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下15《青春之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单元定位与课文价值《青春之光》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体悟中华美德,践行中华美德”,聚焦新时代青年责任与价值追求。课文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为原型,通过真实细腻的叙事,展现新时代长征路上的青年楷模,传递了青春的价值在于奉献与担当的核心主题,为学生理解“责任”“奉献”提供鲜活范例。2.文本特色与教学重点主题鲜明:以黄文秀的扶贫事迹为载体,诠释“青春因奉献而闪光”的核心思想。手法典型:倒叙结构(从牺牲结局回溯奋斗历程)、小标题形式、多角度描写(驻村日记中的心理独白、村民评价的侧面烘托)为分析人物品质提供抓手。语言感染力:质朴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如“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易引发学生共鸣。【学情分析】1. 认知基础与兴趣点七年级学生能理解叙事性文本的基本内容,但对主题升华能力较弱,对“共产党员精神”“团员责任”等概念缺乏深层认知。对“评选团员”的真实任务兴趣浓厚,但易将评选简化为“人缘比拼”,需通过黄文秀事迹引导其关注责任与行动。2. 能力现状与难点优势 :擅长小组合作与活动实践,能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参与热情。挑战 :从文本中抽象品质标准的能力较弱;应用文本手法写作推荐信时易流于空泛,需提供具体范例支架。【教学目标】文化自信:学习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执着追梦的精神。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思维能力: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审美创造:体会文章细腻、真挚的语言特点。【教学重难点】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教学过程】设置真实情境:班级需推选出几个共青团员,请结合《青春之光》中黄文秀的优秀共产党员品质,制定团员推荐标准,并依据标准推荐候选人。任务一:提炼标准——黄文秀的“青春之光”品质图谱1. 活动1:课文“品质扫描仪”学生分组梳理课文,提炼黄文秀的优秀品质关键词(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信念坚定”等),标注对应的文本依据(如“雨天三顾茅庐劝班大哥”体现坚持;“驻村日记”体现责任感)。生成工具:填写表格《黄文秀品质档案》。人物 优秀品质 文本依据黄文秀 坚持不懈、信念坚定 雨天三顾茅庐劝班大哥2. 活动2:制定“团员推荐标准” 将黄文秀品质转化为班级团员评选的具体标准(如“积极参与班级服务”“主动帮助他人”“面对困难不退缩”),讨论标准是否合理,投票确定最终条目。 黄文秀品质 转化为 班级团员评选标准无私奉献 积极参与班级服务任务二:对标自省——“我是候选人”模拟申报1. 活动1:候选人材料准备 学生自愿或小组推荐候选人,根据评选标准撰写《团员申报书》,需包含: (1)个人陈述:结合黄文秀精神,说明自身优势(如“我曾组织班级义卖帮助山区学生”); (2)同学推荐信:引用课文描写手法(如侧面烘托),用具体事例证明候选人符合标准。 黄文秀 候选人 突出 候选人精神品质概括性叙述外貌、行为、语言等具体描写侧面烘托2. 活动2:模拟“评审答辩会” 候选人现场陈述,其他学生作为“评审团”提问(例:“如果遇到同学不配合班级活动,你会像黄文秀一样坚持吗?”),考察候选人对“奉献”“责任”的理解。 任务三:实践推荐——“我们的青春推荐信”1. 活动1:撰写推荐信 全体学生以《青春之光》中的描写手法为范本,为认可的候选人撰写推荐信,要求: (1)结合课文金句(如“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2)用具体事例体现候选人品质(如“他每天主动整理卫生角,像黄文秀修路一样默默付出”)。 2. 活动2:班级“入团推荐展” 张贴推荐信与申报书,学生匿名投票,最终选出3名“黄文秀精神代言人”作为团员推荐人选。作业设计二选一:1.根据投票结果,为入选同学设计“青春勋章”,勋章图案需体现黄文秀精神元素(如“星光”“脚印”“日记本”),并附50字设计说明。 2.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一项“微公益”行动(如帮助校园保洁、慰问孤寡老人),记录过程并撰写感悟。板书设计青春之光甘于奉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