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少林少林》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少林少林》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少林少林》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少林少林
学科 音乐 年级 五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版本 人教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少林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融合了武术、禅学、艺术等丰富元素。电影《少林寺》在上映后风靡一时,让少林文化得到更广泛传播,影片中展现的少林功夫刚劲有力、行云流水,蕴含着坚韧、正义等精神内涵,深受大众喜爱。 2.学生情况分析:歌曲《少林少林》作为电影主题曲,以其激昂振奋的旋律、饱含深情的歌词,高度概括了少林寺的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成为承载少林文化的经典音乐作品,为音乐欣赏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讲授法、听赏法、合作探究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网络资源、人工智能等)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审美感知:通过聆听《少林少林》,让学生感受歌曲激昂、振奋的情绪,体会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提升对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的感知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2.艺术表现: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不同乐段的演唱形式,如齐唱、重唱等,并能通过哼唱、简单的肢体律动表现歌曲的韵律。鼓励学生根据歌曲创编武术动作,增强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 3.创意实践:了解《少林少林》与电影《少林寺》的关联,感受歌曲中蕴含的中国武术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拓宽文化视野,理解音乐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4.文化理解:了解《少林少林》与电影《少林寺》的关联,感受歌曲中蕴含的中国武术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拓宽文化视野,理解音乐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评价内容:声音表现、性格与心灵展现 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评价方式:课堂观察、录音评价、表演评价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情绪,分析歌曲各乐段的节奏、旋律和演唱形式特点,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 ABA 曲式结构,根据歌曲的音乐风格创编富有创意且符合武术特色的动作,深入理解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1.情境创设法:播放电影片段,营造浓厚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 2.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聆听、哼唱、挥拍、创编等活动,亲身体验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创编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1.情景导入 猜谜语: 说像糖它不甜,说像盐又不咸。 冬天有时有一片,夏天谁也看不见。 引出冬季 提问:你喜欢冬天吗?你喜欢冬天的什么景物?雪花是冬爷爷派来的使节,它带着冬爷爷的叮嘱与祝福,乘着银色的马车“哒、哒、哒、哒”地向我们走来了。听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 通过猜谜语引出冬季,再引入歌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歌曲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探究 1.初步聆听歌曲 导入:播放电影《少林寺》中精彩的武打片段,片段选取主角展示少林功夫的经典场景,如棍法对决、拳法较量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精彩片段来自哪部电影呀?对,是《少林寺》。那在你们心中,少林寺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你们觉得少林功夫厉害吗?” 引导学生分享对少林寺和少林功夫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欣赏的歌曲《少林少林》。 2.初听歌曲,感受整体情绪:播放歌曲《少林少林》的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和节奏。听完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你们心里有怎样的感受?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它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画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歌曲的初步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激昂、崇敬的情绪,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感受到了英雄的豪迈,教师可顺势引导这种情绪是对少林寺和少林功夫的赞美。 3.分段欣赏,分析音乐特点第一乐段:再次播放歌曲第一乐段,让学生看着歌词,跟着节奏轻轻摆动身体或挥拍。提问学生:“这一乐段的节奏有什么特点?演唱形式有变化吗?”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乐段节奏平稳有力,开始是齐唱,到 “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 后变为重唱。讲解重唱的概念和效果,让学生感受重唱丰富的和声效果,体会其对歌曲情感表达的增强作用。 4.第二乐段:播放第二乐段,引导学生注意听句首的八分休止符。提问:“这个八分休止符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它对表现歌曲有什么作用呢?” 让学生感受八分休止符体现出的少林功夫的敏捷轻巧,同时体会这一乐段节奏稍活跃的特点,如引导学生想象少林武僧练武时干净利落的动作。 5.第三乐段:播放第三乐段,让学生思考:“这一乐段和前两个乐段相比,节奏和旋律有什么不同?听到这段音乐,你们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三乐段是颂扬性的音调,乐句长度增加,节奏放宽,想象到嵩山的幽静和少林寺的神秘,感受歌曲对少林寺的赞美升华。 6.深入探究音乐知识:展示 PPT,详细讲解 ABA 曲式结构,结合《少林少林》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 A 段主题的呈示、B 段的对比变化以及 A 段的再现,体会这种结构使歌曲在统一中富有变化。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运用拟人和重复表现手法的句子,如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 运用拟人,赋予少林寺人的情感;“天下驰名万古流芳;天下驰名万古流芳” 运用重复,强化歌曲情感,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 多次聆听歌曲,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力度变化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游戏认识降记号,增加学习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朗读歌词、学唱歌曲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过渡句和结束句的处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歌曲巩固环节,提供多种表现方式,鼓励小组合作创编歌舞并表演,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歌曲《少林少林》的音乐特点、学到的音乐知识以及同学们的创编成果。强调中国武术文化和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欣赏相关音乐作品,搜集资料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和传统文化的持续探索兴趣。 回顾本节课内容,强化学生对歌曲的记忆,引导学生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布置作业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各小组根据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所表达的情感,为歌曲创编武术动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动作要体现中国功夫的特点,如抱拳、踢腿、出掌等。小组讨论创编后,每个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展示。展示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编创唱歌曲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演唱能力。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