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地理差异显著1. 自然地理差异地理要素 地理差异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 ,气温逐渐 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 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 状分布,逐级下降 2. 人文地理差异(1) 农业生产的差异: 牧 耕、南 北 。 (2) 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 西 。 (3)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 ,西部 。 (4) 饮食习俗的地方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 ;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居民多喜 ;山西人口味偏 ,以能吃醋闻名。 3.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地 区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 高于0℃年降水量 小于800mm 耕地类型 以 为主 以 为主 粮食作物 主要是 主要是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传统交通 陆路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 ,墙体较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口诀记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南北分,自然人文差异大;北为旱地种小麦,两年三熟一年熟;北河量小会结冰,汛期短来变化大;落叶阔叶冬寒干,湿润半湿暖温带;秦淮以南多水田,水稻年熟两或三;南河量大汛期长,沙少水位变化小;亚热常绿阔叶林,一月零度线以上。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的分布特点B. 我国人口具有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C.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D. 我国交通线具有东疏西密的分布特点 “五一”假期,小丽一家从陕南出发,自驾去革命圣地延安旅游,途中游览了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小丽在登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诗中描写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在假期结束返回途中,他们遇到了高速公路受山体滑坡影响而临时关闭。据此完成2~3题。2.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分布 B. 纬度位置C. 人类活动 D. 地形地势3. 小丽在终南山景区内看到一则标语——“人杰地灵名胜迹,和合南北贯东西”,联想到在地理课堂上学习的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 ( )A. 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B. 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甲、乙两图分别反映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的村落景观。读图,完成4~5题。4. 两图描绘的地区 ( )A. 甲—泼水节为当地传统节日B. 乙—河流结冰期较长C. 甲—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D. 乙—植被以针叶林为主5. 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南方民居多临水而建主要是因为南方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运便利B. 北方多为平顶房是因为北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C. 南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多,尖顶房利于排水D. 南北方传统民居的特点是人类长期适应地理环境的体现6.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特征的区域差异十分显著。关于下图中地理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①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B. 图中②线以南主要是亚热带和湿润地区C. 甲地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 ③线以东地势逐渐降低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迁徙放蜂。读东线放蜂路线示意图,完成7~8题。7. 东线放蜂路线经过的区域 ( )A. 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较丰富B. 地形类型以盆地、高原为主C. 东西差异显著,南北差异较小D. 有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8. 图中蜂农随时间“追花夺蜜”,其放蜂路线沿线呈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 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 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材料二 我国局部地区图。(1) 根据材料二,完成下面框图。① ,② ,③ 。 (2) 《史记》中有“秦岭,天下之大阻”的文字记载。秦岭之“阻”,影响气候,秦岭以北为 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 气候。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符合秦岭以北气候特征的是 。 (3) 汉江流域年降水量在 mm以上,水资源较丰富。渭河流域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 ,渭河平原作物熟制为 。 (4) 总结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河流和植被差异,填写对应的自然要素。① ,② ,③ ,④ 。 第1课时 地理差异显著[核心知识梳理]1. 升高 降低 少 阶梯 2. (1) 西 东 稻 麦 (2) 密 疏 (3) 高 低 (4) 甜 辣 酸 3. 低于0℃ 大于800mm 旱地 水田 小麦水稻 油菜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运 小 厚[课时达标精练]1. D 2. D 3. D 4. C 5. B[综合素养提升]6. C 7. A 8. D 9. (1) 黄河 淮河 长江 (2) 温带大陆性 亚热带季风 C (3) 800 小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温 降水量 气候相关解析6. 甲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降水丰富,河流以降水为主要补给。 7. 由图可知,东线放蜂路线经过的区域大部分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的季风气候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降水较丰富。地形类型以平原、丘陵为主;南北差异显著;有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而非水能资源。 8. 从图中可以看出,蜂农随时间“追花夺蜜”,其路线从我国东南沿海,向北经过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一直到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气候类型依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其放蜂路线沿线呈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2课时 四大地理区域1. 划分依据:综合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2. 四大地理区域名称:a 、b南方地区、c 、d青藏地区。 3. 界线的地理意义及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界 线 地理意义 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A 大致与我国1月份 ℃等温线或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气温、降水(或气候)B 大致与我国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降水C 大致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界线接近 地形1.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位置、轮廓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①表示西北地区B. 两个特别行政区均分布于②区域C.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③区域D. ④表示青藏地区 当代地理学家多依据地形、气候等要素划分中国的地理单元。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示意图,完成2~6题。2. 图中区域甲和区域乙的分界线,同时也是( )A.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3. 位于丙和丁的分界线上的山脉有 ( )① 昆仑山 ② 秦岭 ③ 祁连山 ④ 阴山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4. 下图所示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 )A. 区域甲 B. 区域乙C. 区域丙 D. 区域丁5. 区域甲和区域丙划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 行政因素 B. 地形因素C. 经济因素 D. 降水因素6. 下列四幅图中,最能反映区域乙气候特征的是( ) 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划分成下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7~8题。7. “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大致与以下哪条线吻合 ( )A.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 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D. 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8. 关于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色中国—千里戈壁,黄沙漫漫B. 绿色中国—草原广布,牛羊成群C. 银色中国—小桥流水,绿树成荫D. 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采用“1+4”的模式,由一个主会场和四个分会场构成,四个分会场分别是沈阳、长沙、西安、喀什。读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示意图和分会场相关资料表,完成9~11题。城 市 春晚分会场入选理由沈阳“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西安历史悠久的古都,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喀什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边境城市、我国内陆地区第一个经济特区、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9. 2024年2月9日除夕当天,关于春晚四个分会场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四地中喀什白昼最长B. 四地中沈阳最先迎来日出C. 西安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D. 长沙正午物影长度达一年中最大值10. 众多春晚节目中,有一个分会场的节目极具特色:在起伏的沙丘上,“时光驼队”伴随清脆的驼铃声,穿沙漠,越天山,勾勒出一条商贸往来和文明交流之路,东西方文明在此荟萃交流,各民族文化于此互鉴融通,传统与现代文明就此交相呼应。该分会场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是 ( )A. 新 B. 陕 C. 云 D. 湘11. 关于四个分会场所属地区传统民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沈阳:吃臭豆腐、看浏阳花炮B. 西安:听秦腔、看关中皮影C. 喀什:看冰灯、扭秧歌D. 长沙:戴花帽、吃切糕、逛巴扎12. 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某中学开展“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材料一 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总体来说,区内主要指标应有明显的一致性,区域间有显著的差异性。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重要地理界线和我国自然地理分区图。[探究一: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 观察界线Ⅰ的分布:它与1月 等温线和 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该界线两侧的区域差异表现在 和 两方面。 (2) 观察界线Ⅱ的分布:A、C两地区界线两侧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是否受 (填“夏季风”或“冬季风”)的影响。 (3) 观察界线Ⅲ的分布:它是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该界线两侧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 上。 [探究二: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4) 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某两个地理区域的传统建筑。请任选一个,判断其所位于的地理区域,并分析当地气候对此传统民居的影响(从屋顶坡度、门窗大小、墙壁厚度等方面任选其一进行分析)。 我选择的传统建筑是 ,位于图甲中的地理区域 (填字母)。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对此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 。 第2课时 四大地理区域[核心知识梳理]1. 地理位置 2.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3. 0 800 400 一、二[课时达标精练]1. C 2. C 3. B 4. B 5. D 6. C[综合素养提升]7. A 8. A 9. B 10. A 11. B12. (1) 0℃ 800mm 气温 降水 (2) 夏季风(3) 一、二 地形 (4) 平顶屋 A 当地气候干旱少雨,因此墙厚可以隔热,窗小可以减少风沙侵入,降水少所以平顶(或竹楼 D 当地气候湿热,竹木材质便于就地取材,窗户大便于通风;降水多,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下泻)相关解析7. 读图可知,“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大致为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大致与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吻合;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 8. 千里戈壁,黄沙漫漫和草原广布,牛羊成群都可以形容“金色中国”,即我国的西北地区;“绿色中国”代表我国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的南方地区;“银色中国”代表我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的青藏地区;“黄色中国”代表我国北方地区。 9.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24年2月9日除夕当天,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四地中长沙白昼最长;根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可相关解析知,越往东时间越早,四地中沈阳位于最东边,最先迎来日出;西安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是在夏至日;长沙地区的正午物体影子长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是在冬至日。 11. 沈阳位于东北地区,吃臭豆腐、看浏阳花炮属于湖南长沙;西安位于黄土高原,听秦腔、看关中皮影;喀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看冰灯、扭秧歌属于东北地区;长沙位于湖南省,戴花帽、吃切糕、逛巴扎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1课时地理差异显著 导学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2课时四大地理区域 导学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