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一模模拟(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1-27 S-32 Cl-35.5 Ni-59 K-39 Ba-137 Mn-55 Fe-56 Cu-64 Za-65 Ag-108 N-14 Ca-40第I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 人体缺乏下列哪种元素会引起骨质疏松A. 钙 B. 铁 C. 锌 D. 碘2. 下列物质中,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①水 ②葡萄糖 ③牛奶 ④花生油 ⑤食盐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 B. 蒸发食盐水C. 过滤粗盐 D. 测溶液的4. 下列物质存放在敞口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减轻的是A. 浓盐酸 B. 铁粉C. 氢氧化钠固体 D. 浓硫酸5. 一定条件下,实现的各步转化中,不涉及的反应类型是A. 复分解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6.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A. 硫酸厂的污水中含硫酸,用熟石灰处理B. 用醋酸除去瓶胆内部的碳酸钙水垢C. 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水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D. 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7.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 混合物:空气、溶液 B. 有机物:CO2, CO (NH2)2C 复合肥料:硝酸钾、硫酸铵 D.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8. 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的酸性比b的强 B. 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C. c的碱性比d的弱 D. a和d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9.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 羊毛衫 B. 汽车轮胎 C. 陶瓷碗 D. 钢材10. 如图所示,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盛有另一种物质,挤压滴管滴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鼓起。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是选项 滴管内物质 平底烧瓶内物质A 稀盐酸 锌粒B 水 氧化钙C 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气体D 碳酸钠溶液 稀硫酸A. A B. BC. C D.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每题1-2个正确答案)11. 证据推理是化学重要的学科思维,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是A.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B. 向某固体中加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C. 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酸D. 某物质的组成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12. 如图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一定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量水 C.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滴加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和盐酸 D.向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溶液A. A B. B C. C D. D13.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中少量的CO 在氧气中点燃B 鉴别NaCl溶液和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溶液C 检验稀盐酸中是否含有硫酸 取样,滴加少量溶液D 分离和CaO的混合物 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A. A B. B C. C D. D14. 下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选项 甲 乙 丙 丁A BaCl2 H2SO4 Zn H2B H2SO4 CuO C COC BaCO3 HCl Mg MgOD Zn H2SO4 Cu(OH)2 K2CO3A. A B. B C. C D. D15.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已知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其反应原理为:。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13.7 g 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至室温,再向其中加入 100 g 质量分数为 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4.6 gB. 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C.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1.7%D.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5.3 g第Ⅱ卷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16.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硫酸 ②碳酸氢钠 ③熟石灰 ④石灰石 ⑤棉花 ⑥硫酸铜(1)发酵粉中常含有__________;(2)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的酸是__________;(3)用于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4)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5)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是___________;(6)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17.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用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化学性质如图甲,请回答:(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2)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发生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______(填序号)。A. NaNO3 B. Fe2(SO4)3 C. KCl D. NH4HCO3(3)探究反应②的能量变化,小明将盐酸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测定,由图乙,推测该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再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_色。(4)依据反应④,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填序号)。A. 滴加少量稀盐酸 B. 滴加少量氢氧化钡溶液C. 滴加1~2滴酚酞溶液 D. 滴加少量的氯化钙溶液18. 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 硝酸钾 B 植物油 C 面粉(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A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C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②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比)。③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填序号)。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丙(4)用固体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g。若用已配好的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19.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纯碱制烧碱的反应__________。(2)葡萄糖(C6H12O6)在醇的作用下缓慢氧化变为水和二氧化碳_________。(3)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___________。20.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天津之眼”摩天轮的轿厢使用铝合金材料,利用铝合金的性质是______(填序号)。A. 良好的导电、导热性B. 密度小且抗腐蚀性强(2)工业上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乌铜走银”是我国特有的铜制工艺技术,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该工艺的废料经初步处理后可得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4)我国神舟载人飞船上的天线使用了钛镍合金,其中镍(Ni)和铁的金属活动性相近,该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2价。将8g镍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金属混合物8.5g,则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______g。21. 化学老师交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1)猜想Ⅰ:没变质,全部是__________;猜想Ⅱ:部分变质,既含有又含有;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2)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称取上述氢氧化钠固体样品10.00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静置 ________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②用______蘸取少量①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在一小块试纸上,与______比较,测出 说明久置固体中,还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分析)(3)滴加过量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实验结论)(4)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___________ (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是正确的。(拓展)(5)该小组同学为测定出该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上述白色沉淀过滤、洗净、干燥、称得其质量为,则原试剂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假定试剂中无其他杂质,忽略实验损耗)。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22. 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且B、C、 F物质类别相同,E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E物质的俗称是________。(2)B与足量的D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3)请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3. 海水通过晒制可得粗盐,粗盐中除外,还含有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实验室模拟粗盐制备精盐的过程。(1)步骤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①称取盐样品,用蒸馏水充分溶解;②过滤去除泥沙得溶液A;以上两步操作中均需要使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步骤二:去除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①加入“过量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理论上用过量的_________溶液(填一种物质)代著和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③为了证明所加的盐酸已过量,某同学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 (填一种试剂),若产生___________ (填实验现象),则证明盐酸已过量(3)步骤三:获得产品将溶液B注入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最终得到精盐。2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内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1)猜想一:只含有 猜想二:含有、HCl和猜想三:含有和 猜想四:含有__________________(2)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四是成立的。(3)请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___二 将一颗生锈铁钉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取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其中。 __________三 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第三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 产生气泡(反思与拓展)(4)要使烧杯内溶液溶质只含有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计算:25. 每个青蒿素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 青蒿素中C、H、O三中元素的质量比为27.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29. 烧杯中盛有金属铜和氧化铜的固体粉末10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向烧杯中加入14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硫酸铜溶液。计算:(1)原固体粉末中金属铜的质量。(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3)若用60%的硫酸(密度为1.5g/cm3)配制上述所用14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需要60%的硫酸多少毫升(1cm3=1mL;结果精确到0.1)。九年级化学一模模拟(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1-27 S-32 Cl-35.5 Ni-59 K-39 Ba-137 Mn-55 Fe-56 Cu-64 Za-65 Ag-108 N-14 Ca-40第I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C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每题1-2个正确答案)【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BC【14题答案】【答案】BC【15题答案】【答案】AD第Ⅱ卷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16题答案】【答案】(1)② (2)①(3)③④ (4)③(5)③⑥ (6)⑤【17题答案】【答案】(1)溶液变红 (2)BD(3) ①. 放热 ②. 红 (4)BD【18题答案】【答案】 ①. A ②. B ③. 相等 ④. 1:2 ⑤. C ⑥. 3 ⑦. 50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19题答案】【答案】(1)Na2CO3+Ca(OH)2=CaCO3↓+2NaOH(2)C6H12O6+6O26CO2+6H2O(3)2NaOH+CO2=Na2CO3+H2O【20题答案】【答案】(1)B (2)Fe2O3+3CO2Fe+3CO2(3)Zn(NO3)2(4)6.4【21题答案】【答案】(1)NaOH(2) ①. 产生白色沉淀 ②. 玻璃棒 ③. 标准比色卡 ④. NaOH(3)除去样品中的碳酸钠(4)猜想Ⅱ (5)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x=5.3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10.0g 5.3g=4.7g原试剂中NaOH的质量分数=×100%=47%答:原试剂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47%。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22题答案】【答案】(1) ①. ②. 烧碱##火碱##苛性钠(2)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3)【23题答案】【答案】(1)引流(或引流,防止液体洒出等)(2) ①. ②. ③. 氢氧化钡##Ba(OH)2 ④. 紫色石蕊试液(合理即可) ⑤. 溶液变红(3) ①. 蒸发皿 ②. 大部分固体析出时【24题答案】【答案】(1)和HCl(2)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能共存(3) ①. 溶液变红 ②. 铁锈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③. 锌粒(4)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25~28题答案】【答案】25.26.27.28.【29题答案】【答案】(1)烧杯中盛有金属铜和氧化铜的固体粉末10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氧元素的质量= ,氧化铜的质量= ,原固体粉末中金属铜的质量:10g-8g=2g答:原固体粉末中金属铜的质量2g。(2)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硫酸的质量为所得溶液的质量:8g+140g=148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8%。(3)需要60%的硫酸的体积=(9.8g÷60%)÷1.5g/cm3=10.9cm3=10.9mL答:需要60%的硫酸10.9m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