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三轮冲刺化学高频命题热点练习:热点六 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三轮冲刺化学高频命题热点练习:热点六 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高考三轮冲刺化学高频命题热点练习:热点六 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
【命题热点】
在泉州师范学院的寒假实践中,大学生们用淀粉遇碘变蓝的化学原理制作创意春联,用油水不相溶的特性模拟烟花绽放,让春节非遗文化与化学实验碰撞出绚丽火花。这一创新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命题:当特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学相遇,不仅能解码文化背后的科学密码,更能为文化传承注入时代活力,让古老的智慧在新的语境下焕发新生。传统技艺的化学解码,为文化传承打开了新的认知维度。
太原第四十八中学的化学课堂上,教师用三氧化二铁、镁条和铝粉模拟“打铁花”的非遗技艺,通过金属燃烧的焰色反应重现千年铁花绽放的壮美。这一实验不仅让学生理解了“火树银花”背后的化学原理——镁离子激发的红色光谱与铝粉剧烈燃烧的火花,更让他们在惊叹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如学生在周记中所写:“化学让我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原来科学与诗意可以如此交融。” 化学创新为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
湖南大学“青‘化’凝韵”实践团队深入南通蓝印花布之乡,运用化学手段改进靛蓝泥的提取与染色工艺,通过调节酸碱度提高着色效果和固色度。这一探索不仅提升了传统印染技艺的品质,更证明了化学在活化非遗中的独特价值。正如染坊传承人所言:“传统不是凝固的历史,而是流动的文化,化学让古老的蓝印花布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智慧,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深刻认知。端午节的雄黄酒蕴含着“以毒攻毒”的中医理念,其主要成分四硫化四砷在乙醇中挥发产生驱虫效果;香囊中的藿香、佩兰等天然香料,通过小分子醇、酮、醛的挥发性散发出香气;艾草的芳香油成分则借助萜类化合物的化学特性驱赶蚊虫。这些传统习俗背后的化学原理,既是古人经验的结晶,也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启示
在大学化学通识课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古代印染技术的植物色素提取、陶瓷烧制的硅酸盐化学等内容,将文化底蕴融入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智慧,从而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
从泉州的创意春联到太原的“打铁花”课堂,从南通的蓝印花布到端午的传统习俗,化学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在创造新的可能。这种融合不仅是科学对文化的解码与创新,更是文化对科学的滋养与启示。当化学的理性之光与文化的感性之美交相辉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文明的延续与创新。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化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为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让古老的文明在科学的沃土上绽放新的光彩。
【试题练习】
1.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铁花—击打熔融铁水,迸溅出绚丽的火花,该过程属于铁的焰色试验
B.皮影戏—制作皮影的兽皮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C.青花瓷工艺—使用钴蓝作颜料,基态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有14种
D.扎染技艺—使用麻线将织物捆扎后染色,麻线属于蛋白质
2.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展示了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下列文物中,主要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洛神赋图 B三彩载乐骆驼俑 C木雕双头镇墓兽 D三星堆青铜神树
A.A B.B C.C D.D
3.下列之物具有典型的贵州文化特色。其主要化学成分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侗族织锦 B.苗族银饰
C.布依铜鼓 D.白族土陶
4.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对朱砂(HgS)的精制有以下说明:“凡次砂取来,入巨铁碾槽中,轧碎如微尘,然后入缸,注清水澄浸。过三日夜,其下沉结者,晒干即名头朱也。”
(1)“入缸,注清水澄浸。过三日夜,其下沉。”该物质分离与水的净化流程中的________操作的原理相似。
(2)汞(Hg)俗称水银,可由朱砂(HgS)在加热条件下炼得,炼制过程还得到另一种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劣质化妆品中往往铅、汞含量超标,对消费者身体造成巨大损害,此处“铅、汞”指的是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柱上升,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________。
5.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中水分子间以氢键结合成排列规整的晶体,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会浮在水面上
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育种、给金属探伤、诊断和治疗疾病等
C.口罩中的铝合金鼻梁条具有熔点低、硬度大等优点
D.半导体器件的研制始于硅,后发展到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位置的元素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低
C.同温同压下,在常温和点燃条件下的不同
D.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高低,决定了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
7.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下列古法造纸的步骤中,包含过滤操作的是( )
A B C D
A.蒸煮树皮 B.捣碎制浆 C.竹帘抄纸 D.晒纸、揭纸
8.化学在生活、生产和推动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你掌握的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典籍中的化学
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曾记载了用二氧化锡固体炼锡的方法,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生活中的化学
①炒菜后小明将铁锅刷净并用微火烤干放置,目的是________。
②菏泽特产“黄河鲤鱼”,金鳞赤尾,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________(填字母)深受人们喜爱。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3)科技中的化学
“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是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长征八号升空是以液氢为燃料,则这一过程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钛和钛合金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等。该材料具有________(填字母)的优良性能。
A.硬度大、抗腐蚀性好
B.密度大、银白色金属光泽
C.机械性能好
9.生活离不开化学。家庭厨卫和药品中有许多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括号内为商品的主要成分。
①食盐(NaCl)②料酒(乙醇)③白醋(乙酸)④碱面()⑤发酵粉(和明矾)⑥84消毒液(NaClO)⑦洁厕灵(HCl)⑧雪碧(二氧化碳的水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当食盐不慎洒落在天然气的火焰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②③的主要成分可以归为一类物质,其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两种物质都非电解质 B.两种物质都是电解质
C.两种物质都是含碳化合物 D.两种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3)写出二氧化碳的结构式___________。
(4)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
(5)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与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
(6)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理由:___________。
10.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汉代铜牛形缸灯是湖南省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之一(见图),这种背铜灯以动物油脂(主要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为燃料,其油料燃烧产生的气体或烟尘,可通过导烟管道进入牛腹中,腹中盛有的清水能吸收烟尘。从而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因此,又被称为环保灯。
(1)青铜是一种合金,其硬度比纯铜_________(填“大”或“小”)。
(2)动物油脂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的气体有_________(任写一种)。
(3)“牛腹”中盛放清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11.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业流程如图:
①请列举一种海水淡化的方法:_______。
②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已知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通过步骤Ⅱ在吸收塔中得到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_______。
④吸收塔中吸收,利用的_______(填序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
(2)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流程从海水中提取碘:
①由海带转化成海带灰,需要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填写序号并写出仪器名称)。
a.
b.
c.
d.
②若过程Ⅰ用溶液(稀硫酸酸化)完成碘元素的转化,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过程Ⅱ采用的分离方法和操作是_______。
12.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业流程如图:
①请列举两种海水淡化的方法:______、______。
②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己知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通过步骤Ⅱ在吸收塔中得到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吹出塔中通入热空气吹出,利用了的______(填序号);吸收塔中吸收,利用了的______(填序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
(2)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流程从海水中提取碘:
①由海带转化成海带灰,需要的主要仪器是______(填写序号并写出仪器名称)。
②若过程Ⅰ用溶液(稀硫酸酸化)完成碘元素的转化,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③过程Ⅱ采用的分离方法和操作是______、______。
此过程中可以选用的溶剂是______(填序号)。
a.乙醇 b.四氯化碳 c.水 d.苯
13.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烧制瓷器所用的黏土中含氧、硅、铝等元素,写出其中一种非金属的元素符号______。
(2)古代弓弩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制作,竹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_______(填标号)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3)“保障粮食安全,端牢手中饭碗”,化肥对粮食增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钾肥”、“碳肥”或“复合肥”)。
(4)铬镍合金可用于制作保险丝,它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__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写出金属镍(Ni)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为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x=8
B.铝的原子序数是13
C.铝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
14.化学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能源、环境、材料以及日常生活等离不开化学。
(1)普通玻璃是常见的硅酸盐产品,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以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______。
(2)缺铁性贫血患者补充的铁,通常为硫酸亚铁的形式,而硫酸铁则没有这种药效.当用硫酸亚铁制成药片时外表要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这层糖衣的作用是______.若在酸性的硫酸亚铁溶液中通入氧气,也能得到棕黄色溶液,请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检验棕黄色溶液是否有,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填字母)。
A.稀硝酸 B.浓硫酸 C.KSCN溶液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硫酸铜最好的方法是______(填字母)。
A.铜和浓硫酸反应 B.铜和稀硫酸反应
C.氧化铜和硫酸反应 D.铜与溶液反应
(4)实验室用硫酸铜晶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下列操作将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所用的硫酸铜晶体已经部分风化失水
B.移液时不小心溅出少许溶液
C.容量瓶查漏后未经干燥就直接使用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E.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15.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贯穿古今。
(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简单机械织布 B我国古代烧制陶器 C煤的形成 D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工作
A.A B.B C.C D.D
(2)下列反应中,HCl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HCl作氧化剂的是_______,HCl为还原产物的是_______。





(3)用双线桥法表明反应②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4)若把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可观察到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中还原剂为_______。若把1.15g钠放在足量的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选项铁没有焰色;
B选项兽皮是蛋白质;
C选项核外电子排布为;
D选项麻线是纤维素。
2.答案:B
解析:A.洛神赋图材质为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A不符合;
B.三彩载乐骆驼俑属于陶瓷,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符合;
C.木雕双头镇墓兽材质为木材,属于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材料,C不符合;
D.三星堆青铜神树材质是合金,属于合金材料,D不符合;
答案选B。
3.答案:A
解析:A.锦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符合题意;
B.银饰品是金属银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不符合题意;
C.铜鼓主要成分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不符合题意;
D.土陶属于陶瓷制品,陶瓷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4.答案:(1)静置沉降
(2);元素
(3)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解析:(1)“入缸,注清水澄浸。过三日夜,其下沉。”该物质分离与水的净化流程中的静置沉降操作的原理相似,故答案为:静置沉降。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朱砂(HgS)中含有汞元素和硫元素,汞中含有汞元素,则该单质为硫,即朱砂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汞和硫。劣质化妆品中往往铅、汞含量超标,此处“铅、汞”指的是化妆品中含有此类元素的化合物。故答案为:、元素。
(3)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柱上升,水银是汞的俗称,汞由汞原子构成,则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是因为温度升高,物质内能增大,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故答案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5.答案:D
解析:A.冰中水分子间以氢键结合成排列规整的晶体,晶体中有空隙,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所以冰浮在水面上,A正确;
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育种、给金属探伤、诊断和治疗疾病等,B正确;
C.与很多金属相比,铝合金的熔点偏低、强度大、硬度大,C正确;
D.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但半导体器件的研制开始于锗,后来发展到研制与它同族的硅,D错误;
故答案为:D。
6.答案:C
解析:A.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这些能源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在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A正确;
B.相同质量的冰转化为水需要吸热,所以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低,B正确;
C.对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而言,反应条件与反应热无关,同温同压下,在常温和点燃条件下的相同,C错误;
D.反应物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高低,决定了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D正确;
答案为:C。
7.答案:C
解析:蒸煮树皮是用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的过程;捣碎制浆是用锤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的过程;竹帘抄纸是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竹帘捞浆,使纸浆在竹帘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的过程;晒纸、揭纸是把湿纸晒干,揭下成为纸张的过程,则包含过滤操作的是竹帘抄纸,故选C。
8.答案:(1)
(2)使铁锅干燥,防止生锈;C
(3)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A、C
解析:(1),根据元素守恒,X的化学式为CO;
(2)①铁的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铁锅刷净并用微火烤干放置,目的是使铁锅干燥,防止生锈。
②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选C;
(3)长征八号升空是以液氢为燃料,则这一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硬度大、抗腐蚀性好、机械性能好,所以钛和钛合金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等,故选AC。
9.答案:(1)产生黄色火焰
(2)CD
(3)
(4)加热法
(5)42∶53
(6)
解析:
(1)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当食盐不慎洒落在天然气的火焰上,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黄色火焰;
(2)A.醋酸的水溶液能导电,醋酸是电解质,故A错误;
B.乙醇自身不能电离,乙醇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3)二氧化碳为碳和氧构成的直线型物质,其结构式为:;
(4)碳酸钠稳定,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碳酸钠,故用加热法除去碳酸氢钠;
(5)设的质量都是1g,则物质的量分别为,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根据碳元素守恒,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相同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42∶53;
(6)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原因是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气、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0.答案:(1)大
(2)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水蒸气)
(3)吸收烟尘,保持空气清洁
解析:(1)合金硬度大于组成成分的纯金属;
(2)油脂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
(3)由题干可知,腹中盛有的清水能吸收烟尘,从而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11.答案:(1)蒸馏法或电渗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富集溴元素;b
(2)b坩埚;;萃取、分液
解析:(1)①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或电渗析法或离子交换法。
②步骤是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离子方程式为:。
③目的是富集溴元素,降低成本。
④根据方程式:,硫的化合价升高,可知是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答案选。
(2)①由海带转化成海带灰,需要灼烧,所以应该选择的仪器是坩埚。
②溶液(稀硫酸酸化)完成碘元素的转化,双氧水作氧化剂,离子方程式为:。
③含碘的溶液加入有机试剂,进行萃取,以达到富集的目的,然后需要分液,对其进行分离。
12.答案:(1)蒸馏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富集溴元素;ca
(2)b坩埚;;萃取;分液;bd
解析:(1)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任选二种);
步骤I中发生的反应为氯气氧化溴离子,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步骤工在吸收塔中得到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吹出塔中通入热空气吹出,利用了的挥发性;吸收塔中吸收,利用了的氧化性;
(2)由海带转化成海带灰的操作为灼烧,使用的仪器是坩埚;
用溶液(稀硫酸酸化)完成碘元素的转化,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过程工将碘从水溶液中转移到有机溶剂中,所以采用的分离方法和操作是萃取和分液;采用的取剂应该与水互不相容,并且溶解碘单质的能力大于水溶液,所以可以选用四氯化碳和苯。
13.答案:(1)Si或O (2)B (3)复合肥 (4)低;
(5)AB
14.答案:(1)
(2)防止被氧化 ;; D
(3). C
(4)AD
解析:(1)硅酸盐由盐的书写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 较活泼金属氧化物 二氧化硅 水的顺序书写,则,以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
(2)亚铁易被氧化,当用硫酸亚铁制成药片时外表要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这层糖衣的作用是防止被氧化;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二价铁离子被氧化产物为三价铁离子,所以加入稀硝酸、浓硫酸、KSCN溶液都不能检验二价铁离子存在,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所以可以选择高锰酸钾检验二价铁离子,故选D。
(3)A.铜和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该反应中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所以对环境有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且硫酸的利用率不高,故A错误;B.铜和稀硫酸不发生反应,不能制得硫酸铜,故B错误;C.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没有污染物,且硫酸的利用率100%,符合“绿色化学”和“降低成本”理念,故C正确;D.铜与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虽有硝酸铜生成,但同时生成氯化铜,不能得到纯净硫酸铜,故D错误;故答案为:C;
(4)A.所用的硫酸铜晶体已经部分风化失水,导致实际秤取的硫酸铜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故A选;B.移液时不小心溅出少许溶液,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B不选;C.容量瓶查漏后未经干燥就直接使用,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C不选;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D选;E.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D不选;故选:AD.
15.答案:(1)A
(2)②;⑤;③
(3)
(4)金属钠先熔化,然后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物淡黄色固体;;Na;2.925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