d,要想求得金属管线内形状不规则的中空部分的横截面积S,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写出名称并用字母表示)。计算中空部分横截面积的表达式为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包含以上物理量的公式表示)。
答案 (1)1.125(1.124~1.126均可) (2)A E 
(3)见解析图
解析 (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1 mm,可调刻度读数为12.5×0.01 mm=0.125 mm,故金属管线的外径d=(1+0.125) mm=1.125 mm。
探究3 实验拓展与创新
例3 (2024·广东肇庆高二期末)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纯净水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已知电导率σ是电阻率的倒数,是检验纯净水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指标。某市对市场上出售的纯净水质量进行抽测时,为方便测量纯净水的电导率,检测人员将水样装满长为l、绝缘性能良好的薄壁塑料圆柱形容器,容器两端用金属圆片电极密封,如图甲所示。
(1)如图乙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出该圆柱体的直径d=________ mm。
(2)按照丙图所示连接电路,图中R为水样,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U和I,则电导率σ=________(用U、I、l、d、π表示)。
(3)由于丙图中所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不是理想电表,则用丙图所示电路测量的电导率σ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解析 (1)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则d=6.5 mm+22.5×0.01 mm=6.725 mm。
(3)由于电压表分流作用,R的测量值偏小,ρ偏小,σ偏大。
实验能力自测
3
C
1.用电流表(内阻约4 Ω)和电压表(内阻约3 kΩ)测量电阻R的阻值。某次按照如图所示电路测量的情况如下:电流表的示数是5 mA,电压表的示数是2.5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的值为500 Ω
B.电阻R的值略大于500 Ω
C.电阻R的值略小于500 Ω
D.如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2.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小张同学选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当金属丝的左端与毫米刻度尺的“0”刻度对齐时,右端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用伏安法测得多组U、I数据,做出该金属丝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丙所示。
(1)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为________cm,直径D为________mm,电阻R为________Ω。
解析 (1)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需要估读到0.1 mm,故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为98.70 cm
直径d为5.5 mm+27.8×0.01 mm=5.778 mm
3.为了研究咸湖出现的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检测河水电阻率的实验,他在一根均匀的长玻璃管两端装上两个橡胶塞和铂电极,如图甲所示,两电极相距L=0.314 m,其间充满待测的河水,安装前他用如图乙所示的游标卡尺(图为游标卡尺的背面)测量玻璃管的内径,结果如图丙所示。他还选用了以下仪器:量程15 V、内阻约300 kΩ的电压表,量程300 μA、内阻约50 Ω的电流表,最大阻值1 kΩ的滑动变阻器,输出电压U=12 V的电池组,开关各一只,以及导线若干。图丁坐标系中包括坐标为(0,0)的点在内的9个点表示他测得的9组电流I、电压U的值,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测量玻璃管的内径时,应将图乙所示游标卡尺中的A、B、C三部分中的________与玻璃管内壁接触(填代号)。
(2)玻璃管的内径d=________ mm。
(3)图戊中的实物仪器有一部分已连线,将其他部分连接成能测出图丁数据的实物连接图。
(4)水的电阻率ρ=__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A (2)5.50 (3)见解析图 (4)7.6 Ω·m
解析 (1)测量玻璃管内径时,应将图乙中的游标卡尺的A与玻璃管的内壁接触。
(2)游标卡尺的读数为d=5 mm+10×0.05 mm=5.50 mm。
(3)根据U-I图像可知电流从零开始,所以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接法,由于水柱的电阻远大于电流表内阻,所以电流表应采用内接法,实物连线图如图所示。
4.(2023·北京卷,15)采用图中甲所示的电路图来测量金属丝Rx的电阻率。


(1)实验时,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处在________(填“M”或“N”)端。
(2)按照图甲连接实物图, 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前检查电路时,发现有一根导线接错,该导线为____________(填“a”“b”或“c”)。若闭合开关,该错误连接会带来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 (2)b 移动滑片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不变,均为零
解析 (1)本实验,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所以闭合开关S前,为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处在M端。
(2)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滑动变阻器下端两接线柱与电源相连,故b导线接错;该错误带来的问题是移动滑片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不变,均为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