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张PPT)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世界近代史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经济危机、贫富分化、阶级矛盾等等)19C30、40S欧洲早期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标志世界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2.阶级基础: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背景早期工人运动(19C30.40S)目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斗争形式:从捣毁机器(自发)到争取政治权利(自觉)。结果:失败(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意义: ①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②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拓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一) 背景3.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4.主观努力: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傅立叶主张由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和谐社会”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他刊登广告声明自己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在家接待答应出资创办“和谐社会”的富人或权贵人物。他等了10多年,可是没有一个富翁问津。欧文要求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建立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1824年欧文在美国买下3万英亩的土地建立“新和谐社会”进行实验……结果实验不到3年就以失败而告终。 ——节选《全球通史》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没有找到正确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即无产阶级和正确有效的途径即阶级斗争;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标志: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三)革命实践和理论发展1.革命实践:投身1848年欧洲革命2.理论发展:创立剩余价值学说(《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创立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1.理论意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性),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实践性),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发展开放性)2.指导实践①西欧:工人运动指导思想(国际工人协会成立)②东欧和东南欧:影响扩大(俄国的十月革命)③亚洲和美洲: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思想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发展(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四)意义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一)“第一国际”(1864 伦敦)(1)背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2)作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逐渐成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阵地。(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二)巴黎公社(1871)1. 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二)巴黎公社(1871)1. 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2.建立政权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政治 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②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③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经济 ①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②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③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政权带有明显无产阶级性质(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3.结果:失败①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②主观原因:未能建立工农联盟;缺乏统一的、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缺乏马克思理论的指导;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③客观原因: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无产阶级力量弱小(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二)巴黎公社(1871)4.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中外历史纲要下导学案 姓名: 班级: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学习目标】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必备基础史实】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背景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经济危机、贫富分化、阶级矛盾等等)2.阶级基础:19C30、40S欧洲早期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标志世界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3.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4.主观努力: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二)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三)革命实践和理论发展1.革命实践:投身1848年欧洲革命2.理论发展:创立剩余价值学说(《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创立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四)意义1.理论意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性),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实践性),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发展开放性)2.指导实践①西欧:工人运动指导思想(国际工人协会成立)②东欧和东南欧:影响扩大(俄国的十月革命)③亚洲和美洲: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思想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发展(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二、国家工人运动的发展(一)“第一国际”(1864 伦敦)1.背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2.作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逐渐成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阵地。(二)巴黎公社(1871)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2.建立政权: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3.结果:失败①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②主观原因:未能建立工农联盟;缺乏统一的、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缺乏马克思理论的指导;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③客观原因: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无产阶级力量弱小4.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知识提纲】docx.docx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