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3月)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3月)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阜南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市场 C.政策 D.人才
2.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新兴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黑土滩”是高寒草甸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严重退化形成的黑褐色“秃斑”状裸露土地。玛曲县地处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处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玛曲“黑土滩”多分布于冬季牧场。牧民选择牧场通常重滩地轻山地、重阳坡轻阴坡,每年6月中下旬自冬季牧场进入夏季牧场,10月底~11月上旬再次进入冬季牧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玛曲“黑土滩”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是( )
A.土地沙化 B.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石漠化
4.玛曲“黑土滩”多分布于冬季牧场,主要是因为( )
A.多次转场,牲畜踩踏强度较大
B.夏季牧场资源有限,载畜量小
C.山地牧场超载放牧,植被恢复难度大
D.冬季牧场放牧时间长,破坏草类根系
黄河流域上游包含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中游包含陕西、山西,下游包含河南、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两个因素相互影响,构建了沿黄9个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下图示意2011年与2021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比较,二者耦合协调度数值越大,其互相发展的协调程度就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11年、2021年,黄河流域经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 )
①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②年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
③河南省提升幅度大于陕西省④黄河下游远低于黄河上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1-2021,山东省经济高质量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均处于优质协调状态,其主要原因是该省( )
A.经济发达,城乡融合较好 B.创新产业较多,产城融合好
C.城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 D.乡村产业结构合理,生态优良
在我国乡村发展历程中,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县城和乡村的投资力度增大,县城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愈发突出,镇逐渐成为城乡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下图示意广东某典型县域“县—镇一村”空间服务结构的演变。完成下面小题。
7.服务结构模式由阶段Ⅰ向阶段Ⅱ演变直接得益于( )
A.县城的范围扩大 B.交通条件的改善
C.农业规模化推广 D.建制镇企业发展
8.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的建制镇( )
A.村民就业比例降低 B.服务空间范围缩小
C.医疗教育水平降低 D.商品交易类型减少
9.当前建制镇对农村地区服务职能依然突出的县域可能是( )
A.大城市周边直接管辖县 B.平原上以农业为主的县
C.经济水平落后的山区县 D.行政区划面积较小的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能正确表达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11.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地处华北平原的北京、天津、河北地理位置相距较近,但发展条件有明显区别。加强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北京最显著的优势是(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资金科技优势
C.较高的环境承载力 D.土地资源充足
1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
A.利用区位优势,大量引入重型工业 B.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C.大力发展科技产业,追赶京津地区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石墨分类中,鳞片石墨工业价值最大,我国是世界天然鳞片石墨的主要生产国之一。目前,锂电池负极材料中天然鳞片石墨应用最广泛。下表为我国在2016-2021年天然鳞片石墨的产销及进出口数据表。(单位:万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产量 68.4 55.5 50.8 42.0 39.0 43.8
销量 53.3 40.1 43.4 49.9 49.7 53.2
出口量 11.0 15.2 13.5 11.4 9.5 12.2
进口量 0.1 0.6 6.0 19.3 2.3 5.8
14.2016-2021年期间,我国天然鳞片石墨( )
A.产量先上升后下降 B.库存总量先增后减
C.出口比重持续上升 D.进口比重不断提高
15.为促进我国石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大力推动矿石出口提高收入②强化石墨应用领域基础研究
③改进加工工艺减少环境污染④扩大进口禁止国内矿山开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读我国两区域简图,甲乙两区域因地制宜选择发展之路,主要途径是( )

①甲区域产业基础好,重点发展高端金融业②甲区域提升资源利用率,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③乙区域建设用地多,应大幅扩大耕地面积④乙区域为沿海航线中枢,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7.随着农村改革的全面展开,新的农业技术逐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施行该耕作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下表是M地区(如图1所示)推行“保护性耕作”前后的相关数据。读图表,完成下列要求。
实施阶段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物 大气水分
实施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施后 23.5% 16.7% 3.2% 3.4% 34.5%
(1)M地形区的名称是 。该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
(2)结合表格数据和相关知识,概括M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哪些改善。
(3)图2中A平原近年来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若尔盖湿地平均海拔3400m,其四周被高耸的群山包围,形成典型的断陷盆地。区域内河流主要是黄河水系,包括其支流黑河、白河等大小河流约430条,河网密集,湖泊众多。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
材料二:图为若尔盖地区河流分布图。
材料三: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是生物残体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8年,是中国第一大高原沼泽湿地,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这片高寒湿地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重要的天然“储碳库”。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若尔盖湿地形成的原因。
(2)分析若尔盖湿地对其下游段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分析若尔盖湿地固碳能力强的自然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阳泉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近年来,阳泉市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积极推进“双碳”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能源产业绿色转型,风电装机、光伏发电装机及瓦斯发电装机增长迅速,初步建立了煤化工制氢产业链,新材料及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稳步发展。下表示意2019~2022年阳泉市地区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结构比。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三大产业结构比(%)
2019 717.7 1.4:45.6:53.0
2020 742.2 1.4:45.1:53.5
2021 916.6 1.7:51.7:46.6
2022 1012.9 1.6:55.6:42.8
(1)描述阳泉市2019~2022年产业结构的变化。
(2)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阳泉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3)长期的煤炭开采留下了大面积的采空区和塌陷区,阳泉市利用采煤塌陷区积极发展光伏产业,为低碳转型、生态补偿、乡村振兴提供了示范。指出利用采煤塌陷区发展光伏产业的意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D C A B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D B C D
17.(1) 河套平原 灌溉水源 土地沙化(荒漠化);土地盐渍化
(2)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局部气候;提高农业技术。
(3)为保护该地区的湿地资源,部分已开垦的荒地已退耕还林、还草、还湿。
18.(1)高山冰川广布,多冰雪融水补给(或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降水较多);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较为平坦,径流流速慢排水不畅(或河道曲折,水流不畅);四周高山,径流不易外泄或断陷盆地,径流不易外泄。
(2)若尔盖湿地泥沙淤积,下游含沙量减少;湿地调蓄功能,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3)若尔盖湿地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储存于植物体内;植物的残体沉积于过湿的低温土壤中,限制了微生物的分解,经过长期的腐殖化积累形成泥炭;泥炭土壤长期积水,形成的厌氧环境,利于泥炭长期保存。
19.(1)(2019~2020年主导产业是第三产业,2021~2022年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主导产业由第三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一、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先降后升。
(2)改变以煤炭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使产业向低碳、绿色、可循环方向发展。
(3)增加清洁能源比例,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地表(生态)的修复;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发电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美化城乡景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