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州市第二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学情反馈化学科目试卷(满分90分)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1面和第3面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除作图可用2B铅笔外,其他都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不准使用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Li-7 Na-23 Mg-24 Al-27 Zn-65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1. 近期我国在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超越,向世界展示了一张张“中国名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华为麒麟芯片的主体材料为高纯硅,硅属于金属元素B. 首创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化学式为]的合成,原料和产品均属于氧化物C. 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需要用到铝合金加工成的箔片,这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D. 运载“天问一号”的火箭在发射时“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属于化学变化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 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B.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质量分数约为21%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D.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3. 两会之后,广东省政府提出“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 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 B. 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C. 循环使用教材书 D. 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4.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蒸发 B. 测溶液pHC. 称量固体 D. 配制溶液5.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改变,所以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C. 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知聚乙烯一定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D.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因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6.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执行神舟十九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火箭使用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关于这两种物质说法错误的是A. 中碳、氢、氮原子个数比为1:4:1B. 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C. 和的性质相同D. 该推进剂反应后可能生成水7. 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 二氧化硫 B. 氢气 C. 氯化氢 D. 氨气8. 常温下,(氢氧化锂)是一种可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在国防、电池、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其化学性质与相似,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能与反应 B.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 能与稀硫酸反应 D. 能与铁反应9. 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1℃时,的溶解度是B. 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0%C. 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D. t2℃时,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都没有晶体析出10. 下列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 事实 解释A 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减小 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B 稀盐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C 电解水实验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D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A. A B. B C. C D. D11.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①中铜片上出现划痕,说明黄铜硬度比纯铜大B. ②中碘溶于汽油,几乎不溶于水,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C. 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了化学变化D. ④中浓硫酸的稀释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加入水中12. 如图为一种新型合成氨气的反应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每参加反应,理论上生成B. 、、三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 整个流程过程中不需要额外补充水D. 图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13. 检验、除杂、分离和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A 除去中的 加足量的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B 提纯含有少量的固体 先加入水溶解,蒸发结晶C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加稀硫酸D 鉴别肥皂水、草木灰水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A. A B. B C. C D. D1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分别向等质量锌粉、镁粉和铝粉中加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B.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C. 向稀硫酸中加入蒸馏水后溶液的pHD. 20℃时,向一定量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15. 类价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构建类价二维图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硫元素的类价二维图。(1)a处对应物质的类别是___________(填“酸”或“碱”或“盐”),该物质读作___________。(2)煤炭中的硫元素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硫化氢(化学式___________)和二氧化硫,两种气体混合发生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在丁中补充相应的微观示意图___________(要体现质量守恒定律)。其中,硫化氢气体溶于水会形成氢硫酸,由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填空),因此具有酸的通性。(3)和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实验如图,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___________(填“>”或“<”),两支试管内溶液变成___________色。两支试管内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16. 将化学物质进行合理分类,可以定性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和生产。(1)以下关于物质组成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 氯化钾含有氯和钾两种单质C. 高锰酸钾溶液中的离子:、D. 氢氧化钡溶液中和的个数比是一种可溶于水的暗紫色固体,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酸。请回答下列问题:(2)可用于消毒、水处理、漂白,以下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实验室制 B. 消毒剂 C. 漂白剂 D. 配制波尔多液(3)和都是钾盐,依据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设计两种制备的方案(要求依据两种不同的反应规律)。方案 原料 预期反应化学方程式 依据的反应规律方案1 固体和一种酸 ___________ 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方案2 省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17. 金属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了解金属材料的发展(1)历史上人类使用不同金属的年代大致为:金(公元前4500年)→铁(公元前500年)→锌(公元500年)→铝(公元1827年),其中___________在自然界中可以单质形式存在,其余金属均需要冶炼获得。冶炼金属的早晚主要和___________有关。(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向固体乙中滴加盐酸时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三)金属的冶炼(3)工业上采用高炉炼铁,需要加入赤铁矿、焦炭、石灰石,并不断通入热空气,高炉中发生多个反应,请写出在高炉中生成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四)金属的保护如何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的重大问题。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同学们在实验室里用铁钉和其他物质设计了如图实验。(提示:做干燥剂。装置气密性良好。)(4)一段时间后,U形玻璃管中红墨水左侧液面___________(填“升高”或“下降”或“不变”)。(5)对比a试管和b试管中铁钉生锈情况,得出铁生锈的其中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为探究铁生锈的另一个条件,同学们认为只需要更换b试管内的试剂即可。小亮将b试管中的棉花和固体清除后,___________,重新塞紧胶塞,连接好装置,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玻璃管中红墨水的情况。18.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认识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不同酸就验证酸碱中和反应。(1)试管①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试管②中可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请写出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下列四幅图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的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请按时间先后排序填写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 B.C. D.【任务二】验证中和反应是否发生(3)兴趣小组同学为验证任务一中试管③发生了中和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一:酸碱指示剂 1.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小烧杯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二者发生了中和反应2.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滴入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 ___________方案二:结晶法 用玻璃棒蘸取试管③中溶液在酒精灯上蒸干 有白色固体析出【分析讨论】(4)同学们认为方案二不合理,请写出理由:___________。(5)上述方案一是从___________(填“反应物减少”或“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证明了反应的进行。【任务三】再探中和反应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用pH传感器测得pH随反应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6)图1针筒中盛放了___________。(7)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反应到达c点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 铜丝 B. 无色酚酞试液 C. 大理石 D. 氧化铁【任务四】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8)下列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涂碳酸氢钠溶液B.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 氢氧化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D 烧碱不慎沾到皮肤上用硼酸处理19. 某实验小组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及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每次都加入相同质量的大理石(足量)和的稀盐酸,并记录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所需要的时间,下表是实验的记录:编号 颗粒大小 实验温度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加入稀盐酸体积 时间① 粗颗粒 20℃ 7.3% 25 133② 粗颗粒 20℃ W 25 126③ 粗颗粒 35℃ 7.3% 25 61④ 细颗粒 20℃ 14.6% 25 79(1)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2)实验②和④研究了某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W=___________。(3)为完成上述探究实验,需要用14.6%的盐酸(密度)去配制7.3%的稀盐酸,需要量取14.6%的盐酸___________mL(结果精确到0.1)。量取14.6%的盐酸时,需要用到量筒和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Ⅱ.性质探究:用如图1装置实验,测得三颈烧瓶内气压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4)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_(填“水”或“氢氧化钠溶液”)。(5)如图2所示,“de”段装置内压强明显变小,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0. 氯化铜晶体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作催化剂、消毒剂等。它在潮湿空气中易潮解,易溶于水,受热到100℃容易失去结晶水。用含少量铁的氧化铜制取氯化铜晶体,操作流程如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已知:有关金属阳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时溶液的pH如下表)开始沉淀时的pH 1.9 5.4完全沉淀时的pH 3.2 6.9(1)“酸浸”步骤:稀盐酸能否换成“稀硫酸”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酸浸”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共有___________种。(2)加入试剂A(氧化剂)是为了将转变为,以便在后续操作中将溶液中的铁元素除去。下列常用氧化剂均可将转变为,从产品的纯度考虑,可以选择___________(填序号)作为氧化剂。A. B. C. D.(3)“过滤”步骤:常用氧化铜作为试剂B调节溶液的pH,以除去过量的稀盐酸,请写出相关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为提高产品纯度、降低原料损耗,应将溶液pH范围控制在___________。(4)“结晶”步骤: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析,从滤液中得到晶体的操作为:加热浓缩→___________→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广州市第二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学情反馈化学科目试卷(满分90分)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1面和第3面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除作图可用2B铅笔外,其他都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不准使用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Li-7 Na-23 Mg-24 Al-27 Zn-65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15题答案】【答案】(1) ①. 盐 ②. 硫酸镁(2) ①. H2S ②. ③.(3) ①. > ②. 红 ③.【16题答案】【答案】(1)CD (2)D(3) ①. ②. (合理即可) ③. 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合理即可)【17题答案】【答案】(1) ①. 金##Au ②. 金属活动性强弱(2) ①. 没有 ②. AgNO3、Cu(NO3)2(3)(4)升高 (5) ①. H2O ②. 装入煮沸并迅速冷却的水,浸没铁钉【18题答案】【答案】(1) ①. 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②. (2)ACBD(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4)氢氧化钠溶液在酒精灯上蒸干也有白色固体析出,不能证明白色固体就是氯化钠(5)反应物减少 (6)稀盐酸 (7)AB (8)A【19题答案】【答案】(1)(2)14.6% (3) ①. 54.5 ②. 胶头滴管(4)水 (5)【20题答案】【答案】(1) ① 不能 ②. 4##四 (2)A(3) ①. ②. 3.2≤pH<5.4 (4)冷却结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