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下5《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文化自信:了解物侯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语言运用:理解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维能力:梳理课文,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审美创造:体会文章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 筛选关键信息,梳理文本思路。2. 明确说明顺序,读懂文中事理。【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老师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需要用语言。大家有没有想过,语言还可以有别的表达形式呢?请看:(出示PPT)自然现象与季节:桃花开,春天来。自然现象与天气: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自然现象与农事: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竺可桢先生一起探秘“大自然的语言”。二、【任务一】筛选关键信息,梳理文本思路。1.默读:筛选各段主要信息方法回顾:寻找段落中心句;寻找段中关键词;寻找设问句语句。示例:第1段有“立春过后”“转入炎热的夏季”“到了秋天”“寒冬”等关键词,可知是写四季景象的特点。2.填写思维导图,梳理文本思路,用自己的话概述文中事理。三、【任务二】明确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会关注身边现象并探究其中科学知识。1.结合知识卡片,初步判断:本文主要使用逻辑顺序。2.跟着教学小助手,深入文本:重点问题探究:第1自然的作用?四个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四、课堂练习:物候是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季节性现象和在一年中特定时间出现的某些气象、水文现象的特征。包括三方面:(1)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2)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3)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摘选自百度网页,有删改。筛选并概述材料中的科学知识。要求:语言条理、表达清楚。作业设计【必做巩固】搜集农谚,选择其中两则解释清楚其中的物候知识。【拓展积累】关注身边自然现象,思考影响物候的因素还有哪些?课外搜集资料补充在书上。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筛选信息 逻辑顺序 科学知识第2课时一、导入科学知识的说明,不只离不开逻辑的说明顺序,也离不开说明方法的正确使用和准确严谨、风格多样的说明语言。今天我们来学习说明方法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二、任务一:结合词句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1.旧知回顾:【举例子】通过具体的实例,使说明具体、有说服力。【作比较】通过比较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说明。【列图表】通过图表使复杂的事物更直观、具体。【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使说明具体。【打比方】使说明形象、生动。【摹状貌】对说明对象进行状貌摹写,使其更形象、具体。【引用】引用各种资料,使说明内容更充实、有力。【分类别】将说明内容按一定标准分类,使说明条理清晰。【列数字】通过数字,使说明准确、具体。2.跳读,分析作用:说明方法 例句 作用举例子 第5段作比较 又如济南苹果……来得迟了。列数字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早十天。引用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早九天。总结:说明方法的使用,根据说明对象、说明目的和读者的认知水平等选择,使得科学知识易于普及。三、任务二:对比不同风格的句段,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说说两段文字各有什么特点?提示:从说明对象、说明目的、说明方法的使用等方面考虑。参考:第一段文字为了说明古今的差异对物候来临的影响,通过引用记录资料、比较两个十年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的平均值、用数字“早九天”说明结果,体现了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第二段文字举了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字,通过“传语”“暗示”“唱歌”打比方,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且用词灵动多变。引用农谚,形象通俗。体现了语言生动的特点。四、课堂练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品味语言,结合具体词句体会语言特点。提示:从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体会。五、课堂总结:说明文离不开说明方法的正确使用。合适的说明方法能准确、通俗地介绍科学知识。我们要能结合具体语句说出其所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准确、严谨。但根据不同说明对象、不同作家风格,语言风格或平实、或生动,注意体会。六、作业设计:【基础作业】在文中批注其他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提升巩固】请你运用本文学到的物候学知识,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身边的人介绍,可录成3分钟左右的介绍视频。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准确 严谨 生动 通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