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邓稼先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 邓稼先
【教材分析】
邓稼先 出自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之手 虽然文章的形式是 “ 散 ” 的它没有系统地介绍邓 稼先的事迹但主题是鲜明的 :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等杰出人物又 使中国科技屹立于世界科技之林 学习 邓稼先 这篇课文首先应搜集、整理、了解有关资料这样有助于把握课文内容其次是弄清邓稼先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最后 去体会本文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领略作者纵横捭阖的大手笔
核心素养与语文要素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 :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语言运用 :
学习和积累本文中的词语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审美创造 :
体会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感受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 和崇高品质接受精神美的熏陶
思维能力 :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语文要素】
识字写字 :
正确认读“邓稼先、元勋、选聘、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妇孺皆知、当之无愧 ” 等词语积累“可歌可泣、鲜为人知” 等成语
阅读 :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写作 :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思维 :
感受邓稼先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自信
【重点难点】
重点
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体会文章在记叙、议论的基础上进行抒情的好处
【教学方法】
文献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邓稼先画像等资料
2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课件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升空后的蘑菇云画面( 字幕:这是 1964 年 10 月中国成 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升起的蘑菇云)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上空连续升起了第一颗原子弹 、 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所产生的蘑菇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地位使中 国在世人面前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形象 在这期间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 ( 多媒体课 件展示图片字幕: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中国的 “ ‘ 两弹 ’ 元勋 ” )邓稼先 今 天我们将通过他的挚友—杨振宁先生之笔一起走近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爱国者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为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3.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 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作者通过列举中国从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 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 “ 两弹 ” 所做出的 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比较凸显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 50 年的友谊及 1971 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了作者高度的民族自 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 精神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高度赞扬邓稼先一生的功绩表达友人对邓稼 先的赞颂与悼念
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 “ 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地献身国防 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 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 这正体现了作者 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
4.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他是一个热爱祖国、勤奋刻苦的人从他的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中可以看出
三、课文精读
1 .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可否去掉
作者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 “ 任人宰割 ” 到 “ 站 起来了 ” 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 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起来令人仰止
第一部分从百年屈辱史入手似乎与邓稼先关系不大 其实这一部分的用意在于创设一 种广阔的社会背景 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去衡量邓稼先才更能显出其伟大之处 正是因为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追赶世界科技、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中国才坚强地站 了起来 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不能去掉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请概述二人最本质的区别
作者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他 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从不骄傲
3.为什么说奥本海默 “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
因为他才华出众、聪明过人所以人们佩服他、仰慕他但由于他经常打断别人的报告锋 芒毕露所以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4.邓稼先的学生时代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度过的为了求学他也曾屡遭困境 作者为什 么在第二部分中对这一方面只字未提
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 “‘两弹’元勋”作者是围绕“ 邓稼先为民族核武器事业做出贡献” 这一中心选取有关材料组织内容的在邓稼先的人生旅途中他在1958年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之后的 28 年间的经历最能表现这一中心 作者很好地 处理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与中心无关的内容省略不写紧密围绕中心的内容详写反之略写
5.文中说 “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 ” 从第二部分来看作者是如何围绕 “ 始终 ” 二字展开叙述的
中国的 “ 两弹 ” 事业始于 1958 年邓稼先是第一批投入此项秘密工作中的一位 28 年后直到他去世前的四个月他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 议书 作者列举的几段时间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两弹 ” 事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对于 邓稼先的一生也非常重要 然而随着 “ 两弹 ” 事业的发展邓稼先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 他仍然坚持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所以作者用 “ 始终 ” 二字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
6.“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 ”“ 我所认识的 ” 能去掉吗 为什么
不能去掉 因为作者不可能认识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这表现了作者严谨务实的写作 态度
7.邓稼先能够说服两派不对吵对打、继续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示
通过好友杨振宁的介绍我们了解了 “ ‘ 两弹 ’ 元勋 ” 邓稼先对我国现代化国防做出的巨大 贡献 对于好友的无私奉献 、巨大贡献杨振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我们一起继续走进
二、巩固理解
这一环节以寒春事件表现出邓稼先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挚友世 交也绝不泄密这正是他为人正直的反映 此部分的小标题中用了两个问号这正是告诉读 者自己为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2.文章第五部分引用 吊古战场文 的用意是什么 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 “ 五四 ” 时期的一 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
文章引用唐代的 吊古战场文 和 “ 五四 ” 时期的歌曲 中国男儿 更增强了邓稼先精神的 悲壮色彩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3.作者将 “ 百年屈辱 ” 与 “ 站起来了 ” 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邓稼先的无比崇敬之情
4.作者说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 “ 邓稼 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 试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指邓稼先与锋芒 毕露的奥本海默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形成了自己的气质和 品格 “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指 “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中国共产党的 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 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对老朋友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5.钱三强选聘邓稼先葛罗夫斯选聘奥本海默其实像这样的 “ 伯乐 ” 还有很多你能列举 几个吗
熊庆来选聘华罗庚华罗庚选聘陈景润
6.作者为什么以 “ 民族感情 友情 ” 为小标题
小标题看起来好像既没有肯定是民族感情又没有肯定是友情 这部分最后一句 “ 我始终 想不清楚 ”似乎作者并没有对标题做出肯定的回答 但是通过阅读本部分我们可以得出答 案 当邓稼先肯定地告诉杨振宁中国人自力更生成功制造了核武器并且没有外国人的援助 时杨振宁 “ 感情震荡 ” “ 热泪满眶 ”实际上杨振宁很清楚原因 :他的强国梦被他的同学实现 了 这使他的祖国、他的同胞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 他为同学的成功而骄傲更为祖国的 崛起而自豪 作者把小标题写成 “ 民族感情 友情 ”一方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抒发了自己 为朋友、为民族而骄傲自豪的感情
7.给杨振宁以 “ 极大的感情震荡 ” 的原因是什么
给杨振宁以 “ 极大的感情震荡 ” 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杨振宁没有想到邓稼 先会对这么一件小事那么重视 邓稼先的工作日程应该是排得满满的他本可以把谣言的事 放在一边但邓稼先没有这样做而是亲自去证实 待得到证实后他发信至上海让杨振宁在 回美国前夕得到确切的答案 另一方面杨振宁虽久居海外但赤子之心犹存 因此当他看 到邓稼先的所作所为时他为自己有这样的挚友而激动更为中国有这样的好儿子而感到骄 傲 这两种感情已经合二为一、彼此交融了
8.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 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 些小标题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了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 “从‘任人宰割’到‘ 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以纵深的历史 感在这个广阔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 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 “‘我不能走’” 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 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启示 :这体现了作者取舍材料的高超艺术和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9.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 “ 小引 ”等于是个帽子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 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 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 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对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 点写出了邓稼先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 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 中国男儿 中 “ 男儿 ” 一类的人物 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10.课文有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 请谈谈你的理解
课文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 按照常理邓稼先是 “‘两弹’元勋”
“ 两弹一星 ” 功勋奖章获得者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 “ 两弹 ” 所做的巨大贡献上但作者却没有介绍事情的具体细节而是着重叙写邓稼先的精神、气质以及自己与邓稼先的交 往 之所以这样写主要是因为 :邓稼先的功绩谁人不知 再重复这些材料显得冗赘何况作 者与邓稼先远隔大洋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太多这样可以扬长避 短再者邓稼先是自己多年的朋友写朋友自然饱含对朋友不尽的思念以及对朋友的认同和 钦佩
11 . “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 质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就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 人生道路是由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 么走 这句话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三、探究升华
以邓稼先的才学能力和他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如果做出其他的选择也许会得到更 多 而他却本着对祖国强烈的爱为中国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为自己国家的强大做出如此的人
今天学习邓稼先的事迹确实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 他是一面旗帜是净化我们灵魂、引 导我们追求的伟大旗帜要使中国强大要使我们不再受强敌欺凌我们就需要像邓稼先那样 奋斗不息、奉献不止
四、文章脉络
本文介绍了邓稼先光辉的一生高度评价并赞扬了邓稼先的突出成就、人格精神和爱国品 质 全文共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 “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 :
运用一系列排比句列举大量事实叙述一百年前中华民族的耻辱 然后笔锋急转镜头拉 回到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叙述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 20 世纪人类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影响极其深远 的巨大转变 从“任人宰割” 到“ 站起来了 ”这一鲜明的对比构成了文章不平凡的引子 在这样 的背景之下文章的主人公出场了 作者对邓稼先的第一个评价就是“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 献的”“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这样文章就把人物和背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第二部分( “ 两弹 ” 元勋) :
作者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 邓稼先的一生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而作者选取 的主要内容是他在回国后的 28 年间 “ 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 ” 的史 实这是与中心相一致的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
作者从地位、成就、个性、为人等方面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表现了主人公的个性 和品格 通过对比作者得出结论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 精神的儿子 ” 这点明了主人公个性形成和取得成就的原因
第四部分( 民族感情 友情 ) :
为了证实美国人说的话是谣言邓稼先亲自证实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周总理说 :“ 请你 转告杨先生中国的原子弹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 这就是后来邓 稼先给杨振宁的那封信的内容 事情虽然不大但我们能从中领略到主人公的爱国心和责 任感
第五部分( “ 我不能走 ” ) :
如果说第四部分是从一件小事上见精神那么第五部分就是通过一句话彰显人物个性 作者先引用李华的 吊古战场文 把读者带到神秘的戈壁荒滩 然后用两个疑问句启发读者联 想 :邓稼先他们要征服多少困难才完成 “ 两弹 ” 的研制工作 这是从面上写 接下来作者从点 上选取这样一个事例 :“ 1982 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 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 ‘ 我不能走 ’ ”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 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 他却事必躬亲来到试验现场指导工作 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出现 危险的时候无论是从职位还是从在 “ 两弹 ” 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 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他只说了一句 “ 我不能走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 :
作者选取写给邓夫人许鹿希的电报和书信中的几段话作结 第 1、2 段话以挚友的身份 赞颂邓稼先忠诚纯正和无私的品质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邓稼先的敬爱之情 第 3、4 段话则 从更高层次俯视邓稼先的一生 他认为 “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认为 “ 如 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 因为他有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 孕育的性格和品质
五、写作特色
1 .角度新
一般的传记作品习惯上以时代为序描写主人公一生的经历或相关重要事件表现人物个 性和精神 本文却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命运和国 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不仅刻画人物性格、赞颂人物精神而且探寻其缘由
2. 内容新
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体现的 :
(1) “ 两弹 ” 事业本身就带有神秘色彩
(2)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密切 杨振宁与邓稼先同学多年 邓稼先在美求学的时候又与 杨振宁共同居住 杨振宁所选取的事件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所以读来真实感人
杨振宁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物理学家因此所选用的具体事例除了具有文学上的典型意义 之外在物理学上也是有代表性的
3.手法新
作者为了突出邓稼先的个性特征除使用行为描写、语言描写之外还使用了对比手法(如 第三部分)和间接描写(如第五部分)
六、板书设计
1 邓稼先
杨振宁
回顾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概述生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对比性格—衬托他的高尚品格和奉献精神
感情震荡—为朋友、为祖国而自豪突出他贡献之大 敬业精神—写伟岸的人格
永恒骄傲—评价朋友表达深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