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春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调研
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醉翁亭记》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日出而林霏开 B.水落而石出
C.临溪而渔 D.酿泉为酒
2.鸡仔饼是一种传统小吃,配料中的肥肉丁富含的营养素为
A.油脂 B.维生素 C.糖类 D.无机盐
3.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的目的是
A.缓解温室效应 B.使可燃物分子变小
C.使其充分燃烧 D.减少参加反应的氧气量
4.下列化学用语及其表述都正确的是
A.FeCO3碳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O3:三个氧原子
C.:两个氨分子 D.BaCO3:硝酸钡
5.自恩施玉露、利川红成为鄂茶代表礼遇国宾之后,这“一红一绿”可以说是香飘世界:红茶在发酵过程当中,鞣酸都被凝固了,所以没有绿茶那么涩,下列关于鞣酸(C76H52O4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鞣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46个氧原子构成
B.鞣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6:46
C.鞣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3.6%
D.鞣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g
6.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自来水 B.冰水
C.豆浆 D.牛奶
7.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速率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B 用体温计测体温 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液氮和氮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由同种分子构成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8.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D.②中游码在6g处,则食盐实际质量为16g
9.归纳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能解离出氢离子,能解离出氢离子的物质都是酸
B.浓硫酸能使纸张脱水炭化,浓盐酸也能使纸张脱水炭化
C.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D.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而呈电中性,分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也相等而呈电中性
10.向一定质量的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溶质的质量随加入锌粉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时,溶液为Zn(NO3)2和的混合溶液
B.b点时,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减小
C.c点时,溶液呈蓝色
D.d点时,过滤所得滤渣为Cu和Ag的混合物
11.掷实心球是重庆市体育中考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测试项目。考试用的实心球外壳的材质为橡胶,工业上可用氯丁二烯(化学式C4H5Cl)合成橡胶,下列关于氯丁二烯说法正确的是
A.氯丁二烯由三个元素组成
B.氯丁二烯由10个原子构成
C.氯丁二烯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氯丁二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 加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 加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鉴别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湿润的pH试纸
D 除去四氧化三铁中混有的铁 在空气中点燃
A.A B.B C.C D.D
过去,疟疾曾是困扰人们多年的传染性疾病,1972年,科学家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对疟疾治疗有重大作用,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据统计,每年仅在非洲地区,青蒿素()就能够挽救约10万人的生命。提取青蒿素的常用步骤是通过切碎、浸取、溶解、过滤、挥发溶剂。根据内容,请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
B.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C.青蒿素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D.青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足量的白磷和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B.实验成功标志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接近1处
C.实验过程中集气瓶的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D.该装置加入水用来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15.下列图像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
A.向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片、镁片中不断加入浓度相同的稀盐酸
二、非选择题(40分)
16.下面是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
(2)此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名称);
(3)两种反应物的分子的相同点是 。
17.为配制20℃时的饱和NaC1溶液,并粗略测定此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某化学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分析下列实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称取20.0gNaCl固体;
②20℃时,量取50mL水倒入烧杯中;
③将NaCl逐步加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至不再溶解;
④分离出未溶解的NaCl,并称得所有剩余NaCl质量为2.0g。
(1)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步骤④中,分离出未溶解NaCl的操作名称是 。
(3)上述实验中不会使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E.
(4)经实验测定,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g。
(5)步骤②中,若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对所配制Na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ω)及所测NaCl溶解度(S)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ω偏大,S偏大 B.ω偏小,S偏小 C.ω不变,S偏大
1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性质实验的有关装置:
(1)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A装置制取的氧气来完成D实验,则收集装置最好选用 (填字母)。D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19.碳酸钾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工业上主要用碳酸钾制造钾玻璃等无机化学品,也可用于脱除工业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请结合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观察与记录】通过观察试剂瓶中的碳酸钾:它是一种白色粉末。
【猜想与证明】从物质类别看,碳酸钾应该具有盐类的性质。实验证明如下:
①称取0.5g碳酸钾,加20mL蒸馏水溶解。
(1)②取少许所配溶液,再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明显现象发生。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碳酸钾与氯化钙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
(2)③另取少许所配溶液,缓缓滴加稀盐酸并振荡,观察到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查阅资料得知:在实验过程中,先发生,后发生 (写出化学方程式)。
(3)④碳酸钾溶液呈碱性。取一定量草木灰,加水浸泡,取上层清液测定其pH,测得碳酸钾溶液的pH (填“>”“<”或“=”)7。
【实践与应用】
(4)从碳酸钾组成分析,草木灰可用作 (填“钾肥”“氮肥”“磷肥”或“复合肥”)。
(5)从碳酸钾性质分析,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即用作氮肥的铵盐)混合使用的原因是 。
【思考与拓展】
(6)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吸收。其中用多孔球泡(内空球体,球面有许多小孔能通气)比直接用导管插入溶液的吸收效果好,原因是。实验中,需要监测溶液是否还有较强吸收的能力,方法之一: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 (补充操作、现象及结论;可供选择的试剂:NaOH溶液、KCl溶液、稀硫酸)。

20.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n 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c.p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 和 NaOH
d.m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 4 种微粒
(3)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
(4)下图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B 装置种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②C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 A 装置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
(5)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 10 g 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 100 g 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7 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A C A D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C C D
16.(1)
(2)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
(3)均含氧原子/均由两种原子构成/一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原子
【详解】(1)
由图可知,图中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图中参加反应的是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2个一氧化氮分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应生成1个氮分子和2和二氧化碳分子,故B图应画为。
(2)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中原子的质量和种类保持不变,由图可知,此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故填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
(3)由图可知,两种反应物的分子分别是一氧化碳分子和一氧化氮分子,两种反应物的分子的相同点是均含氧原子或均由两种原子构成或一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原子,故填均含氧原子或均由两种原子构成或一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原子。
17.(1)加速氯化钠溶解
(2)过滤
(3)A
(4)36
(5)C
【详解】(1)步骤③是将氯化钠固体进行溶解,故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2)步骤④中是将未溶解NaCl固体和氯化钠溶液分开,故该操作是过滤;
(3)A、上述操作中不需要加热,故不需要用到酒精灯,符合题意;
B、过滤时需要用到漏斗,不符合题意;
C、量取水时需要用到量筒,不符合题意;
D、量取水时需要用到胶头滴管,不符合题意;
E、称量氯化钠时需要用到托盘天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时,50mL的水(即50g)最多溶解了20g-2g=18g氯化钠,说明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固体,故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5)因温度不变,故氯化钠溶解度不变,则所配制Na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因为仰视量筒读数,则所得溶剂增多,故能溶解氯化钠增加,故所测NaCl溶解度偏大;
故选C。
18.(1)铁架台
(2)
(3) B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
(2)装置A中试管口处有棉花,故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完成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考虑到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造成空气污染,可用碱溶液或水将二氧化硫吸收,因此可用B装置来收集氧气,方便在集气瓶底留有少量的水,来吸收二氧化硫,同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19.(1)生成物中有沉淀产生
(2)
(3)>
(4)钾肥
(5)草木灰能与铵态氮肥发生反应生成氨气,使化肥失效
(6)滴入少量稀硫酸,观察现象;若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则碳酸钾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已经很小;若没有立刻产生大量气泡,说明碳酸钾还有较强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详解】(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生成气体、沉淀或水,碳酸钾与氯化钙会生成沉淀
(2)生成的碳酸氢钾会继续和稀盐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由题意可得碳酸钾溶液呈碱性故pH>7
(4)碳酸钾的化学式为K2CO3,可得出属于钾肥
(5)草木灰显碱性与铵态氮肥发生反应生成氨气会使化肥失效
(6)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吸收CO2。其中用多孔球泡(内空球体,球面有许多小孔能通气)比直接用导管插入K2CO3溶液的吸收效果好,原因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实验中,需要监测K2CO3溶液是否还有较强吸收CO2的能力,方法之一: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一段时间后才出现气泡。
20.(1)单质
(2)cd
(3)浓硫酸:吸水性导致溶剂变多;浓盐酸:挥发性导致溶质变少
(4) 红棕色粉末变黑 取样,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含Na2CO3,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变红则溶质为Na2CO3、NaOH;若不变红则溶质为Na2CO3
(5)解: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0g+100g-106.7g=3.3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x=7.5g
则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75%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详解】(1)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不可能是单质;
(2)a、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值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错误;
b、n点所示溶液的pH值等于7,所以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颜色不变,错误;
c、p点所示溶液的pH值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正确;
d、m点溶液呈酸性,含有氢离子,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溶液中也含有水分子,所以溶液中含有氢离子、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四种微粒,正确。
故选cd;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溶剂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逐渐减小,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4)①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红棕色粉末渐变为黑色;
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取样,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含Na2CO3,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变红则溶质为Na2CO3、NaOH;若不变红则溶质为Na2CO3;
(5)见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