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核心考点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1、中华文化的特点、内容?(1)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理解)★★(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识记)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内涵: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点:先进性和时代性,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3、为什么要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原因: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做法:①在国家紧要关头时,要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要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时,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原因、做法?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原因:①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做法: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一、人口问题(计划生育)1、人口的现状、特点 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特点: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新的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2、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②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③有利于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计划生育的意义)3、为什么要实施二孩政策?(1)生育要有计划,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2)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二、资源问题(节约资源)4、我国的资源现状、形势、影响?资源现状: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形势: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三、环境问题(保护环境)5、我国的环境形势、破坏环境的危害 ∕ 影响?环境形势:当前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基数大)★★危害∕ 影响:①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②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③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保护环境的原因)★★6、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有责任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一味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7、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①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②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⑤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⑦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