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中素能测评一、 基础素养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读亚洲水系简图,完成1~2题。1. 根据亚洲水系结构特征,判断亚洲地势特征是 ( )A. 西高东低B. 中部高,四周低C. 南北高,中部低D. 中部低,四周高2. 一般而言,大河下游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但鄂毕河下游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农业欠发达,其原因是( ) A.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B. 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C. 流量较小,水源不足 D. 夏季白昼短,光照不足 亚洲各地居民生活习惯差异大。甲地的阿拉伯人身着宽大的长袍,头戴头巾;乙地的骆驼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可以在不喝水的条件下生存三周;丙地的因纽特人捕猎海鱼,习惯吃生肉;丁地的高脚屋是达雅克人的传统建筑,墙体较薄,窗户较大,木桩架空离地数尺。如图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3. 亚洲的气候特点是 ( )A.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B. 以热带气候为主 C. 降水差异较小 D. 海洋性特征显著4. 关于亚洲气候与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面积最大的大洲—广大地区深居内陆—季风气候显著B. 跨寒温热三带,东西跨经度最广—温差大,降水差异小C. 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D. 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大陆性气候分布广5. 四地中,全年降水特点相似的是 ( )A. 甲、乙、丙 B. 甲、乙、丁 C. 乙、丙、丁 D. 甲、丙、丁 读亚洲简图,完成6~7题。6. 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B. 东部居民多为黄种人,多数信奉伊斯兰教C. 世界人口最多、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D. 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的大洲7. 亚洲人文地理环境差异显著。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 东亚—季风气候—信仰基督教 B. 西亚—炎热少雨—黑色人种C. 东南亚—“十字路口”—种水稻 D. 北亚—纬度较低—民居墙壁薄 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连续发生多次地震并引发海啸。读日本地形和气候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8. 能登半岛 ( )① 位于太平洋沿岸②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③ 位于北海道岛上④ 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A. ①② B. ①③C. ②③ D. ②④9. 日本火山多且分布广,地热资源丰富,受此影响形成的习俗是 ( )A. 赏樱花 B. 练相扑 C. 泡温泉 D. 吃生食 印度是南亚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日本是多山的国家,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76%;经济高度发达,对外依赖性强,人口老龄化严重。读图,完成10~12题。10. 日本的工业对外依赖性强,主要原因是 ( )A. 多港湾,海运便利 B. 人口多,城市密集C. 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D. 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11. 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自然条件是 ( )A. 水热条件好 B. 自然灾害少 C. 平原广布 D. 劳动力丰富12. 对比两国工业 ( )A. 印度软件外包市场面向发达国家 B. 印度工业区大多分布在北部C.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 D. 日本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国内 东南亚地处热带地区,与我国山水相连,社会经济往来密切。许多中国人出境旅游选择东南亚。读东南亚部分区域图,完成13~15题。13. 马六甲海峡 ( )A. 位于阿拉伯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B. 沟通了印度洋与大西洋C. 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D. 被称为“海上生命线”14. 东南亚是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之一,我国从泰国进口的热带经济作物可能是 ( )A. 稻米 B. 橡胶 C. 蕉麻纤维 D. 甘蔗15. 东南亚吸引中国游客的优势有 ( )① 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路程短 ② 东南亚名胜古迹众多,如吴哥窟、富士山等③ 华人华侨集中,语言交流障碍小 ④ 这里冰天雪地,能坐狗拉雪橇,体验滑雪的乐趣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③ 缅甸是东南亚重要的柚木生产和出口国,其柚木出口到中国选择公路运输,公路主要为盘山公路。读缅甸及周边地区略图,完成16~18题。16.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缅甸的地势特征为 ( )A. 周高中低B. 中高周低C. 北高南低D. 南高北低17. 采用盘山方式修建公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河流 D. 植被18. 伊洛瓦底江在曼德勒下游河段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是 ( )A. 旅游 B. 发电 C. 养殖 D. 河运 读1950—2020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19~20题。19. 印度的人口特点是 ( )① 人口基数大②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③ 增长速度快④ 人口匀速增长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20. 印度人口数量带来的优势有 ( )① 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 ② 消费群体广大③ 环境压力不大 ④ 就业机会多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当地时间2024年6月1日,据媒体报道,过去24小时内,印度奥里萨邦、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和北方邦等地至少有85人死于可能与炎热有关的疾病。如图为印度孟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21~22题。21. 造成印度5月以来持续高温现象的原因是 ( )A. 西南季风来得早,去得晚,势力弱B. 西南季风来得早,去得晚,势力强C. 西南季风来得晚,去得早,势力弱D. 西南季风来得晚,去得早,势力强22. 面对印度的气候状况,当地的农业部门需要 ( )A. 扩大畜牧业规模,增加乳畜产品数量 B. 增加黄麻、棉花等种植面积,提高经济效益C. 加强气象监测及预报,做好雨季的排涝准备 D. 兴修水利工程,提高农田灌溉能力 俄罗斯茹科夫卡镇自行车生产已有百年历史,大部分零部件需从中国进口,每年七月前必须完成自行车销售。中欧班列(这些列车主要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用于运输集装箱等货物)的开通为当地自行车企业扩大了市场。读俄罗斯简图和茹科夫卡气候图,完成23~25题。23. 茹科夫卡打造自行车工业园的优势条件是 ( )① 靠近铁矿产地,可以就地取材 ② 从原材料到成品过程中有完整产业链③ 距离中国很近,便于销往中国 ④ 工业历史悠久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4. 该地每年七月前必须完成自行车销售,主要原因是 ( )① 冬季寒冷漫长,户外活动不便 ② 内河运输便利,便于销售③ 气温回升,适宜骑行活动 ④ 夏季炎热且多暴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5. 和海运相比,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地从中国进口自行车配件时( )A. 运输总量增加 B. 运输时间缩短 C. 运输成本大幅降低 D. 运输路程增长二、 综合能力题(共3题,共50分)26. [认识亚洲]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就有很大差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亚洲为例,探究“大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及其影响”,请你结合图片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材料二 图1为亚洲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3为亚洲气候类型图。探究一 大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1) 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 (A. 北半球和东半球 B. 北半球和西半球 C. 南半球和东半球 D. 南半球和西半球)。(2分) (2) 纬度位置:地跨热带、 (A. 南寒带和南温带 B. 南温带和北温带 C. 北温带和南寒带 D. 北温带和北寒带),是世界第一大洲。(2分) (3)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三面濒临大洋,没有濒临的大洋是 (A. 北冰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大西洋)。(2分) 探究二 归纳大洲的地形地势特征(4) 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势特征是 (A. 东南高,西北低 B. 中部高,东西低 C. 东高西低 D. 西高东低)。(2分) 探究三 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5) 亚洲东西跨经度广,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递减, (A. 热带季风 B. 亚热带季风 C. 温带大陆性 D.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最广。(2分) (6) 图3中甲地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寒”,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洋流因素)。(2分) 27. [走近国家] 日本和俄罗斯是我国的重要邻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 [地形与河流] 日本地形以 (A. 山地、丘陵 B. 平原 C. 高原 D. 盆地)为主,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地势 (A. 西高东低 B. 北高南低 C. 南高北低 D. 四周高、中间低),河流大多注入北冰洋。(4分) (2) [饮食与建筑] 日本四面环海, (A. 乳畜业 B. 海洋渔业 C. 灌溉农业 D. 养羊业)发达,居民喜食海鲜;俄罗斯人的传统主食大列巴是一种大面包,其原料主要来自 (A. 土豆 B. 玉米 C. 棉花 D. 小麦)。日本传统建筑和屋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以减轻 (A. 寒潮 B. 地震 C. 海啸 D. 干旱)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俄罗斯的传统建筑木刻楞用粗壮的树木垒叠而成,以适应当地 (A. 全年温和湿润 B. 夏季炎热干燥 C. 终年闷热潮湿 D. 冬季寒冷漫长)的气候特征。(8分) (3) [资源与工业] 日本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依靠 (A. 科技发达 B. 疆域辽阔 C. 地处热带 D. 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A. 阿拉伯海 B. 里海 C. 濑户内海 D. 黑海)沿岸。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 (A. 消费品制造业 B. 重工业 C. 绿洲农业 D. 服务外包产业)发达;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利于 (A. 节省运费 B. 发展海运 C. 对外出口 D. 开垦耕地),降低成本。(8分) 28. [区域认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1) 印度与中国山水相连,都紧靠 (A. 唐古拉山脉 B. 昆仑山脉 C. 喜马拉雅山脉 D. 阿尔卑斯山脉),印度河和 (A. 幼发拉底河 B. 恒河 C. 湄公河 D. 长江)孕育了印度的文明,因此做好国际上的邦交关系对彼此都有着非常的意义。(4分) (2) 读甲、丙两图,印度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 (A. 喜马拉雅山南麓 B. 德干高原南部 C. 恒河上中游地区 D. 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平原)。读乙、丙两图,水稻大致分布在年降水量 (A. 500毫米以下 B. 500~1000毫米 C. 1000~2000毫米 D. 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4分) (3) 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24°N以南地区,同学们发现印度直到30°N仍有大面积甘蔗分布。读甲、丙两图可以看出,这主要与北部 (A. 安第斯山脉 B. 阿尔卑斯山脉 C. 昆仑山脉 D. 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寒冷气流使气温偏高有关。(2分) (4) 印度每年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三分之二,被形象地称为 (A. “世界工厂” B. “天然实验室” C. “世界办公室” D. “世界加油站”),被称为印度“硅谷”的城市是 (A. 新德里 B. 孟买 C. 班加罗尔 D. 加尔各答)。中国正向“中国智造”和“中国服务”转型,印度的某些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印度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有 (A. 大量开采矿产 B. 加大工业投入 C. 发展高科技产业 D. 发展第一产业)。目前困扰印度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 (A. 资源问题 B. 环境问题 C. 人口问题 D. 政府问题)。(8分) 1. B 2. A 3. A 4. C 5. A 6. A 7. C 8. D 9. C 10. D 11. A 12. A 13. D 14. B 15. A 16. C 17. B 18. D 19. B 20. A 21. C 22. D 23. D 24. B 25. B26. (1) A (2) D (3) D (4) B (5) C (6) C27. (1) A C (2) B D B D (3) A C B A28. (1) C B (2) C C (3) D (4) C C C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