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庆七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段考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相应的方框内粘贴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4.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至第三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根据定量与定性的指标,可将我国划分为四个生态大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①自然地理特征②经济发展水平③行政区划④生态系统特征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 四个生态大区按照区域的性质划分属于( )A. 自然区域 B. 行政区域 C. 经济区域 D. 文化区域3. 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C.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淮河是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同时也是皖北与江淮之间的分界线,而长江则是皖南与江淮的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 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主要是因为A. 淮河南北植被差异明显 B. 历史上黄河曾夺淮入海C. 淮河源头位于秦岭山脉 D. 自然地理分异指标显著5. 明清时期,皖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皖北,主要是A 长江水运比淮河发达 B. 山地物产比平原丰富C. 两地气候差异明显 D. 皖南种植业更发达读我国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 下列有关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地理特征及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降水稀少,沙漠化问题突出 B. 降水变率大,水土流失严重C. 土壤深厚肥沃,农作物单产高 D. 矿产资源丰富,重化工业发达7. 南方农牧交错带东西两侧农业生产活动差异显著,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 交通条件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地域文化焦作市煤炭、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百年煤城”和老工业基地。20世纪末,为了解决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问题,焦作积极推动工业多元化,形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铝工业、煤盐联合化工、能源和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同时发展山水旅游,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下图示意焦作市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焦作市发展煤炭工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 矿产丰富,水源充足 B. 位置居中,交通便利C. 科技先进,环境优美 D. 历史悠久,劳动力丰富9. 资源型城市往往会在资源枯竭后走向衰落,根本原因是( )A. 产品附加值低 B. 环境污染严重 C. 产业结构单一 D. 劳动力成本上升10.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焦作经验”是( )A. 依据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替代产业 B. 利用人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C. 引进资金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 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图为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 促进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城市规模 B. 农业基础 C. 产业结构 D. 交通运输12. 武汉都市圈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武汉辐射能力 B. 周围城市数量 C. 武汉地理位置 D. 区域经济水平13. 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主要措施,正确的是( )A. 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B. 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C. 强化地方保护提升竞争力 D. 依托资源振兴传统产业四川省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的科技城,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但其工业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低,工业产业结构单一。下图为2008~2020年绵阳市产业结构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2008~2020年绵阳市( )A. 产业结构逐渐失衡 B. 第一产业产值逐年降低C. 第二产业占比先降后升 D. 第三产业占比波动增加15. 绵阳市工业产业结构单一的主要原因是( )A. 矿产资源枯竭 B. 重点发展电子产业 C. 缺少科技人才 D. 区域环境污染严重16. 提高绵阳市工业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可以( )A. 禁止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B. 降低农业生产投入C. 以优势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D. 改善城市规模结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西安和成都,建立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其区域大致包括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20万~30万km2,包含约50座城市。材料二:我国“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1)结合材料,说明“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加强经济合作的主要途径。(2)西安是关中城市群的核心,简述其在“西三角经济圈”发展中的优势条件。(3)目前,“西三角经济圈”内建设了多条客运专线,简述客运专线对“西三角经济圈”积极影响。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安市沿海岩浆活动频繁,花岗岩矿床储量巨大,品种繁多,为饰面石材开采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审批手续把控不严,肆意开采石矿,采用凹陷开采方式,遗留下来众多的石窟(如图1)。2015年2月,南安市退出饰面石材矿山开采行业。今后,石材石雕业规划,发展建立全市石材石雕产品设计中心、石材机械研制装备中心、石材质量检测中心等。矿产开采有剥离土等固体废弃物,可以洗选分筛机制砂,洗选排水采用多级沉淀、循环利用,沉淀的泥土用于制作建筑用砖。石材加工有废弃石粉,可以取代砂子用于水泥砂浆、生产混凝土空心砖、人造石、仿瓷涂料等。材料二:南安石井杨子山曾是当地主要采石区域。这里矿坑众多,几处大型矿坑深达百米。史料记载,泉州最早的书院就在杨子山(南安市石井),现在仍留有遗址,山上碑记、崖刻丰富。(1)说明南安石材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哪些环境问题。(2)分析南安市退出饰面石材矿山开采行业后,石材产业的发展方向。(3)请你为石井杨子山可持续发展提建议。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市和全国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也是亚太地区的重要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材料二:昆山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邻上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昆山承接上海溢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奠定了乡镇工业的基础。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奔波两地,对昆山经济发展起了助力作用。随着上海地铁11号延伸至昆山,以及公共交通卡的通用,2017年超过860万人次的上海游客到昆山休闲旅游。材料三:如图1为昆山和上海位置示意图,如图2为近代以来上海支柱工业变化示意图。(1)概括近代以来上海支柱工业的演变特点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2)分析上海对昆山辐射功能的具体表现。(3)从区域关联角度,简述昆山与上海协同发展的措施。安庆七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段考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相应的方框内粘贴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4.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至第三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题答案】【答案】1. C 2. A 3. A【4~5题答案】【答案】4. D 5. A【6~7题答案】【答案】6. B 7. C【8~10题答案】【答案】8. C 9. C 10. A【11~13题答案】【答案】11. D 12. A 13. A【14~16题答案】【答案】14. D 15. B 16. 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西三角为长三角提供能源、矿产等资源;提供充足廉价劳动力;提供广阔的内地市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2)处于陇海铁路干线上,交通便利;省内及周边地区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聚集着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中院校,科研力量雄厚;六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工业基础好等。(3)完善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加速人员流通,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地区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18题答案】【答案】(1)石材开采会植被破坏,导致地面裸露,易发生水土流失;地表和植被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石材加工会产生大量粉尘,污染空气;加工过程产生噪声污染;机械加工石材产生的水污染;废弃的边角料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2)加强对矿山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延长产业链;积极研究开发高新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加强国内外先进开采加工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的引进;矿山废物循环利用,资源化。(3)废弃矿山进行复垦复绿,修建矿山公园;利用人文旅游资源(书院、碑记、崖刻)等,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科创产业小镇(如石雕艺术品产业等)。【19题答案】【答案】(1)过程:由轻纺工业向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工业演变;影响因素:工业基础好;人才密集,科技发达;国家优惠政策。(2)昆山市承接上海溢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上海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助推经济发展;便捷的交通使昆山与上海联系更加紧密,带动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3)产业分工协作;构建现代化快速交通网;加强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优化城市布局及空间结构;共管共治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