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和平区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一模模拟(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1-27 S-32 Cl-35.5 Ni-59 K-39 Ba-137 Mn-55 Fe-56 Cu-64 Za-65 Ag-108 N-14 Ca-40
第I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 人体缺乏下列哪种元素会引起骨质疏松
A. 钙 B. 铁 C. 锌 D. 碘
2. 下列物质中,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①水 ②葡萄糖 ③牛奶 ④花生油 ⑤食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蒸发食盐水
C. 过滤粗盐 D. 测溶液的
4. 下列物质存放在敞口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减轻的是
A. 浓盐酸 B. 铁粉
C. 氢氧化钠固体 D. 浓硫酸
5. 一定条件下,实现的各步转化中,不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A. 复分解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
6.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
A. 硫酸厂的污水中含硫酸,用熟石灰处理
B. 用醋酸除去瓶胆内部的碳酸钙水垢
C. 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水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D. 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7.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混合物:空气、溶液 B. 有机物:CO2, CO (NH2)2
C 复合肥料:硝酸钾、硫酸铵 D.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
8. 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的酸性比b的强 B. 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C. c的碱性比d的弱 D. a和d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9.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羊毛衫 B. 汽车轮胎 C. 陶瓷碗 D. 钢材
10. 如图所示,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盛有另一种物质,挤压滴管滴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鼓起。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是
选项 滴管内物质 平底烧瓶内物质
A 稀盐酸 锌粒
B 水 氧化钙
C 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气体
D 碳酸钠溶液 稀硫酸
A. A B. B
C. C D. 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每题1-2个正确答案)
11. 证据推理是化学重要的学科思维,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是
A.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B. 向某固体中加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C. 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酸
D. 某物质的组成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2. 如图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向一定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量水 C.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滴加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和盐酸 D.向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溶液
A. A B. B C. C D. D
13.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中少量的CO 在氧气中点燃
B 鉴别NaCl溶液和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溶液
C 检验稀盐酸中是否含有硫酸 取样,滴加少量溶液
D 分离和CaO的混合物 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14. 下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BaCl2 H2SO4 Zn H2
B H2SO4 CuO C CO
C BaCO3 HCl Mg MgO
D Zn H2SO4 Cu(OH)2 K2CO3
A. A B. B C. C D. D
15.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已知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其反应原理为:。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13.7 g 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至室温,再向其中加入 100 g 质量分数为 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4.6 g
B. 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
C.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1.7%
D.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5.3 g
第Ⅱ卷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6.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硫酸 ②碳酸氢钠 ③熟石灰 ④石灰石 ⑤棉花 ⑥硫酸铜
(1)发酵粉中常含有__________;
(2)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的酸是__________;
(3)用于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
(4)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5)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是___________;
(6)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
17.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用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化学性质如图甲,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发生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______(填序号)。
A. NaNO3 B. Fe2(SO4)3 C. KCl D. NH4HCO3
(3)探究反应②的能量变化,小明将盐酸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测定,由图乙,推测该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再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_色。
(4)依据反应④,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填序号)。
A. 滴加少量稀盐酸 B. 滴加少量氢氧化钡溶液
C. 滴加1~2滴酚酞溶液 D. 滴加少量的氯化钙溶液
18. 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硝酸钾 B 植物油 C 面粉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比)。
③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填序号)。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丙
(4)用固体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g。若用已配好的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g。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9.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纯碱制烧碱的反应__________。
(2)葡萄糖(C6H12O6)在醇的作用下缓慢氧化变为水和二氧化碳_________。
(3)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___________。
20.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天津之眼”摩天轮的轿厢使用铝合金材料,利用铝合金的性质是______(填序号)。
A. 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B. 密度小且抗腐蚀性强
(2)工业上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乌铜走银”是我国特有的铜制工艺技术,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该工艺的废料经初步处理后可得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4)我国神舟载人飞船上的天线使用了钛镍合金,其中镍(Ni)和铁的金属活动性相近,该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2价。将8g镍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金属混合物8.5g,则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______g。
21. 化学老师交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1)猜想Ⅰ:没变质,全部是__________;
猜想Ⅱ:部分变质,既含有又含有;
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称取上述氢氧化钠固体样品10.00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静置 ________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
②用______蘸取少量①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在一小块试纸上,与______比较,测出 说明久置固体中,还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分析)
(3)滴加过量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4)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___________ (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是正确的。
(拓展)
(5)该小组同学为测定出该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上述白色沉淀过滤、洗净、干燥、称得其质量为,则原试剂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假定试剂中无其他杂质,忽略实验损耗)。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2. 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且B、C、 F物质类别相同,E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E物质的俗称是________。
(2)B与足量的D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请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3. 海水通过晒制可得粗盐,粗盐中除外,还含有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实验室模拟粗盐制备精盐的过程。
(1)步骤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①称取盐样品,用蒸馏水充分溶解;②过滤去除泥沙得溶液A;
以上两步操作中均需要使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步骤二:去除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①加入“过量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理论上用过量的_________溶液(填一种物质)代著和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
③为了证明所加的盐酸已过量,某同学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 (填一种试剂),若产生___________ (填实验现象),则证明盐酸已过量
(3)步骤三:获得产品
将溶液B注入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最终得到精盐。
2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内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1)猜想一:只含有 猜想二:含有、HCl和
猜想三:含有和 猜想四: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四是成立的。
(3)请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___
二 将一颗生锈铁钉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取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其中。 __________
三 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第三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 产生气泡
(反思与拓展)
(4)要使烧杯内溶液溶质只含有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计算:
25. 每个青蒿素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
26. 青蒿素中C、H、O三中元素的质量比为
27.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9. 烧杯中盛有金属铜和氧化铜的固体粉末10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向烧杯中加入14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硫酸铜溶液。计算:
(1)原固体粉末中金属铜的质量。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若用60%的硫酸(密度为1.5g/cm3)配制上述所用14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需要60%的硫酸多少毫升(1cm3=1mL;结果精确到0.1)。
九年级化学一模模拟(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1-27 S-32 Cl-35.5 Ni-59 K-39 Ba-137 Mn-55 Fe-56 Cu-64 Za-65 Ag-108 N-14 Ca-40
第I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每题1-2个正确答案)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BC
【14题答案】
【答案】BC
【15题答案】
【答案】AD
第Ⅱ卷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6题答案】
【答案】(1)② (2)①
(3)③④ (4)③
(5)③⑥ (6)⑤
【17题答案】
【答案】(1)溶液变红 (2)BD
(3) ①. 放热 ②. 红 (4)BD
【18题答案】
【答案】 ①. A ②. B ③. 相等 ④. 1:2 ⑤. C ⑥. 3 ⑦. 50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9题答案】
【答案】(1)Na2CO3+Ca(OH)2=CaCO3↓+2NaOH
(2)C6H12O6+6O26CO2+6H2O
(3)2NaOH+CO2=Na2CO3+H2O
【20题答案】
【答案】(1)B (2)Fe2O3+3CO2Fe+3CO2
(3)Zn(NO3)2
(4)6.4
【21题答案】
【答案】(1)NaOH
(2) ①. 产生白色沉淀 ②. 玻璃棒 ③. 标准比色卡 ④. NaOH
(3)除去样品中的碳酸钠
(4)猜想Ⅱ (5)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
x=5.3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10.0g 5.3g=4.7g
原试剂中NaOH的质量分数=×100%=47%
答:原试剂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47%。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烧碱##火碱##苛性钠
(2)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3)
【23题答案】
【答案】(1)引流(或引流,防止液体洒出等)
(2) ①. ②. ③. 氢氧化钡##Ba(OH)2 ④. 紫色石蕊试液(合理即可) ⑤. 溶液变红
(3) ①. 蒸发皿 ②. 大部分固体析出时
【24题答案】
【答案】(1)和HCl
(2)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能共存
(3) ①. 溶液变红 ②. 铁锈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③. 锌粒
(4)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5~28题答案】
【答案】25.
26.
27.
28.
【29题答案】
【答案】(1)烧杯中盛有金属铜和氧化铜的固体粉末10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氧元素的质量= ,氧化铜的质量= ,
原固体粉末中金属铜的质量:10g-8g=2g
答:原固体粉末中金属铜的质量2g。
(2)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硫酸的质量为
所得溶液的质量:8g+140g=148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8%。
(3)需要60%的硫酸的体积=(9.8g÷60%)÷1.5g/cm3=10.9cm3=10.9mL
答:需要60%的硫酸10.9m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