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朝天子咏喇叭学 习 目 标1.了解王磐及散曲的文学常识,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这首散曲诙谐讽刺性的语言、借物咏怀的手法。3.深刻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曲的发展曲是在宋、金时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以及其他说唱艺术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诗和乐曲。这一从民间来的新的文学样式,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发展,到元代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曲的分类1、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2、散曲①套曲: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曲。②小令:单独的一支曲子。小结:《朝天子·咏喇叭》属于散曲中的小令。王磐(约1470~1530)称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家。字鸿渐。江苏高邮人。生于富室,好读书,曾为诸生,嫌拘束而弃之,终身不再应举作官,纵情于山水诗酒。性好楼居,筑楼于高邮城西僻地,常与名士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他工诗能画,善音律,脱口而出,即合格调;常常丝竹觞咏,彻夜忘倦;性格飘洒。作者简介【代表作】《王西楼乐府》《清江引·清明日出游》《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西楼律诗》等。写作背景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 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当时大宦官刘瑾当权,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盘税查矿,搜刮民财,闹得鸡犬不宁。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听到他们的喇叭声就恐惧万分。诗人王磐家住在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在轻俏诙谐中表达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整体感知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字词积累“曲儿小”暗示宦官乃宫中奴仆,地位低下,本没有参政的资格,也可理解为其所作所为完完全全是小人行径。(比喻)“腔儿大”指宦官很不正常地占据要津后的得意忘形,耀武扬威。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虚张声势、仗势欺人是宦官的特征。(比喻)“小”和“大”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曲儿小,腔儿大。指导赏析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字词积累“乱”表现了宦官酷吏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丑恶面目。他们在河中横冲直撞,为非作歹,如入无人之境;“如麻”极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骄横野蛮的情态。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全仗你抬身价”一句指的是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唢呐”;实际上是直戳封建最高统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显。宦官如此放肆,正因为有最高统治者做他们的靠山。这里作者对当权者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宦官剥削人民欺压百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进一步说明社会风气的腐败。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写“吹”之恶果,表达对“吹”的憎恶。“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明代中叶,社会黑暗,宦官当权,他们不仅是皇帝的侍从,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鹰犬。因此宦官在封建统治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惯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所以,军官士兵一听说宦官要来,都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地恭维捧场,深怕万一有什么闪失, 被他们抓住把柄,遭到迫害。“民”为何而愁?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抽丁,征税,纳捐。“哪里”一句是前两句的延伸和总结。作者猛烈地抨击了宦官专权的罪恶,他们把整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和。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水尽鹅飞”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这里是借“水尽鹅飞”比喻民财全部被搜刮干净,人民为了缴粮纳税,已经倾家荡产,粮无粟粒,钱无分文。其次,这儿的“水尽鹅飞”跟”竭泽而渔“是同意语,作者严重地警告统治者,你们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重人民的负担,激起人民的反抗,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寻苦果。宦官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依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横行霸道。第一层:(1-3句)明写喇叭、唢呐特点,暗喻宦官身为奴仆而虚张声势。说说这首散曲可分为几层理解。第二层:(4-7句)讽刺宦官依仗权势,作威作福。喇叭到则官船到则民遭殃。第三层:(8-11句)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细读感悟1、这首散曲以一个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2、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这首散曲表面上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当时明代宦官当权、耀武扬威、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之情 。例如,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中,“军愁”表明宦官当道,社会黑暗;“民怕”表明他们抽丁、征税、纳捐,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水尽鹅飞”比喻民财全部被搜刮干净,人民为了缴粮纳税,已经倾家荡产,粮无粟粒,钱无分文。3、整首曲子没有直接描写宦官作恶,我们从哪些侧面描写中能够看出?体现了宦官的哪些丑恶嘴脸?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