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标准。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A.以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为主 B.空间结构简单,居住区规模最大C.各功能区分化明显,界线明确 D.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2.图中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城乡一体,区位优越 B.布局合理,方便出行C.邻里和睦,环境舒适 D.等级有序,设施完善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两个公交站台(甲、乙)分布示意图和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4.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A.M方向近郊区 B.M方向近商业区 C.N方向近文化区 D.N方向近行政区5.下图为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图中四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1948年,丹麦一家城镇规划协会发布了“哥本哈根指状规划”。该规划的原则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新型城镇,要求各城镇具备特殊职能,分工明确;二是依托铁路干线,形成“指状城市”;三是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并对一些贫瘠的土地进行开发;四是保留现有绿色开敞空间。规划建议在各个“手指”之间保留和营造楔形绿色开放区域并尽可能地使其延伸至中心城区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哥本哈根指状规划”得以实施的自然基础是( )A.暖湿的气候 B.广阔的海域C.平坦的地形 D.密布的水网7.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市场 D.水源8.“哥本哈根指状规划”的实施,可以( )A.降低人口密度 B.优化城乡用地结构C.促进城市竞争 D.提高乡村人口比重下表为某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距市中心距离(km) 0 1 2 3 4 5 6 7 8 9各种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相对数) 商店 150 100 50 25 5 0 0 0 0 0住宅 72 60 48 36 24 12 0 0 0 0工业 30 27 24 21 18 15 12 9 6 39.有关该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距市中心距离2千米内付租能力最低的是住宅区B.城市的功能分区只受地租因素的影响C.城市规模越大,功能区的种类越多D.工业区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远近递变最慢10.从付租能力看,住宅区到市中心的最佳距离范围约为( )A.0~2千米左右 B.0~4千米左右C.3~4千米左右 D.大于5千米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城区地价等值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与其他区域相比,近年来④地地价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逆城市化发展 B.原有基础设施完善 C.外来人口迁入 D.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将地转给他人使用而的收入。肥力地租即农地地租,当区位地租低于肥力地租时,就不适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T1、T2两个时期的区位地租与肥力地租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城市市中心区位地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交通条件改善 B.环境质量提升 C.用地竞争激烈 D.人口数量增加14.由T1到T2:时段,该城市( )A.市中心人口减少 B.城区由丙扩展到丁C.出现逆城市化 D.城郊农业快速发展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有桩式”公共单车和“无桩式”公共单车(下图)。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新能源电动车)也开始蓬勃发展。目前,共享汽车平台START已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完成下面小题。15.现在“有桩式”公共单车几乎“无人问津”,该现象对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缓解出行压力 B.妨碍市容市貌C.挤占人行通道 D.造成资源浪费16.下列关于共享新能源汽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节省家庭或个人出行支出 B.减轻城市交通拥堵C.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D.解决大城市的“雾霾”问题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设计的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是许多城市的发展方向。下图为我国南方某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建设生态城市有利于提高( )A.市中心的气温 B.市中心产业集聚程度C.生活空间宜居程度 D.郊区交通通达度18.该城市中“动植物园苗圃”的主要环境功能是( )A.防风固沙地 B.加快下渗 C.减轻污染 D.减少蒸腾读“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与世界城镇化水平比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示时期内,表述正确的是( )A.1980年,世界城镇化水平约为40% B.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首超世界C.我国城镇化增长速度略慢于世界 D.世界乡村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在增加20.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比城镇突出,主要原因有( )A.城乡经济发展平衡 B.农村经济发展较快C.农村人口出生率高 D.人口迁移的年龄结构我国传统民居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海草房以厚石砌墙,一般有两面屋顶,也有垒垛形的三角形屋顶,屋顶用晒干的海草苫盖,最厚处达4米,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如下图)。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海草房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A.雨季较长、台风频发 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C.雨多风大、冬寒夏热 D.夏多暴雨、冬多降雪22.海草房作为传统的生态民居,属于( )A.民风民俗 B.文化景观 C.非物质遗产 D.非物质文化客家人历史上为躲避战乱迁居在赣、闽、粤等交界的山区,其民居四角楼(见下图)建筑文化底蕴深厚,在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四角楼建筑平面严格遵从中轴对称的格局,重心位置一般是上厅或祠堂,主人住在中轴两边的厢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四角楼外墙多光滑、少装饰,开窗小、外宽内窄,是为了( )A.防御游匪滋扰 B.遮挡盛夏阳光 C.稳固墙体立面 D.抵御台风侵袭24.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四角楼多选址在( )A.背阴洼地 B.背阴缓坡 C.向阳洼地 D.向阳缓坡25.四角楼的布局体现当时的文化特征是( )A.交流频繁,热情好客 B.志在四方,重商重利C.合族聚居,尊卑有序 D.重武轻文,救人急难二、综合题26.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功能区是 ;乙功能区是 。(2)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有 等。(3)图中批发市场区位选择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4)在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理由是什么 。(5)说明在进行城市功能分区时需遵循的原则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9个省辖(管)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下图为中原城市群范围示意图。材料二:下表示意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年份(年) 特大城市数量(个) 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1960 114 62 52 29.5 30.4 28.41980 222 103 119 34.0 33.4 34.62000 408 129 279 40.8 34.0 44.2材料三:下图示意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状况。(1)结合材料,说明城镇化的标志有哪些?(2)结合材料二,简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区别。(3)根据材料三可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迅速,因此很多城市出现了“城市病”。请问常见的城市病有哪些并提出治理建议。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该城市①、②、③工业区分别为纺织工业区、石料开采工业区和钢铁工业区。(1)说出图示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2)评价图中①、②、③工业区布局是否合理。(3)该城市计划将长途汽车客运总站由图中④地搬迁至⑤地,分析搬迁的原因。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北京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重点保护一批中心城区“胡同—四合院”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2)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广州西关大屋还体现了哪些独特的岭南文化?(3)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4)规划中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的关系,你认为对“胡同—四合院”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的改造应遵循什么原则?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C B B C A B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C D A D C B A D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C B A D C26. 住宅区 工业区 吸烟滞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任答两项即可) 交通便利 地租较低 d 理由:①远离工业区;②地势高且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③位于城区河流上游。 ①各功能区力求完整连片;②提高用地经济效益并满足环保、安全要求;③功能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又互不干扰;④空间组合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需要。27.(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提高。(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出现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城市病;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社会不太安定等。措施:适当控制城市规模,对城区进行合理规划;在大城市周围建新城或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28.(1)市中心为商业区,外围为住宅区,住宅区外围为工业区;城市地域结构为同心圆模式。(2)①工业区以污染较轻的纺织工业为主,对河流和住宅区的环境污染较小,布局合理;②为石料开采工业区,粉尘多,有噪声,对附近住宅环境污染严重,布局不合理;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③工业区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较大,布局不合理。(3)⑤地位于郊外,交通压力小,且靠近火车站,铁路、公路联运,方便乘客换乘;市内长途客运车辆通行减少,可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运输压力。29.(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2)兼容性;商业文化。(3)多代同堂(或多子多福),以显家族之兴旺(人丁兴旺)。会促进人口的增长。(4)依法保护;“护旧建新,同步发展”;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协调配置新旧建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