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云南省弥勒市一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合格考试)(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64分)选择题(32小题,每题2分。每题下面都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蓝窗”是地中海岛国——马耳他著名的旅游景点,因形似“窗户”,透过拱门能看见对面蓝色波涛而得名,其已于2017年3月8日坍塌。下图为曾经的“蓝窗”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蓝窗”为 ( )A. 海蚀拱桥 B. 海蚀崖 C. 海蚀柱 D. 海蚀平台2.形成“蓝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侵蚀 B. 风力堆积 C. 海浪侵蚀 D. 流水堆积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各题。3.下列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 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 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4.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A. 免耕直播 B. 深耕改土 C. 大棚温室 D. 砾石压土陕西靖边波浪谷是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一种在内陆盆地发育的红色砂岩形成。读“该地区地貌景观图”,完成以下各题。5.图中地貌景观观察方式主要属于( )A. 站在高点总览全貌 B. 观察河谷状况C. 测量其坡度大小 D. 明确地质状况6.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岩石风化和冰川侵蚀 B. 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C. 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 D. 风力侵蚀和冰川侵蚀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向世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 848.86米。下图为考察人员的合影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考察人员合影地的地貌类型是( )A. 冰川地貌 B. 流水地貌C. 风成地貌 D. 岩溶地貌8.墨镜是考察人员的必需装备,主要考虑到考察地( )A. 太阳辐射强 B. 大气能见度高C. 风力作用强 D. 积雪反射率高9.在珠峰峰顶,便携式定位接收机获取的位置数据来自( )A. 地理信息系统 B.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 5G通信技术 D. 无人机自动测量2023年11月3日发生了木星冲日现象。木星冲日是指木星、地球和太阳几乎排列成一线,地球位于太阳与木星之间。下左图是某学校的天文社的同学绘制木星冲日时行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示意图。下右图是该天文社的同学拍到了的2023年10月29日凌晨4:13分发生的月偏食(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阴影)照片。完成以下各题。10.木星冲日时,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木星距离地球较近,易观察 ②木星处于一年中亮度较高的时期,易观察③木星在天空中距离太阳近,易观察 ④在中国的各个地区,均能看到此次木星冲日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11.天文社的同学拍到月偏食时的当日,月球相对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图2中的什么位置 ( )A. 位置1 B. 位置2 C. 位置3 D. 位置4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完成下列各题。12.图中横波不能通过的圈层是( )A. 地幔 B. 地壳C. 地核 D. 软流层13.关于图中①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A. 火山喷发物质的源地 B. 位于水圈与大气圈之间C. 气体为主的内部圈层 D. 由厚度不同的岩石组成14.岩石圈位于图中所示的 ( )A. ①底部 B. ①全部和②顶部C. ②顶部 D. ②底部和③全部15.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下图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图中数字②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其突出的地理意义有( )①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②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更新③是影响气候的决定性因素④塑造地表形态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俄罗斯著名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将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归纳为五大成土因素,该学说是如今人们理解土壤形成过程的重要依据。下图为“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6.一般情况下,成土母质由以下哪种物质发育而来 ( )A. 基岩 B. 腐殖质C. 动植物残体 D. 枯枝落叶17.图示形成过程反映了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成土母质 B. 时间 C. 气候 D. 生物18.下列因素与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生物-决定发育速度 B. 气候-决定土壤质地C. 地形-影响土壤厚度 D. 成土母质-影响有机质含量2023年9月,东海海域发生震源深度为170千米的6.4级地震。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部分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19.下列各地地壳厚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浙东丘陵>东海>温黄平原 B. 温黄平原>浙东丘陵>东海C. 浙东丘陵>温黄平原>东海 D. 温黄平原>东海>浙东丘陵20.此次地震波的波速 ( )A. 经过①时上升 B. 经过②时下降C. 经过③时不变 D. 经过④时下降如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图,完成以下各题。21.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 )A. 气温上升、降水增多 B. 气温上升、降水减少C. 气温下降、降水增多 D. 气温下降、降水减少22.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 ( )A. 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 B. 越复杂、越高等、水生的越多C. 越简单、越低等、陆生的越多 D. 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终碛堤由终碛堆积而成。终碛是冰舌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多呈半环状。图1示意某冰川上的甲、乙终碛堤,图2示意冰川不同部位槽谷横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23.下列关于终碛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终碛堤组成物杂乱无章 B. 终碛堤组成物上小下大C. 终碛堤组成物上大下小 D. 终碛堤组成物大小一致24.若L1、L2分别对应图1某些位置,则最可能的对应关系是 ( )A. L1-甲 L2-乙 B. L1-乙 L2-丁C. L1-丙 L2-甲 D. L1-丙 L2-丁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25.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26.下列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B. 乙海区——盐度最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C. 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D. 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2022年夏秋,长江流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遭遇严重干旱,洞庭湖、鄱阳湖面积较往年减小,并提前进入枯水期。下图中箭头示意水循环环节。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两题。27. 洞庭湖、鄱阳湖面积较往年减小,并提前进入枯水期将导致( )A. ②减少 B. ③增加 C. ④减少 D. ⑤增加28. 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 流域内湖泊众多,排水不畅 B. 夏季高温,冰川融水量较大C. 经济发达,受灾损失程度高 D. 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渤海(如图)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地处北温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0.7℃,海水盐度为30‰。渤海是中国最大的盐业生产基地,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聪慧的古人充分利用了海水运动规律,每天定时纳潮,使源源不断的海水自动纳入滩田,进而生产海盐。完成下面小题。29.渤海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的原因是( )A. 海域降水丰沛 B. 海水温度较低C. 蒸发量比较小 D. 河川径流注入30.古人纳海水入滩田晒盐,充分利用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A. 海浪 B. 潮汐 C. 洋流 D. 海啸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31.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的电离层位于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A层和C层32.关于B层,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层大气上冷下热,以水平运动为主B. 该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C. 该层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D. 该层位于离地表12~50千米的高度二、非选择题33.(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结构图”。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1)材料一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波,D、F表示不连续界面,其中F表示____界面。(2分)(2)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陆续发现很多大油田。地震波通过含油层时,发生的变化是____。(1分)(3)地壳等厚度线起始处(0km)是 。描述材料二图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____。(2分)(4)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材料一图的____层(填写字母)。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会形成类似云雾状的物质,会导致部分地区温度下降,原因是____。(2分)34.(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长江流域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控制,从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看,影响上游和中下游的季风环流不同。从流域东部输出的水汽相对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受近地面和高空不同气流影响。材料二 下面图1为长江流域四个方位水汽输入和输出占比。图2为长江流域年内各季水汽输入和输出数量对比关系。(1)长江流域水汽输入最多的方位是______________。大气降水最少的季节是____________,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季节降水少的原因。(2分)(2)夏季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水汽输送途径不同,试从季风环流成因、水汽源地分别加以说明。(2分)(3)长江流域每年有较稳定水汽净输入,但季节性缺水仍然存在,试从水循环角度提出应对措施。(2分)35.(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流动沙漠,风沙危害严重。材料二 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完成了锁边,全国最大的沙漠戴上了“绿围脖”。光伏治沙是锁边工程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将新能源技术与沙漠治理相结合,实现了增绿、增能、增收多赢。材料三 图1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示意图,图2为光伏治沙景观示意图。(1)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昼夜温差____,主要原因是____。(2分)(2)该地风沙活动带来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2分)(3)“绿围脖”编织对当地流动沙丘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2分)(4)说明光伏治沙能够“增绿”的原因。(3分)36.(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祁连圆柏林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2800~3800m的山地阳坡、半阳坡山地,属于寒温性常绿针叶林,总体分布趋势从西北向东南海拔逐渐升高。图1为“祁连圆柏林分布地区示意图”。材料二 随着环境的变化,祁连圆柏林表现出明显的外貌差异。一般在水热条件适当,坡度相对平缓,人为扰动较少的区域发育较好,呈明显的乔木林特征。与之对应,环境较为严酷的区域,如陡峭山坡、多风或人为扰动较严重的区域,多表现为矮小化生长。图2为“祁连圆柏林垂直分层结构示意图图”。(1)祁连圆柏林集中分布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0℃,年平均降水量自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选填“西北”或“东南”)递减,属于___________(选填“半湿润区”或“半干旱区”)。(4分)(2)根据图2,从树冠、叶片的角度描述乔木状圆柏的特征___________。(1分)(3)分别从不同海拔高度,分析灌丛状圆柏比乔木状圆柏矮小的原因___________。(1分)37.(8分)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24年12月8日6时7分,西藏林芝墨脱县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35度,东经94.92度,震中距墨脱县40千米,距林芝市64千米,距拉萨市370千米。据统计,震中周边200千米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92次,此次地震对拉萨市几乎没有造成损失。材料二 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地震台利用深入地下的探测仪探测纵波,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该次地震的震级、烈度、震源等,并抢在横波到达之前,通过传播速度远快于地震波的电磁波(电视、广播)发出警报。我国地震预警系统早已投入使用。2019年四川宜宾市地震时,成都提前61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1)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内部圈层是 (层)。分析墨脱县附近地震频繁的原因 。(2分)(2)分析此次地震拉萨市几乎没有损失的原因。(2分)(3)推测地震可能产生的危害。(3分)(4)总结成都接到地震预警信息的原理依据。(3分)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蓝窗的形状似拱桥,前后段都有较大块的岩石,中间相连且部分仅有上部有岩石,应为海蚀拱桥,A正确;海蚀崖是海岸受海浪冲蚀及伴随产生的崩塌而成的一种向海的悬崖陡壁,B错误;海蚀柱是海蚀拱桥受蚀,拱顶下塌而形成海蚀柱,应为孤立的岩体,C错误;海蚀平台是海岸受海浪冲蚀,海蚀崖不断地被冲刷、后退,就会残留下海蚀平台,应为较为平坦的区域,D错误。2.【答案】C【解析】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常见类型有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C正确;冰川侵蚀往往形成峡湾、刃脊、刀锋等地貌,A错误;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黄土高原也是风力沉积的产物,B错误;流水堆积往往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洪积扇,D错误。3.【答案】C【解析】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 cm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说明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表层土壤受流水侵蚀作用强。4.【答案】B【解析】免耕直播即在不耕地的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不适宜免耕直播;从图2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大棚温室可以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5.【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该图属于站在该景观的高点,对其总体地貌进行观察。故选A。6.【答案】B【解析】该地貌位于陕西靖边,处于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交界处附近,是在数千万年的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作用下才显露出来的地貌类型。故选B。7.【答案】A【解析】考察人员合影照片上脚下是杂乱堆积的石块,远处是皑皑雪山,合影地为冰川地貌。8.【答案】A【解析】珠峰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墨镜有效阻挡刺眼的太阳光,故选A。9.【答案】B【解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导航和定位功能,登峰对应携带的便携式定位接收机信号来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0.【答案】A【解析】木星冲日时,木星距离地球较近,①正确;木星冲日时木星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明亮而易于观察,②正确;当木星处在近日点是距离太阳最近,并不一定是木星冲日时,③错误;不同年份木星冲日发生的纬度位置不同,④错误。故选A。11.【答案】B【解析】2023年10月29日凌晨4:13分发生的月偏食照片,也就是地球挡住了照射到月球上的太阳光,位置1、3,地球挡不住照射到月球上的太阳光,AC错误;位置4,地球上看到的只是月球没有被照亮的一半,为新月,D错误;位置2,为满月,地球挡住了照射到月球上的太阳光,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阴影,B正确。12.【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横波不能通过地核。13.【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可知①圈层是地壳,地壳是由厚度不同的岩石组成。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②处的地幔。14.【答案】B【解析】岩石圈包含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在图示中是①全部和②顶部。15.【答案】C【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②代表地表径流。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的是水汽输送,①错误;地表径流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不断补充更新,②正确;影响气候的决定性因素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③错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答案】A【解析】土壤的发育起始于岩石的风化,坚硬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因此成土母质由基岩发育而来的,A正确,BCD错误。17.【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从第一幅图到第四幅图,随着生物的出现,土壤分层逐渐明显,体现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D正确,ABC错误。18.【答案】C【解析】气候决定土壤的发育速度,A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决定土壤的质地,B错误;坡度大小,影响土壤的厚度,C正确;成土母质决定土壤构成当中的矿物成分,生物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D错误。19.【答案】C【解析】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概有几十千米,一般海拔越高,地壳就越厚。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故各地地壳厚度大小为丘陵>平原>海洋,C正确,ABD错。20.【答案】B【解析】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70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KM,此次地震的震源可能位于地幔,地震波经过②界面(莫霍界面)时,横波速度下降,纵波速度下降,B正确,ACD错误。21.【答案】C【解析】 读图可知,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气温曲线有所下降,降水曲线呈现上升趋势,气温下降、降水增多。故选C。22.【答案】A【解析】生物进化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故选A。23.【答案】A【解析】终碛是冰川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逐渐堆积起来的冰川堆积物。而终碛堤是由终碛堆积而成的弧状堆积堤坝,终碛堤应在冰川带的下限,是冰川侵蚀挟带物形成的堆积物,其特征就是这些物质呈现杂乱无章的状态,大小不一,无分选性,A正确;BCD错误。24.【答案】D【解析】根据图2横剖面形态,L1对应较为陡峭、狭窄的槽谷,丙位置可能地形更陡;L2对应较平缓、宽广的槽谷,丁位置地形较缓,对应丁的位置。故选D。25.【答案】C【解析】②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盐度,③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温度,则①表示海水密度,故C正确。26.【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极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低,故A错;乙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晴天多,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故B正确;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温度高,蒸发量大,但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故C错;丁海区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温度低,蒸发弱,降水较少,受地表径流影响大,盐度低,故D错。27.【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①为蒸发,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④为下渗,⑤为地下径流。降水减少是导致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不是结果,A错误;洞庭湖、鄱阳湖面积减小,洞庭湖、鄱阳湖对长江补给减少,地表径流减少,B错误;洞庭湖、鄱阳湖面积减小,导致该地区水域面积减小,则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也随之减少,C正确,D错误。28.【答案】D【解析】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容易导致旱涝灾害多发,D正确;湖泊可以起到调蓄洪水、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A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没有冰川分布,B错误;经济发达,受灾损失高是旱涝灾害导致的结果,不是原因,C错误。29.【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渤海地区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主要原因在于有地表径流注入,使得海域盐度降低,D正确;该海域降水量较为适中,并不丰富,排除A;对比高纬度地区,海水温度较高,蒸发量较大,排除BC。故选D。30.【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古人纳海水入滩田晒盐,海水进入滩田,主要是通过海水涨潮时水位升高使得海水进入,B正确;海浪、洋流和海啸不是影响海水进入滩田的主要原因,排除ACD。故选B。31.【答案】C【解析】C层位于50km高度以上,为高层大气,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会影响无线电通信,C正确;A对流层和B平流层中没有电离层分布,ABD错误。32.【答案】C【解析】B层位于约12km高度至50km高度处,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下冷上热,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以水平运动为主,AB错误;平流层水汽杂质少,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高,C正确;平流层底部的高度并不均衡,在低纬地区平流层底部的海拔高度超过12千米,平均在17-18千米,在高纬地区平流层底部海拔高度不到12千米,D错误。二、非选择题33.【答案】(1)横 古登堡(2)横波消失;纵波波速会大幅降低。(3)莫霍界面 从西向东逐渐变薄(从西北向东南递减)。(4)E 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灰漂浮在空中,悬浮物会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导致部分地区温度下降。34.【答案】(1)南 冬季 冬季受偏北风影响,水汽输入少;受冷高压控制,天气晴朗;高空西风强,水汽输出多。(2)上游: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把水汽输入到长江上游。水汽源地:孟加拉湾。中下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偏南风,把水汽输入到长江中下游。水汽源地:南海。(3)蓄积多雨期地表水(修建水库);区域间调水;利用地下水;适时开展人工降水。35.【答案】(1)大 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2)埋没房屋、道路 侵吞农田、牧场。(3)减缓流动速度 起到固定作用(流动沙丘变为固定沙丘或半固定沙丘)。(4)削减风速;削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含水量36.【答案】(1)小于 东南 西北 半干旱(2)树冠高大呈尖塔形,叶片面积较小。(3)海拔3000米至3200米地区光照条件好,降水量较大,土壤较为肥沃,圆柏高大的树冠。海拔3200米以上地区风力强劲、土壤浅薄且贫瘠,气温较低,水热条件不足,圆柏较矮小;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区,降水量较少,且人为活动较多,圆柏矮化生长。37.【答案】(1)地壳 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质不稳定(2)拉萨市距离震中距离远,且本次地震震级相对较小。(3)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引发次生灾害,地震会使山体松动,导致山崩和滑坡,进而阻塞道路、河流,甚至形成堰塞湖,对下游地区构成威胁;造成人员伤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等。(4)利用地震波传播和电磁波传播的时间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